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回顾 1
一、学科交叉的层序地层学 1
二、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的革命 3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3
一、早期的发展 3
二、层序地层学时代——海平面升降和构造作用对沉积的控制 4
三、层序模式 6
第三节 层序地层学方法 8
一、术语 8
二、尺度的概念 9
三、层序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及异地层学 10
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 16
第一节 引言 16
第二节 相分析:露头、岩心和现代模拟 17
一、沉积体系、相和相模式的概念 17
二、沉积环境分类 17
三、沃尔索相律 20
四、沉积岩相学 20
五、古水流方向 23
六、土壤学 24
七、化石遗迹学 30
第三节 测井 39
一、引言 39
二、测井:地质误差 40
三、约束测井解释 43
第四节 地震数据 46
一、引言 46
二、地震数据物理属性 48
三、地震数据分析工作流程 49
第五节 测年技术 57
第六节 层序地层分析工作流程 59
一、步骤1——构造研究(盆地类型分析) 60
二、步骤2——古沉积环境分析 63
三、步骤3——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65
第三章 可容空间与滨线迁移 69
第一节 引言 69
第二节 沉积作用的异源控制因素 69
一、异源控制因素的重要性 69
二、异源控制因素的特征 70
三、异源因素重要性比较 72
第三节 沉积物供给及沉积能量变化 73
一、沉积物供给 73
二、沉积物供给与沉积环境能量 74
第四节 沉积可容空间 77
一、可容空间、基准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概念 77
二、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近似 79
三、可容空间的变化 82
第五节 滨线轨迹 85
一、定义 85
二、海侵 88
三、强制海退 90
四、正常海退 93
第四章 地层界面 100
第一节 引言 100
第二节 地层终止类型 101
第三节 层序地层界面 104
一、陆上不整合面 107
二、相对应整合面 114
三、强制海退底面 117
四、海退侵蚀面 122
五、最大海退面 128
六、最大洪泛面 133
七、海侵侵蚀面 139
第四节 趋势内相接触面 145
一、趋势内正常海退面 146
二、趋势内强制海退面 148
三、趋势内洪泛面 150
第五章 体系域 155
第一节 引言 155
第二节 高位体系域 160
一、定义和叠置方式 160
二、经济潜力 168
第三节 下降期体系域 169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 169
二、经济潜力 179
第四节 低位体系域 189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 189
二、经济潜力 196
第五节 海侵体系域 197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 197
二、经济潜力 206
第六节 海退体系域 211
一、定义和叠置样式 211
二、经济潜力 215
第七节 低和高可容空间体系域 215
一、定义和叠置样式 215
二、经济潜力 223
第六章 层序模式 226
第一节 引言 226
第二节 地层层序类型 228
一、沉积层序 228
二、成因层序地层 231
三、海侵—海退(T—R)层序 232
四、准层序 234
第三节 河流体系层序 237
一、引言 237
二、受基准面变化控制的河流旋回性 239
三、与基准面变化无关的河流旋回性 242
四、低与高可容空间环境 244
第四节 海岸到浅水碎屑层序体系 245
一、引言 245
二、物理过程 245
三、与滨线迁移有关的海岸到浅水体系的旋回性 251
第五节 深水碎屑岩层序体系 253
一、引言 253
二、物理过程 254
三、沉积单元 258
四、与滨线迁移有关的深水体系的旋回性 266
五、小结 270
第六节 碳酸盐岩层序体系 273
一、引言 273
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 274
三、讨论:碳酸盐岩序列中的层序边界 279
第七章 层序界面的时间属性 282
第一节 引言 282
第二节 定义地层界面的参照曲线 283
第三节 滨线迁移、粒序与水深 290
一、对沉积物粒序和水深变化的控制 290
二、讨论 294
第四节 定义地层界面的方法 299
一、引言 299
二、相对应整合面 300
三、最大海退面和最大洪泛面 301
第五节 总结:地层界面的时间特性 311
一、陆上不整合面 311
二、相对应整合面 312
三、强制海退的底面 313
四、海退侵蚀面 314
五、最大海退面 314
六、最大洪泛面 315
七、海侵侵蚀面 316
八、趋势内相接触面 316
九、结论 317
第八章 层序级别与层序界面 319
第一节 引言 319
第二节 基于旋回周期性(边界频率)的分级系统 321
第三节 基于基准面变化规模的分级系统 323
第四节 讨论 324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 328
第一节 基本原则 328
一、应用范围 328
二、滨线迁移的重要性 330
三、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实践 330
四、构造环境的重要性 331
五、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与滥用 332
第二节 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层序地层比较 333
第三节 标准层序地学的展望 333
第四节 总结与结论 335
参考文献 337
常用层序地层学术语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