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上篇 昆虫生态学 7
第一章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7
第一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 7
一、什么是“系统” 7
二、系统的状态 8
三、系统的反馈机制 8
第二节 限制因子的原理——生物对生活环境的忍受律和最低定律 9
一、利比赫的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9
二、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0
三、限制因子的综合概念及其意义 11
第三节 生态平衡及其应用意义 12
一、生态平衡的机制 12
二、生态平衡的实用意义 13
第二章 有机体与生活环境 15
第一节 生活环境的类别 15
第二节 有机体及环境变量间的关系 16
第三节 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 16
一、温度对昆虫的作用 17
二、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作用 23
三、光和辐射对昆虫的作用 24
四、气流和风对昆虫的作用 27
五、小气候对昆虫的作用 27
第四节 有机体与土壤环境 28
一、土壤温度对昆虫的作用 29
二、土壤水分对昆虫的作用 29
三、土壤空气对昆虫的作用 31
四、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昆虫的作用 31
第五节 有机体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32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32
二、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33
三、密度制约效应 35
四、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 36
第六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8
一、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38
二、昆虫的扩散与迁飞 44
第七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钟、行为调节 51
一、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s) 51
二、昆虫基本行为的适应 53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55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性与种群结构 55
一、种群的基本特性 55
二、种群的结构 56
第二节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58
一、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基本概念 58
二、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类型 59
三、种群个体的离散频次分布方法 59
四、种群聚集强度分析 63
五、种群空间分布的动态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69
第三节 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 70
一、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类型 71
二、种群的生长型 72
三、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77
第四节 种群的生态对策 92
一、生态对策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92
二、栖境特性与生态对策的关系 94
三、生态对策与种群动态 95
四、生态对策与防治策略 96
第五节 种群数量平衡及其调节理论 97
一、生物学派 97
二、气候学派 98
三、综合学派 99
四、自动调节学派 99
五、自然调节的进化意义 99
第六节 种间关系 100
一、种间竞争 101
二、捕食者与猎物间关系 102
第四章 种的分化及生物进化 112
第一节 种的分化及生物型 112
一、种的分化 112
二、生物型 113
第二节 隔离对种的分化和物种形成的作用 115
一、隔离在种型分化中的重要性 116
二、地理隔离 116
三、内在的生殖间隔 117
四、物种形成方式 118
第三节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118
一、进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19
二、综合进化论(新达尔文主义) 120
三、进化的机制 120
四、适应 128
五、生物进化论的争论 129
第四节 协同进化 131
一、对抗性协同进化——害虫与植物 131
二、共生性协同进化 134
第五章 群落生态学 139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 139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139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39
三、群落的命名 140
第二节 群落的结构 140
一、垂直结构 140
二、水平结构 142
三、时间结构 143
四、营养结构 144
第三节 群落的生境梯度及物种分布 146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148
一、演替的基本概念 148
二、群落演替的类别 149
三、群落演替的一般特征 149
四、顶极群落 150
第五节 群落特性的分析 151
一、群落的丰富度 151
二、群落的优势度(dominance) 151
三、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 152
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152
五、群落的均匀度 154
六、群落的稳定性 155
第六节 群落内的种间关连及群落间的相似性分析 156
一、种间关连分析 156
二、群落间相似性的分析 158
第六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16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6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61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61
三、生态系统的类别 163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63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164
一、能量来源 164
二、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 165
三、能量和热力学定律 166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67
一、水循环 167
二、气体型循环 169
三、沉积型循环 172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 174
一、物理信息 174
二、化学信息 174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176
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176
二、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177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82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与分布 183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83
二、世界上有多少物种 185
三、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地理格局 187
四、物种—面积关系 188
五、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189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190
一、记录昆虫的灭绝 190
二、未来昆虫的灭绝 190
三、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191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192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 192
二、昆虫的保护 195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196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经济学问题 196
二、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97
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99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学基础 201
下篇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205
第八章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205
第一节 害虫测报的概况 205
一、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目的和意义 205
二、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 205
三、害虫预测的方法 206
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进展 207
第二节 发生期预测 208
一、发育进度预测法 208
二、期距预测法 216
三、有效积温预测法 217
四、物候预测法 221
第三节 发生量预测 222
一、有效基数预测法 222
二、气候图预测法 223
三、经验指数预测法 225
四、形态指标预测法 228
第四节 迁飞性害虫的预测方法 229
一、迁出区虫源预测 229
二、迁入区虫源预测 229
第五节 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230
一、蛀食性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 231
二、食叶性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 234
三、刺吸式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 235
第九章 数理统计预报方法 238
第一节 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38
一、常用名词 238
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 239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40
四、选取预报因子的原则 240
五、线性相关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式的建立和应用 241
六、曲线回归预测式的建立和应用 244
七、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48
八、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252
第二节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260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与特征 260
二、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 262
三、周期图分析预报方法 265
四、平稳随机时间序列预报方法 266
五、线性混合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 270
第三节 灰色系统预测及灾变分析 271
一、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271
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类型 271
三、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的特点 272
四、生成数的计算 273
五、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 274
六、灾变预测 276
第四节 列联表分析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281
一、用列联表分析方法预报害虫发生情况的步骤 281
二、列联表的制作方法 281
三、预报要素划分等级的方法 283
四、利用列联表分析进行多因子多级预报 285
第五节 其他统计预报方法 291
一、判别分析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291
二、马尔科夫链预报方法 298
三、模糊数学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300
附表 304
一、t值表(两尾) 304
二、F检验的临界值(Fa)表(一尾) 305
三、符号检验表 310
四、秩和检验表 311
五、相关系数检验表 311
六、ρ和r对照表 312
七、等级相关检验表 312
八、x2分布表 313
九、复相关系数检验表 314
十、多重比较中的q表 315
十一、随机数字表 317
十二、x=arcsin-1?变换表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