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全集 经典珍藏》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冰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0851869
  • 页数:8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将《黄帝内经》深奥的养生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使读者轻松、快捷地学到实用的养生知识。

前言 3

养生要顺天时、承地理 4

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 6

素问 24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4

养生之道 24

人体生长规律 26

养生的四种境界 28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0

四季养生规律 30

阴阳之道与养生 32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4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34

阳气的重要性 34

四季邪气的更替 38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38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39

风邪是百病之首 39

事物的阴和阳 40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41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3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43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46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49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49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51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53

阴阳变化的规律 53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 53

阴阳别论篇·第七 56

脉象的阴阳 56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 57

从脉象看体内阴阳的变化 57

死阴、生阳、重阴和辟阴 59

邪气郁结与疾病 59

从脉象推测人的死亡日期 59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0

脏腑的功能 60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4

日月的运行规律 64

太过、不及与平气 66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67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67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69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70

五脏与五味 70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70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71

气血与健康 72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74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75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75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76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77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7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80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80

色脉诊察法 81

诊治疾病的要领 83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84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84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84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87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88

《揆度》和《奇恒》 88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88

脉象与疾病 89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90

诊断疾病的关键 90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91

针刺的一般原则 92

十二经脉气绝时身体的反应 92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94

诊脉的要点 94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94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96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100

诊脉的原理 100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101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101

尺肤诊脉法 101

脉象与疾病 102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04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104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104

寸口脉与疾病 108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108

逆四时的脉象 108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110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111

四季的脉象 111

脾脉的脉象 113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114

疾病的乘传 116

五脏的真脏脉 116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117

脉象逆四时 118

五实与五虚 12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21

三部九候 121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122

脉象的冬阴夏阳 124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6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126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126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127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29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129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130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132

五脏、五色、五味 133

宣明五气论篇·第二十三 134

五气对人的影响 134

血气形志论篇·第二十四 136

三阴三阳经脉的气血分布和表里关系 136

五脏腧穴的位置 136

形志疾病与针刺 137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38

治病之道 138

针刺的五个要领 139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41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141

虚邪和正邪 143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144

形和神 144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45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145

针刺补泻和候气 148

三部九候诊察疾病 149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51

气的虚实 151

疾病与预后 152

疾病的治疗 154

太阴阳明篇·第二十九 155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155

脾的作用 15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57

阳明经脉的几种病变 157

热论篇·第三十一 158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158

伤寒病的治疗 160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161

刺热篇·第三十二 162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162

热病的针刺方法 164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5

阴阳交 165

风厥 165

劳风 166

肾风 166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68

从症状看疾病 168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170

疟论篇·第三十五 172

疟疾病的成因 172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173

风病和疟疾 175

寒疟、温疟和瘅疟 175

疟邪针刺时机的把握 175

四季疟邪 177

刺疟篇·第三十六 179

六经疟疾 179

五脏疟疾 179

疟疾的针刺原则 180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83

寒邪在五脏的转移产生的病变 183

热邪在五脏转移产生的病变 183

咳论篇·第三十八 184

五脏咳 184

六腑咳 186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87

各种疼痛的区分 187

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189

腹中论篇·第四十 191

鼓胀病与治疗方法 191

血枯病与治疗方法 191

伏梁病与治疗方法 193

厥逆病与治疗方法 194

热病疼痛时用脉象定病位 194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95

六经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95

各脉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95

风论篇·第四十二 197

风邪引起的疾病 197

风病的诊断 199

痹论篇·第四十三 201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 201

五脏六腑的痹病 201

营气、卫气与痹病 203

痹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 204

痿论篇·第四十四 205

五脏与痿病的形成 205

各种痿病的辨别 206

治疗痿病应“独取阳明” 207

厥论篇·第四十五 208

寒厥、热厥 208

六经厥病 209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218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18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18

五脏脉象与疾病 218

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 220

脉解篇·第四十九 222

六经病变与成因 222

刺要论篇·第五十 226

针刺的要领 22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227

针刺深浅程度的掌握 227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229

人体的禁刺部位 229

误刺的后果 229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31

身体的虚与实 231

针解篇·第五十四 233

针刺的虚实补泻 233

九针的原理 234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39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39

