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德智主编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02520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概念、辐射防护的基础理论和电离辐射在各领域应用中的防护问题与防护方法。

第一章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1

第一节 天然辐射源 1

一、宇宙辐射 1

二、陆地辐射 5

三、人类活动给公众增加的天然辐射照射 21

第二节 人工辐射源 22

一、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照射剂量 22

二、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产生的照射剂量 27

第二章 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应遵守的三项原则 28

第一节 放射防护的依据和目的 28

一、放射防护的生物学依据 28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34

第二节 放射防护应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 35

一、实践正当化 35

二、放射防护最优化 35

三、个人剂量限值 35

第三节 放射防护三原则的应用 36

一、最优化的过程、方法和计划实施方案 36

二、放射防护三原则在医疗照射中的应用实例 38

第三章 放射防护标准 40

第一节 防护标准演变的历史回顾 40

一、国际防护标准的历史演变 40

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历程 42

三、与放射防护相关的几个重要国际机构 43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 43

一、行为准则 44

二、剂量限值 48

三、辐射实践的豁免准则及豁免水平 52

第四章 辐射源的外照射防护 55

第一节 密封源的种类及其泄漏检验 55

一、密封源的种类 55

二、密封源的泄漏检验 57

第二节 密封源在医疗照射中的应用 59

一、近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 59

二、远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 61

第三节 医疗照射中应用的辐照装置 62

一、医用放射诊断装置 62

二、医用放射治疗装置 67

三、临床放射职业人员的年受照射剂量分布 75

第四节 医用照射源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76

一、工作场所的区域划分 76

二、减少医用照射源对人体外照射剂量的三项措施 76

三、屏蔽防护的原理 78

四、辐射源外照射剂量率的估算 82

五、屏蔽体厚度的估算 84

第五节 医用放射源易发事故及其预防对策 91

一、易发事故及其发生率 91

二、事故原因分析 92

三、事故预防对策 92

第六节 航天飞行时的辐射防护 93

一、宇宙辐射防护的特点 93

二、宇宙空间的主要辐射危险源 94

三、航天飞行的辐射安全 97

第五章 非密封源的内照射防护 99

第一节 操作非密封源场所的辐射危险 99

一、非密封源外照射 99

二、表面放射性物质污染 100

三、工作场所受到的空气污染 101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的行为 101

一、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101

二、放射性气溶胶粒子在呼吸道内的沉积规律 102

第三节 操作非密封源时的综合防护措施 104

一、熟识常用放素性核素的毒性 104

二、工作场所的分级 106

三、工作场所的区域划分 107

四、工作场所建筑设计应符合的防护要求 108

五、非密封源包容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 109

六、妥善收集和贮存放射性废物 109

七、安全稳妥地贮运放射源 111

八、注意个人防护 111

九、非密封源易发事故及其防护对策 113

十、去除表面放射性污染物 113

第六章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119

第一节 患者防护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9

一、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正当化 119

二、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最优化 119

三、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控制 120

第二节 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受照剂量 122

一、医疗保健水平的等级划分 122

二、核医学诊断检查频次 123

三、核医学诊断检查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 123

四、各项常规核医学检查致患者的有效剂量 123

五、PET显像致患者的有效剂量 124

六、儿童核医学显像时典型的有效剂量 125

第三节 核医学诊断中对患者的防护 126

一、医生和物理技术人员的职责 126

二、核药物选择及检查程序监督 127

三、减少患者体内的辐射吸收剂量 127

四、对育龄妇女的防护 127

五、对孕妇的防护 127

六、对授乳期妇女的防护 128

七、对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防护 128

八、对儿童的防护 129

九、杜绝给药失误 129

第四节 核医学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129

一、治疗性核药物的选用 129

二、核药物治疗用药的活度 132

三、核医学治疗中的防护要求 133

四、核医学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34

五、核医学治疗中对患者家属和同室患者的防护 135

六、治疗给药失误的应急处理原则 136

七、正确认识治疗性的远期效应 136

第五节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37

一、定义与目的 137

二、核医学仪器的质量控制 138

三、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141

四、文件证明和记录的保存 143

第七章 医用X射线诊断中对患者的防护 144

第一节 对患者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44

一、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 144

二、X射线诊断检查的最优化 145

三、约束患者的受照剂量 145

第二节 X射线诊断检查频次和患者的受照剂量 147

一、X射线诊断检查频次 147

二、X射线诊断检查致患者的有效剂量 148

第三节 诊断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1

一、医生的职责 151

二、保证X射线发生器的基本条件 152

三、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基本措施 153

第四节 诊断检查中的质量保证 159

一、验收检验 159

二、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 159

三、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保证的防护意义 163

四、人员培训和组织建设是质量保证的前提 164

第八章 放射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166

第一节 对患者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66

一、放射治疗正当化 166

二、放射治疗最优化 166

三、合适的处方剂量 167

第二节 治疗频次及靶外器官的受照剂量 168

一、治疗频次 168

二、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或器官的受照剂量 169

第三节 对患者的防护 173

一、远距离治疗机及辅助设备应满足的防护要求 173

二、近距离治疗中须考虑的防护问题 174

三、医生须熟识治疗性预期危险 175

四、靶区以外器官的屏蔽 177

第四节 放射治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77

一、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概念 178

二、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79

三、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 181

第五节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资格和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185

