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电量的约束关系 1
1.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
1.2常用电量及参考方向 2
1.2.1电压及参考方向 2
1.2.2电流及参考方向 4
1.2.3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5
1.2.4功率 5
1.3支路电流与支路电压的约束关系 6
1.3.1常用电路术语 6
1.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7
1.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9
1.4元件的伏安关系 10
1.4.1电阻 10
1.4.2独立源 12
1.4.3受控源 15
1.5电路分析与应用实例 17
1.5.1用两类约束条件分析简单电路 17
1.5.2支路电流法 19
1.5.3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 19
1.5.4晶体三极管的电路模型 21
1.5.5安全用电知识 21
习题一 22
第2章 单口电路的等效分析法 26
2.1等效电路与等效分析法 26
2.2单口电阻电路的等效化简 27
2.2.1电阻串联与分压公式 27
2.2.2电阻并联与分流公式 28
2.2.3串并混联电阻电路的等效化简 30
2.3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33
2.3.1电压源的等效化简 33
2.3.2电流源的等效化简 34
2.3.3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5
2.4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37
2.5应用 39
2.5.1电压表 39
2.5.2电流表 40
2.5.3惠斯顿电桥 41
习题二 42
第3章 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6
3.1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概述 46
3.2网孔分析法 46
3.2.1网孔电流及网孔电流方程 46
3.2.2含电流源电路的网孔分析 49
3.2.3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分析 52
3.3节点分析法 53
3.3.1节点电压及节点电压方程 53
3.3.2含电压源电路的节点分析 56
3.3.3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分析 57
3.4网孔法与节点法的比较 59
习题三 61
第4章 线性电路的常用定理 64
4.1线性电路 64
4.2叠加定理 67
4.3戴维南定理 69
4.4诺顿定理 73
4.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5
4.6对偶性 77
习题四 78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82
5.1正弦稳态电路概述 82
5.2正弦电量与相量 83
5.2.1正弦电量 83
5.2.2复数 86
5.2.3相量 89
5.3相量形式的两类电路约束条件 90
5.3.1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90
5.3.2相量形式的元件伏安关系 92
5.3.3阻抗与导纳 98
5.4相量法 99
5.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04
5.5.1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104
5.5.2最大平均功率传输定理 108
5.5.3正弦稳态电路的其他功率 109
5.6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111
5.6.1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111
5.6.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114
5.6.3理想变压器 119
5.6.4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分析 121
5.7应用 122
5.7.1电力系统 122
5.7.2变压器的应用 124
习题五 125
第6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32
6.1信号与系统概述 132
6.2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133
6.3典型信号 134
6.3.1常用连续信号 134
6.3.2奇异信号 136
6.4连续信号的运算 140
6.4.1时移、折叠、尺度 140
6.4.2微分与积分 141
6.4.3信号的加(减)、乘(除) 142
6.5连续信号的分解 142
6.5.1规则信号的分解 143
6.5.2信号的直流与交流分解 143
6.5.3信号的奇偶分解 143
6.5.4任意信号的脉冲分解 144
6.6系统及其响应 145
6.6.1系统 145
6.6.2系统的初始状态 145
6.6.3系统的响应 146
6.7系统的分类 146
6.7.1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147
6.7.2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 147
6.7.3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148
6.7.4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148
6.7.5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149
6.7.6线性非时变系统 150
6.8LTI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传输算子 151
6.8.1建立LTI系统模型 151
6.8.2用算子符号表示微分方程 151
6.8.3用算子电路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152
6.9LTI因果系统的时域分析 152
6.9.1零输入响应 153
6.9.2单位冲激响应h(t) 154
6.9.3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154
6.9.4任意信号与δ(t)卷积 155
6.9.5卷积的性质 155
6.9.6卷积的图解法 156
习题六 156
第7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159
7.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 159
7.1.1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159
7.1.2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161
7.2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 164
7.2.1从傅里叶级数到傅里叶变换 164
7.2.2常用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对 165
7.3傅里叶变换性质及定理 169
7.4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176
7.4.1系统的频响函数 176
7.4.2系统的频域分析 179
7.5无失真传输系统 179
7.6理想低通滤波器与物理可实现系统 181
7.6.1理想低通滤波器及其冲激响应 182
7.6.2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 182
7.6.3物理可实现系统 184
7.7时域采样与恢复(插值) 185
7.7.1时域采样 185
7.7.2采样定理 187
习题七 188
第8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90
8.1拉普拉斯变换 190
8.1.1单边拉氏变换 190
8.1.2单边拉氏变换收敛区 191
8.1.3常用函数的单边拉氏变换 192
8.2拉氏变换的性质与定理 194
8.3拉普拉斯反变换 196
8.4系统s域等效模型——运算电路法 199
8.4.1元件的s域模型 200
8.4.2系统s域等效模型及其响应求解 201
8.5系统函数与复频域分析法 202
8.5.1系统函数H(s) 202
8.5.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 202
8.5.3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203
8.5.4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频域特性 204
8.6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207
8.6.1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仿真) 207
8.6.2系统模拟的直接(卡尔曼)形式 209
8.6.3其他形式的模拟 210
8.7LTI连续系统的稳定性 211
习题八 212
第9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5
9.1离散序列与基本运算 215
9.1.1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描述 215
9.1.2常用典型序列 216
9.1.3序列的运算 219
9.2LTI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220
9.2.1LTI离散系统 220
9.2.2LTI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221
9.2.3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222
9.3零输入响应 223
9.3.1一阶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23
9.3.2二阶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24
9.4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224
9.4.1离散系统的转移(传输)算子 225
9.4.2单位脉冲响应h(n) 225
9.4.3零状态响应 227
9.5离散序列卷积(和) 228
9.5.1卷积的性质 228
9.5.2卷积的计算 229
9.6离散系统的完全响应与系统特性 231
9.6.1系统完全响应的时域求解方法 231
9.6.2系统特性 232
习题九 232
第10章 ?变换与z域分析 235
10.1?变换的定义 235
10.2?变换收敛区及典型序列?变换 235
10.2.1?变换的收敛区 236
10.2.2典型序列的?变换 239
10.3?变换的性质与定理 241
10.4逆?变换 244
10.4.1幂级数法 245
10.4.2部分分式法 246
10.5离散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247
10.5.1零状态响应 248
10.5.2零输入响应 248
10.5.3全响应 249
10.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250
10.6.1系统函数及其零极点 250
10.6.2系统特性 250
10.7离散系统的模拟 251
10.7.1二阶IIR系统的直接形式 251
10.7.2二阶FIR系统的直接形式(横截型、卷积型) 253
习题十 253
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