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比较文学的勃兴 1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眸与展望 1
第二节 新辩证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研究范式 16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诗学:追寻一种比较诗学的视野 27
第一章 王国维:现代审美意识的自觉 37
第一节 非功利性:对文艺特质的认识 38
第二节 无用之用:反对工具论 4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论对王国维诗学观的影响 47
第二章 前期创造社:现代诗学审美话语进一步修改 55
第一节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美主义思潮 55
第二节 前期创造社:“审美无利害”命题的确立 72
第三章 新月派: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真正确立 94
第一节 闻一多:形式本体论诗学 95
第二节 徐志摩:唯美主义文艺观 106
第四章 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集中理论形态 117
第一节 朱光潜:审美生命论诗学 117
第二节 梁宗岱:审美形式主义诗学 131
第五章 障碍与认同:新人文主义的现代性建构与乌托邦冲动 141
第一节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 143
第二节 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逻辑 146
第三节 “人性”与梁实秋的诗学观 160
第四节 新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171
第六章 体认与会通:自然主义诗学的中国化阐释 175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177
第二节 茅盾的自然主义诗学观 187
第七章 感应与冥合:象征主义诗学的中国化阐释 197
第一节 西方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体系 197
第二节 1913—1926: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滥觞 204
第三节 1927—1937: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鼎盛 214
第四节 1938—1949:象征主义诗学的潜流 237
第八章 反思与重构:表现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 244
第一节 表现主义: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 245
第二节 表现主义的翻译和介绍 248
第三节 林语堂表现主义诗学体系的建构 258
第四节 郭沫若泛表现主义诗学体系的建构 265
附录 西方诠释学传统中理解问题的起源与发展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