一、放射肿瘤学医师 185

二、放射肿瘤医学物理师 186

三、放射治疗技术人员 186

四、其他工作人员 186

第九章 工业辐照装置及其安全与防护 188

第一节 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工业辐照装置的安全与防护 188

一、γ源活度和电子束能量及装置的用途 188

二、辐照装置的类型 189

三、工业用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总目标 192

四、工业用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193

五、第Ⅳ类γ辐照装置对产品的辐照方式 194

六、第Ⅳ类γ辐照装置源的屏蔽、贮存和控制 196

七、第Ⅳ类γ辐照装置的辐射安全控制措施 197

八、第Ⅳ类γ辐照装置的建造、运行和维护 199

九、第Ⅳ类γ辐照装置的事件预见和事故处理 201

十、对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的特殊安全考虑 202

第二节 工业γ射线照相源的安全与防护 203

一、工业γ射线照相及所用放射源 203

二、工业γ照相设备 204

三、投射式照相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安全防护 205

四、投射式照射容器中源的泄漏检验 207

五、照射容器的安全存放 207

六、γ照相防护程序 207

七、γ照相中事件的应急处理 208

第三节 核子计源的安全与防护 209

一、核子计及其类型 209

二、核子计源的安全设备 211

三、核子计的辐射防护 211

四、核子计源的操作 212

五、核子计维护和源泄漏检验 212

六、核子计的贮存和清点 213

七、工作人员的防护 213

八、核子计事件的应急处理 213

第四节 辐照装置及源退役 214

一、大、中型γ辐照装置及源退役 214

二、γ照相设备的源和核子计及其源退役 214

第十章 核反应堆的安全与防护 215

第一节 核反应堆的用途和类型 215

一、核反应堆的用途 215

二、核反应堆的类型 215

第二节 核反应堆内中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及堆芯的物理设计原则 216

一、核反应堆内中子物理的基本概念 216

二、堆芯物理设计原则 217

第三节 发电反应堆类型及其主要系统和堆芯构成 218

一、发电反应堆类型 218

二、压水反应堆的两个主要系统 218

三、压水反应堆堆芯的基本构成 220

第四节 压水反应堆的辐射来源分析 220

一、堆芯的核辐射来源 220

二、堆芯以外的核辐射来源 221

第五节 压水反应堆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 221

一、核反应堆的自屏蔽设施 221

二、降低载热剂系统的γ辐射水平 222

三、降低检修人员的受照剂量 222

四、工作场所的分区管理 222

五、反应堆厂房的通风换气 223

六、运行人员的资格 223

七、运行人员受照剂量的控制 223

八、废水净化和固体废物处理 224

九、公众成员受照剂量的控制 225

十、辐射监测 225

第十一章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 227

第一节 放射性废物及其分类和特性鉴定 227

一、放射性废物 227

二、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227

三、放射性废物特性鉴定的目标和要求 229

第二节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229

一、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总目标 230

二、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230

第三节 放射性废物的预处理和处理 230

一、放射性废物的预处理 230

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31

第四节 放射性废物的贮存、运输和处置 233

一、放射性废物的贮存 233

二、放射性废物的运输 234

三、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234

第五节 少量放射性同位素医学应用单位的废物收集和处理 235

一、低放射性气载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235

二、低放射性液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235

三、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235

第十二章 辐射监测 237

第一节 个人监测 237

一、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的监测 238

二、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的监测 240

三、皮肤污染的个人监测 241

四、个人剂量测量精度和质量保证 242

五、内、外照射个人剂量的评价 242

第二节 工作场所的监测 243

一、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率的监测 243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的监测 244

三、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的监测 245

第三节 核设施边界外的环境监测 247

一、核设施运行前的环境本底调查 247

二、核设施运行期间环境的常规监测 248

三、样品的采集、保存、管理和分析测量方法 250

第四节 测量方法的几个实例 260

一、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方法 260

二、生物样品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测定方法 263

三、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测定方法 265

四、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测定方法 268

五、水中钾-40的分析测定方法 270

六、用BH3103A测定环境和工作场所γ剂量率的方法 271

七、用FJ2207测定α、β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方法 273

八、用FJ-648测氡仪测氡法 274

九、FJ427A1型微机热释光剂量仪测定法 277

第十三章 职业照射人员的健康管理 279

第一节 就业前的健康检查和就业后的健康监护 279

一、就业前的健康检查 279

二、就业后的定期健康监护 280

三、不适于从事职业照射的健康条件和原因 280

四、关于职业照射工作适应性的意见 281

第二节 过量照射和放射病的诊断管理 281

一、过量照射 281

二、放射病的诊断管理 281

第三节 职业照射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 282

一、保健津贴待遇 282

二、保健休假待遇 282

第十四章 核武器和辐射布放器袭击的防护 283

第一节 核武器及其种类和爆炸方式 283

一、核武器 283

二、核武器的种类 283

三、核武器的运载工具 287

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287

第二节 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四种物理效应 287

一、光热辐射和冲击波效应 287

二、早期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效应 288

第三节 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289

一、对光热辐射、冲击波和贯穿辐射的防护 289

二、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289

第四节 辐射布放器及其袭击的防护 290

一、辐射布放器 290

二、贫铀辐射及其防护 291

附录 292

表1 以1990年建议书为根据的次级限值 292

表2 作为申报豁免基础的豁免水平:放射性核素的豁免活度浓度与豁免活度 347

表3 X射线摄影受检者器官的剂量转换系数 353

表4 钇-90的衰变因子和生成因子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