第1章 绪论 1
1.1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的研究意义 1
1.2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的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概况 2
1.2.2国内研究概况 5
1.3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 6
1.3.1考虑基于CNS性能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 6
1.3.2考虑防撞系统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 7
1.3.3考虑人为因素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 7
参考文献 7
第2章 飞行间隔安全评估相关概念 10
2.1空中交通管制 10
2.1.1机场管制 10
2.1.2进近管制 11
2.1.3区域管制 11
2.1.4程序管制 11
2.1.5雷达管制 12
2.2飞行间隔 12
2.2.1侧向间隔 13
2.2.2纵向间隔 13
2.2.3垂直间隔 14
2.3飞行间隔标准 14
2.3.1飞行间隔标准概念 14
2.3.2飞行间隔标准的影响因素 15
2.3.3飞行间隔标准的最优值 15
2.4碰撞风险与安全目标水平 16
2.4.1碰撞风险 16
2.4.2安全目标水平 18
2.4.3碰撞风险与安全目标水平的关系 19
参考文献 19
第3章 安全目标水平的确定方法 20
3.1安全目标水平的研究现状 20
3.2安全目标水平的计算 20
3.2.1空中相撞安全目标水平的确定步骤 20
3.2.2总体安全目标水平的计算方法 21
3.2.3总体安全目标水平的计算实例 22
3.2.4空中相撞的安全目标水平的计算 28
参考文献 29
第4章 飞行间隔安全评估典型模型 31
4.1 Reich碰撞风险模型 32
4.2基于冲突区域的碰撞风险模型 33
4.3基于位置误差概率的碰撞风险模型 34
4.4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碰撞风险模型 35
4.5基于事件的碰撞风险模型 35
4.6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模型 36
参考文献 37
第5章Reich改进模型及应用 39
5.1 Reich改进模型 39
5.2 Reich改进模型的应用 40
5.2.1基于VOR导航的平行航路侧向碰撞率的计算 40
5.2.2 VOR导航下的平行航路碰撞风险计算 43
参考文献 46
第6章 基于事件的碰撞风险模型应用 48
6.1侧向间隔安全评估模型 48
6.1.1侧向碰撞风险建模 48
6.1.2碰撞风险计算 50
6.1.3侧向安全性分析 57
6.2纵向间隔安全评估模型 58
6.2.1纵向碰撞风险建模 58
6.2.2碰撞风险计算 62
6.2.3纵向安全性分析 69
6.3垂直间隔安全评估 71
6.3.1垂直碰撞风险建模 71
6.3.2碰撞风险计算 73
6.3.3垂直安全性分析 75
6.4交叉航路间隔安全评估 79
6.4.1交叉航路碰撞风险建模 79
6.4.2碰撞风险计算 81
6.4.3交叉航路安全性分析 85
参考文献 88
第7章 基于冲突区域和位置误差概率的碰撞风险模型应用 89
7.1单航路安全间隔评估 89
7.1.1影响单航路安全间隔主要因素 89
7.1.2单航路碰撞风险模型 90
7.2交叉航路间隔安全评估 93
7.2.1基于冲突区域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模型 93
7.2.2基于位置误差概率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模型 96
7.3基于位置误差概率模型的平行跑道间隔安全评估 98
7.3.1平行跑道及运行模式 98
7.3.2平行跑道碰撞风险模型 99
7.3.3平行跑道碰撞风险仿真计算 105
参考文献 124
第8章 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126
8.1平行航路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126
8.1.1计算最小安全间隔模型的建立 126
8.1.2碰撞风险模型逆问题的算法 128
8.1.3碰撞风险模型的逆问题算法实例 129
8.2交叉航路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131
8.2.1交叉航路最小安全间隔改进模型的建立 131
8.2.2算法 133
8.2.3算例分析 133
参考文献 135
第9章 基于CNS性能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模型 136
9.1 CNS系统概述 136
9.1.1陆基CNS系统 136
9.1.2星基CNS系统 137
9.2所需CNS性能 138
9.2.1所需通信性能 139
9.2.2所需导航性能 141
9.2.3所需监视性能 145
9.3基于CNS性能的平行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147
9.3.1碰撞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47
9.3.2研究方法及思路 147
9.3.3基于CNS性能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 149
9.3.4基于CNS性能的平行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150
9.3.5基于CNS性能的垂直间隔碰撞风险评估 156
9.3.6基于CNS性能的平行航路纵向碰撞风险评估 161
9.4安全目标水平下的CNS性能环境分析 166
9.4.1CNS性能环境、安全间隔及安全目标水平的关系 166
9.4.2规定安全间隔的CNS性能环境分析 166
参考文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