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编 分类规定 3
1 纳税义务人 3
1.1 外商投资企业 5
1.2 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再合营 5
1.3 非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6
1.4 股份制企业 7
1.5 外国企业 8
1.5.1 机构、场所 8
1.5.2 境外中资企业 9
2 纳税义务的范围 11
2.1 总机构 13
2.2 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3
3 税率 17
3.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营业机构场所适用的税率 19
3.2 外国企业投资所得适用的税率 19
4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1
4.1 应纳税所得额 23
4.1.1 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 23
4.1.2 应纳税的所得 23
4.1.2.1 生产经营所得 23
4.1.2.2 其他所得 23
4.1.2.2.1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 23
4.1.2.2.2 股票、股权转让收益 24
4.1.2.2.3 以非货币资产进行投资的税务处理 24
4.1.2.2.4 接受的捐赠及应付未付款 25
4.1.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26
4.1.4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 26
4.1.5 纳税年度 27
4.1.6 亏损结转弥补 28
4.1.7 清算所得的计算 28
4.1.8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29
4.1.9 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29
4.1.10 国库券利息所得 30
4.1.11 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30
4.2 收入的确定 31
4.2.1 取得收入的时间 31
4.2.1.1 分期确定的收入 31
4.2.1.2 会员费 32
4.2.2 产品分成方式 33
4.2.3 收入为非货币资产及权益 33
4.2.4 销货折让、折扣 33
4.2.5 流转税税负增长返还 34
4.2.6 确定收入的其他问题 34
4.3 不允许列为成本费用的开支 35
4.4 限定条件列支的有关费用 35
4.4.1 总机构管理费 35
4.4.2 借款利息 36
4.4.3 交际应酬费 38
4.4.4 工资福利费 39
4.4.5 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 43
4.4.5.1 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类型 43
4.4.5.2 坏账准备的计提 44
4.4.5.3 坏账损失的扣除 45
4.4.6 捐赠支出 45
4.5 其他有关费用 46
4.5.1 行业、部门管理费 46
4.5.2 预提费用和准备金 47
4.5.3 董事会费和董事费 47
4.5.4 企业职工培训费 47
4.5.5 汇兑损益 48
4.5.6 外国企业在华营业机构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款 50
4.5.7 其他 50
4.5.7.1 银行费用 50
4.5.7.2 资金引进费 50
4.5.7.3 公休假工资 50
4.5.7.4 污染赔偿费 50
4.5.7.5 职工退休费 51
4.5.7.6 市政费用 51
4.5.7.7 服务酬金 51
4.5.7.8 委托代购手续费 51
4.5.7.9 修理费 52
4.5.7.10 境外保险费 52
4.6 外币业务的税务处理 52
5 资产的税务处理 55
5.1 固定资产及其折旧 57
5.1.1 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 57
5.1.2 固定资产的计价 57
5.1.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57
5.1.4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58
5.1.5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60
5.1.6 固定资产改造的税务处理 61
5.1.7 承租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62
5.1.8 固定资产的转让收益 62
5.2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63
5.2.1 无形资产的计价 63
5.2.2 无形资产的摊销 63
5.3 其他资产的税务处理 64
5.3.1 筹办费 64
5.3.1.1 筹办期 64
5.3.1.2 筹办费的范围 65
5.3.1.3 筹办费的摊销 65
5.3.2 存货 65
5.3.3 补偿金 66
5.3.4 房屋装修费 66
6 关联企业业务往来 69
7 预提所得税 73
7.1 利润(股息) 75
7.2 利息 76
7.2.1 利息的范围 76
7.2.2 利息所得的减税、免税 77
7.3 特许权使用费 83
7.3.1 特许权使用费的范围 83
7.3.2 特许权使用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87
7.3.3 特许权使用费的免税、减税 89
7.4 租金 91
7.4.1 融资租赁 91
7.4.2 经营租赁 93
7.5 财产转让收益 94
7.5.1 转让有形财产 95
7.5.2 转让股权(股价) 95
7.5.3 转让土地使用权 96
7.6 担保费 96
7.7 源泉扣税 97
