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
实事求是:构建实践理念的基石 2
思想方法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
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个性特色 21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32
自我意识与主体能动性 32
感觉·感性认识·两条认识路线 42
知性: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主义 51
解读非理性的认识论意义 61
认识的真理性与质量辩证法 71
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80
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真理标准的检验 92
真理与价值统一关系论纲 101
评价要素论 112
论思维方式变革的根源、功能和进路 125
论交往的特质与功能 135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 147
目的理性与工具理性关系的现实启示 158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及其发展取向 168
论卢卡奇的“总体观—方法论” 18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和趋势 195
论邓小平理论 207
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本质与表现形式 207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其伟力 217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主要特色 232
论邓小平的社会实践观 245
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探析 257
论邓小平优化政治结构的理论视野 271
社会主义制度与历史发展规律——兼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280
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288
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辩证视角 317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331
论邓小平的人才结构理论 342
论邓小平科技与教育同步发展理论 351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科教理论的思想前提、实践基础及归宿 360
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指导意义 370
论邓小平的素质教育观 379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观探析 389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教育发展 4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409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与“三个文明”建设 418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特征与路向 42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438
政治文明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唯物史观意蕴 459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政治交往 468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新成果 47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488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人的全面发展 500
“四位一体”发展观念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511
辩证矛盾观的解读路径与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创新 522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政治文明的统一 533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542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 552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 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走向 562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 57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探析 583
后记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