十二经脉上的络脉在皮肤的分布 239

病邪在人体的传变 240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42

经络的色诊 242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243

人体的365个气穴 243

孙络和谿谷 245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47

足三阳经穴位分布 247

手三阳经穴位分布 248

督脉、任脉、冲脉穴位分布 248

骨空论篇·第六十 251

风邪致病的病证 251

主要经脉的循行路线 252

膝病的针刺 253

治疗水病的腧穴 254

灸治寒热病的方法 254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55

水肿病的成因 255

治疗水肿病的57个穴位 256

四季针刺部位选择的依据 257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258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60

有余和不足 260

神的有余和不足 260

气的有余和不足 261

血的有余和不足 262

形的有余和不足 263

志的有余和不足 263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263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265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266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69

缪刺 269

缪刺与巨刺的区别 270

缪刺时的取穴 272

尸厥病的形成与治疗 276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78

六经有余和不足的病证 278

四季脏腑气血的分布 279

违背四时针刺的后果 280

误刺五脏后病人的死亡日期 280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82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282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285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87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287

五运主管四时 288

气的盛衰规律 288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289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291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92

运气学说的创立 292

天地运行的动静规律 294

六气变化与万物的生成 296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299

六气的循环 299

六气主时的地理位置 300

天符、岁会、太一天符 302

一年中六气开始和终止的时间 302

六气的作用 305

六气的变化 306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310

五运气化太过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310

五运气化不及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313

五运之气不及与四时的关系 316

五气变化与灾害的预测 318

五星的运转与善、恶 319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23

五运的平气、不及和太过 323

五运平气之年的表现 324

五运不及之年的表现 327

五运太过之年的表现 330

不同地区的发病规律与治疗原则 333

地势高低对人寿命的影响 334

司天之气如何影响五脏的变化 335

运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337

运气变化对生化的影响 339

六气的变化与疾病的治疗 339

服用药物时应遵循的原则 342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344

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的变化规律 344

太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45

太阳司天之年养生原则 347

阳明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49

阳明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50

少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52

少阳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54

太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56

太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57

少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60

少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60

厥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63

厥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66

六气运行与相应、不相应的判断 366

在泉之气与五运的同化 367

时令与药性的选择 369

五运之气与主岁之年的常数 369

复气发作时的现象和征兆 379

四时之气时间和位置的测定 383

五运六气变化呈现出的物象 384

六气的相互作用和六气的盈虚 386

用药的原则 388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90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 390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 392

在泉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393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395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 397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398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400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 402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403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 404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405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406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 407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 408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410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 411

六气致病的机理 413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 414

逆治、从治、反治 414

君药、臣药、使药 416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417

三阳相并 417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422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422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422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425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 425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427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 427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 428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 430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431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 431

诊断疾病的“五度” 433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434

涕、泪的形成 434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436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436

郁气的预防和排除 436

司天、在泉之气失守时疾病的预防 437

刚柔失守对天运和人的影响 439

五疫的防治 441

真气的保全 442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444

气交异常的原理 444

气交异常对发病的影响 444

六气不退位对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449

刚柔更迭失位对天运的影响 450

神明失守导致死亡的原因 452

灵枢 456

九针十二原·第一 456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456

虚实补泻的原则 457

九针及其功用 458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461

脏腑之经气所出 461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463

脏腑之十二原穴 463

本输·第二 466

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 466

针刺时病人的配合 472

四季针刺时的取穴原则 474

小针解·第三 480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480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480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482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482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482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485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488

脏腑的合穴 490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491

根结·第五 493

十二经脉的起止 493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497

寿夭刚柔·第六 500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500

针刺次数的选择 501

寿命长短的推测 502

刺法三变 502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502

官针·第七 505

各种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505

针刺的方法 506

本神·第八 513

终始·第九 513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513

针刺的原理 516

补泻方法的选择 518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520

针刺的禁忌 521

经脉·第十 523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3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5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6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7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7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8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29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31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33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33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34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35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536

经脉受邪的表现 537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538

十五络脉 539

经别·第十一 544

十二经脉的别经 544

经水·第十二 547

十二经脉与十二河流的对应 547

经水与自然的对应对针刺的指导 549

经筋·第十三 551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1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1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3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5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5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5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7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7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7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9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9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559

骨度·第十四 560

人体骨节的长度 560

五十营·第十五 563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563

营气·第十六 565

营气在人体的循行 565

脉度·第十七 567

经脉的长度 567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567

?脉 568

营卫生会·第十八 570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570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572

四时气·第十九 575

四时病变的不同与针刺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