7.7.1 扣缴义务人及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97
7.7.2 扣缴方式 99
7.7.3 扣缴手续费 100
7.8 预提所得税的减免权限及程度 100
7.8.1 一般规定 100
7.8.2 专项规定 107
8 税收优惠 111
8.1 减低税率 114
8.1.1 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14
8.1.2 减按24%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16
8.2 定期减免税 116
8.2.1 享受“两免三减”税收优惠 116
8.2.2 其他定期减免税规定 117
8.2.3 经营期 122
8.2.4 获得年度及定期减免税计算 122
8.2.5 其他有关规定 125
8.2.5.1 清算所得适用定期减免税 125
8.2.5.2 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有关规定的衔接 125
8.2.5.3 补缴已免征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126
8.3 再投资退税 126
8.3.1 再投资退税的条件 126
8.3.2 退税比例及退税额计算 129
8.3.3 缴回已退税款的60% 131
8.3.4 异地再投资 132
8.4 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 133
8.5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140
8.6 其他税收优惠 141
8.6.1 农、林、牧和边远地区税收优惠 141
8.6.2 “两类企业”税收优惠 141
8.6.3 港口、码头税收优惠 144
8.7 生产性企业 145
8.7.1 生产性企业范围 145
8.7.2 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业务 150
8.7.3 筹办期取得非生产性经营收入 151
8.8 外方投资不到位的税务处理 152
9 税收抵免 155
9.1 税收抵免范围 157
9.1.1 适用人 157
9.1.2 可以抵免的已纳税额 157
9.2 抵免限额 157
9.3 抵免方法 158
10 税收征管 161
10.1 税务登记 163
10.1.1 税务登记范围及类型 163
10.1.2 税务登记程序 164
10.1.2.1 开业税务登记 164
10.1.2.2 变更税务登记 167
10.1.2.3 注销税务登记 168
10.1.2.4 停业、复业税务登记 169
10.1.2.5 交叉税源的调整 170
10.1.2.6 违章处理 171
10.1.2.7 非正常户处理 172
10.1.3 大连市涉外税收管理范围的划分 172
10.2 申报 173
10.2.1 申报期限及要求 173
10.2.1.1 季报及年度申报 173
10.2.1.2 清算期申报 175
10.2.1.3 分支机构报表 175
10.2.1.4 合并、分立、终止汇算清缴 175
10.2.2 合并申报纳税 175
10.2.2.1 合并申报纳税的条件 175
10.2.2.2 合并申报纳税的批准 176
10.2.2.3 适用不同税率的营业机构的税款计算 176
10.2.2.4 分配应纳税所得额 177
10.2.2.5 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并申报纳税问题 177
10.3 税款征收 178
10.3.1 税款的计算和缴纳 178
10.3.2 外币所得的纳税规定 178
10.3.2.1 所得为外币的税款计算 178
10.3.2.2 外币收入的税款缴纳 179
10.3.2.3 外币所得退税规定 181
10.4 各项认定管理 182
10.4.1 外商投资企业开业认定 182
10.4.2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认定 183
10.4.3 外国企业税收认定 183
10.4.3.1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纳税方式认定程序 183
10.4.3.2 外国企业承包工程作业纳税方式认定程序 187
10.4.3.3 外国企业提供劳务活动纳税方式认定程序 188
10.4.3.4 外国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活动的减免税规定 189
10.4.3.5 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认定程序 189
10.4.3.6 外国企业来华参展,展后销售展品的所得税认定程序 190
10.4.3.7 外国航运海运公司税种认定 191
10.4.4 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审批程序 192
10.4.5 管理费的审批程序 192
10.4.6 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程序 193
10.4.7 房屋装修费摊销审批程序 201
10.5 减税、免税的审核审批 202
10.5.1 获利年度的确认 202
10.5.2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税、免税的审核审批 202
10.5.3 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企业减免税审核审批 203
10.5.4 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减免税的审核审批 203
10.5.5 能源、港口、交通建设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审核审批 203
10.5.6 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审核审批 204
10.5.7 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减免税的审核审批 205
10.5.8 直接再投资退税的审核审批 207
