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的问题及缘起 2
二、基本概念 9
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6
四、研究的思路、材料与方法 40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地缘社会 50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缘社会的组织 50
一、乡里组织 50
二、乡约组织 78
三、同乡社会组织 113
四、乡间结社组织 124
五、乡间集会组织 134
第二节 明清时期地缘社会的属性 143
一、民间社会 143
二、乡土社会 146
三、熟人社会 147
四、人情社会 147
第三节 明清时期地缘社会的职能 149
一、完成职役 149
二、治安管理 152
三、公益经营 156
四、解困赈灾 157
五、和睦乡党 160
六、教化与解纷 161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民间纠纷 167
第一节 纠纷发生的社会场域 167
一、家族关系 167
二、乡党关系 168
三、官民关系 169
第二节 纠纷增多的原因 171
一、纠纷总量增多的原因 172
二、同乡社会组织遭遇纠纷更多的原因 173
第三节 纠纷的类型与性质 176
一、纠纷的类型 176
二、“细故”与“利害”:官民不同的价值判断 178
第三章 乡里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182
第一节 乡里组织解纷的专门场所 182
一、申明亭的置废 183
二、申明亭的职能 185
第二节 里甲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187
一、里老理讼解纷的国家授权 187
二、里老理讼解纷的范围 189
三、里老理讼解纷的地点 189
四、里老理讼解纷的原则 191
五、里老理讼解纷的方式与实践 192
六、里老理讼解纷的性质与效力 209
第三节 保甲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12
一、保甲的解纷职能 212
二、保甲组织解纷的方式与实践 215
第四章 乡约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27
第一节 解纷的受案范围与主持者 227
一、受案范围 227
二、解决纠纷的主持人 228
第二节 定期集中解纷 231
一、集中解纷的地点 231
二、举善纠恶的含蓄解纷 234
三、“讼者平之”的直接解纷 240
第三节 平时灵活解纷 241
一、纠纷不达官府的直接调解 241
二、官批民调 245
第五章 同乡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48
第一节 解纷的职能与主持者 248
一、同乡会馆的解纷职能 248
二、同乡会馆解纷的主持者 248
第二节 解纷的方式与实践 252
一、调解纠纷 252
二、仲裁纠纷 254
三、与官府合作解决纠纷 254
第六章 乡间结社、集会组织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58
第一节 乡间结社、集会组织的解纷职能 258
一、乡间结社组织的解纷职能 258
二、乡间集会组织的解纷职能 259
第二节“文会”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60
一、文会:中国古代的沙龙 261
二、文会对纠纷的解决 266
第三节“吃讲茶”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268
一、解决纠纷的专场茶会 268
二、解决纠纷的程序 271
三、解纷机制的法理解析 275
四、弊端与衰落 279
五、解纷机制的现代元素 280
第七章 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的内容 285
第一节 解纷主体:地缘社会组织的领袖 285
一、以乡绅为主体的社会精英 286
二、乡绅及地缘社会组织首领在民间解纷中的表现 298
第二节 解纷方式:教化与维权相结合的多元调处 303
一、调解 304
二、裁判 306
三、神判 308
四、混合方式 309
第三节 解纷理念:息事宁人 310
一、关于解纷理念 311
二、息事宁人 312
三、“和为贵”:中国人的表达与实践 316
四、与西方解纷理念的比较 320
五、与现代解纷理念的比较 323
第四节 解纷原则:妥协与自治 324
一、妥协原则 324
二、自治原则 325
第五节 适用规则:以社会生成法为主 326
一、社会生成法 327
二、规约或章程 333
三、乡俗与习惯 342
四、情理与信义 351
五、国家法律 359
第六节 效力保障:多元权威互辅 362
一、官府支持 362
二、乡贤保证 365
三、神灵威慑 370
四、社会生成法的权威 371
五、制裁机制 375
第七节 对外联接:与其它解纷机制的接轨 376
一、与血缘社会解纷的接轨 376
二、与国家司法的接轨 380
第八章 地缘社会组织解纷角色的历史成因 398
第一节 国家的鼓励或授权 399
一、皇帝谕示的要求 399
二、国家基本法典的规定 404
三、地方官府告示的规定 406
第二节 国家的基层司法体制和刑事政策的影响 412
一、基层司法体制导致解纷事务向民间分流 412
二、国家宽容“轻罪”、轻视“细故”的结果 414
第三节 官方“息讼”与民间“惧讼”的结果 415
一、官方对“息讼”的灌输和对“讼害”的夸大宣传 416
二、民间的“惧讼”心态 420
三、诉讼成本高于民间解纷成本 423
第四节 民间纠纷更适合民间解决 430
一、耕织社会的纠纷解决更需要民间权威的教化优势 430
二、熟人社会的 纠纷更适合非讼方式解决 430
第五节 国家对民间解纷能进行干预 432
一、国家对视为违法的民间解纷的禁止性干预 432
二、国家对民间解纷的积极性控制 433
第九章 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的法文化阐释 436
第一节 地缘社会解纷是社会自治的重要形式 436
一、中国传统社会自治的存在及其特征 436
二、中国传统地缘社会解纷与民间社会自治 445
三、中国传统社会自治与西方中世纪社会自治的比较 451
四、中国传统社会自治与近现代社会自治的比较 458
第二节 地缘社会解纷与国家司法 460
一、纠纷之地缘社会解决与司法解决区别的表现 461
二、社会解纷是司法解纷的“前置程序” 465
三、司法解纷是社会解纷的后盾和保障 466
四、联接国家司法与社会解纷的“第三领域” 467
第三节 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与现代解纷机制 470
一、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与ADR机制 470
二、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与类法律式解纷机制 471
三、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与解纷类型轴和准审判机制 472
结论 475
一、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的基本总结 475
二、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的重大启示 477
后 记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