10.5.9 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审核审批 208
10.5.10 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减税、免税规定 209
10.5.11 外国航空、海运公司减税、免税规定 211
10.6 非贸易付汇完税证明的开具 211
10.7 审核评税 214
10.8 汇算清缴 228
10.8.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 228
10.8.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 240
10.9 账簿、凭证 258
10.10 纳税检查 258
10.11 其他征管规定 259
10.11.1 承包工程扣缴税 259
10.11.2 滞纳金 260
11 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261
11.1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263
11.1.1 常驻代表机构的含义 263
11.1.2 不需纳税的业务 263
11.1.3 应缴税的业务收入 266
11.1.4 开始征税的时间 271
11.1.5 核实计算应税收入和所得 272
11.1.6 核定应税收入和所得 273
11.1.6.1 核定收入 273
11.1.6.2 核定所得 273
11.1.7 按经费支出额换算应税收入和所得 275
11.1.7.1 基本规定 275
11.1.7.2 经费计算问题 278
11.1.7.2.1 滞纳金、罚款 278
11.1.7.2.2 利息 278
11.1.7.2.3 代总机构垫付费用 278
11.1.7.2.4 交际应酬费 279
11.1.7.2.5 固定资产、装修费支出 280
11.1.7.2.6 捐赠 280
11.1.8 适用税率及优惠 280
11.1.9 申报纳税地点 281
11.2 外国企业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 281
11.2.1 应纳税收入和所得 281
11.2.2 可扣除的转承包价款 283
11.2.3 可扣除的代购设备、材料价款 283
11.2.4 申报缴税方法 285
11.3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广告代理业务 288
11.4 外国企业提供设计劳务 290
11.5 维修站与代销寄售商品 291
11.6 外国企业受聘管理 293
11.7 从事咨询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务处理 295
11.8 外国企业来华参展 297
11.9 演出团体 298
11.10 外国公司在华培训场所 300
11.11 空运、海运业务 301
11.12 境内投资公司 315
11.13 医疗、教育行业 317
11.14 中外合作拍摄影视作品外商所得发行收入的税务处理 318
11.15 房地产开发经营 319
11.16 发包经营、出租经营 322
11.17 合并、分立、重组、资产转让税务处理 326
11.18 美国船级社 337
12 与原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衔接 339
12.1 税率的衔接 341
12.1.1 细则的规定 341
12.1.2 税负高低如何比较 341
12.2 定期减免税的衔接 342
12.3 1991年度应纳税额的计算 344
12.4 地方所得税减免的衔接 345
12.5 利润汇出征免税的衔接 345
12.6 1991年度交际应酬费的列支 346
12.7 税法施行前的固定资产处理 346
12.8 再投资退税的衔接 347
12.9 其他衔接问题 347
12.9.1 加收滞纳金问题 347
12.9.2 经营期计算 348
12.9.3 法前承包工程项目 348
12.9.4 1991年度逾期租金收入的处理 348
12.10 已宣布废止执行的文件 349
13 税收协定执行 357
14 会计处理 377
14.1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79
14.2 财务、会计制度 383
第2编 文件附录 395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395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402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28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440
附录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454
附录6:企业财务通则 465
附录7:企业会计准则 474
附录8: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484
附录9: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501
附录10: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试行) 518
附录1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一览表 520
附录12:中国对外开放地区名单 525
附录1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项下售付汇提交税务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530
附录14:我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一览表 547
附录15:在我国享受利息免征预提所得税的对方银行、金融机构中、外文名称对照表 556
附录16:外国航空公司征免税一览表 559
附录17:国际海运税收问题一览表 576
附录18:我国对外签订税收协定有关消除双重征税方法和饶让抵免规定一览表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