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一、农业昆虫学的任务 3
二、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三、我国农业昆虫学发展简况 4
四、我国农业昆虫学的成就与害虫发生的新动向 6
五、昆虫的特征及与近缘动物的区别 7
六、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8
思考题 11
主要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昆虫体躯的构造与功能 12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12
一、昆虫头部的构造与分区 12
二、昆虫的触角 13
三、昆虫的眼 15
四、昆虫的口器 17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 23
一、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23
二、昆虫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24
三、昆虫翅的构造和变异 25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 28
一、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 28
二、昆虫外生殖器 28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 30
一、昆虫体壁的构造和特性 30
二、昆虫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32
第五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32
一、昆虫的消化系统 33
二、昆虫的排泄系统 34
三、昆虫的呼吸系统 34
四、昆虫的循环系统 36
五、昆虫的神经系统 37
六、昆虫的生殖系统 40
第六节 昆虫的激素 42
一、昆虫的内激素 42
二、昆虫的外激素 42
思考题 43
主要参考文献 43
第三章 昆虫的发育和行为 45
第一节 昆虫的繁殖方式 45
一、两性生殖 45
二、孤雌生殖 45
三、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45
四、多胚生殖 46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46
一、昆虫个体发育的阶段 46
二、昆虫的变态及变态类型 52
三、昆虫内激素对生长发育和变态的调节控制及应用 54
第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55
一、世代和年生活史 55
二、研究昆虫年生活史的意义和方法 56
第四节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57
一、昆虫的休眠 57
二、昆虫的滞育 58
第五节 昆虫的行为 59
一、昆虫的趋性 59
二、昆虫的食性 60
三、昆虫的群集性 60
四、昆虫的迁移性 61
五、昆虫的假死性 61
六、昆虫的拟态与保护色 61
思考题 62
主要参考文献 62
第四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63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63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63
第三节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 64
第四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纲目特征 65
一、原尾纲 65
二、弹尾纲 66
三、双尾纲 66
四、昆虫纲 66
第五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69
一、直翅目 69
二、等翅目 72
三、缨翅目 73
四、半翅目 74
五、鞘翅目 80
六、脉翅目 85
七、鳞翅目 86
八、双翅目 93
九、膜翅目 96
十、蜱螨目 100
思考题 101
主要参考文献 102
第五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报 103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03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103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07
三、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作用 109
四、光对昆虫的作用 110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111
第二节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11
一、土壤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111
二、土壤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12
三、土壤机械组成对昆虫的影响 112
四、土壤化学特性对昆虫的影响 113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13
一、生物因素的基本概念 113
二、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15
三、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16
第四节 昆虫的种群动态 118
一、种群的基本概念 118
二、种群的基数估测方法 118
三、种群的生态对策 119
第五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 119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 120
二、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 122
第六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123
一、农业害虫发生期的预测 123
二、农业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125
三、农业害虫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127
四、农业害虫预测预报工作的发展 127
思考题 128
主要参考文献 128
第六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30
第一节 植物检疫 130
一、植物检疫的范围 130
二、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 130
三、疫区和非疫区 131
四、植物检疫的实施方法 131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136
一、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136
二、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 138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139
一、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 139
二、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141
第四节 物理机械防治法 141
一、诱集灭虫 141
二、阻隔分离 141
三、低温或高温灭虫 141
四、人工机械捕杀 142
五、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142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 143
一、杀虫剂的类别 143
二、杀虫剂的剂型 144
三、杀虫剂的施用方法 146
四、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147
五、杀虫剂的残毒 148
六、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 149
七、常用杀虫剂简介 149
第六节 害虫综合治理 154
一、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及发展 154
二、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 156
三、害虫的危害损失及经济允许损害水平 157
四、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160
五、害虫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 161
思考题 162
主要参考文献 163
第二篇 农作物害虫 167
第七章 地下害虫 167
第一节 蛴螬 168
一、大黑鳃金龟 169
二、暗黑鳃金龟 171
三、铜绿丽金龟 171
四、其他常见金龟甲 172
第二节 金针虫 173
一、沟金针虫 174
二、其他常见金针虫 175
第三节 蝼蛄 176
第四节 其他常见地下害虫 178
一、种蝇 178
二、沙潜 179
三、麦根蝽 181
第五节 地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82
第六节 地下害虫调查与测报 184
第七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185
思考题 187
主要参考文献 187
第八章 多食性害虫 188
第一节 地老虎 188
一、形态特征 188
二、生活史与习性 18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91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192
五、防治技术 193
第二节 黏虫 193
一、形态特征 194
二、生活史与习性 19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97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198
五、防治技术 199
第三节 东亚飞蝗 199
一、形态特征 200
二、生活史与习性 20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03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204
五、防治技术 204
第四节 草地螟 205
一、形态特征 206
二、生活史与习性 20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08
四、防治技术 208
第五节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 209
一、形态特征 209
二、发生规律 210
三、防治技术 211
第六节 美洲斑潜蝇 211
一、形态特征 212
二、发生规律 212
三、防治技术 213
第七节 蟋蟀 213
一、形态特征 213
二、发生规律 215
三、防治技术 215
第八节 多食性害虫综合防治 216
思考题 217
主要参考文献 217
第九章 水稻害虫 219
第一节 稻蛀螟 219
一、形态特征 220
二、生活史与习性 22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26
四、虫情调查方法 229
五、防治技术 230
第二节 稻飞虱 231
一、形态特征 232
二、生活史与习性 23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36
四、虫情调查方法 238
五、防治技术 240
第三节 稻叶蝉 241
一、形态特征 241
二、生活史与习性 24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43
四、虫情调查方法 244
五、防治技术 244
第四节 稻弄蝶 244
一、形态特征 245
二、生活史与习性 24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47
四、防治技术 247
第五节 稻纵卷叶螟 248
一、形态特征 248
二、生活史与习性 24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50
四、防治技术 251
第六节 稻蝗 251
一、形态特征 252
二、生活史与习性 25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53
四、防治技术 253
第七节 其他常见水稻害虫 253
一、稻蓟马 253
二、稻负泥虫 255
三、稻水蝇 257
四、稻瘿蚊 259
第八节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261
思考题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2
第十章 小麦害虫 264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 264
一、形态特征 265
二、生活史与习性 26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68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269
五、防治技术 270
第二节 麦蚜 270
一、形态特征 272
二、生活史与习性 27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74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275
五、防治技术 276
第三节 小麦害螨 276
一、形态特征 277
二、发生规律 277
三、生活史与习性 278
四、防治技术 278
第四节 麦叶蜂 279
一、形态特征 279
二、发生规律 280
三、防治技术 280
第五节 麦秆蝇 280
一、形态特征 281
二、发生规律 281
三、防治技术 282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 282
一、形态特征 282
二、发生规律 283
三、防治技术 283
第七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 284
思考题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5
第十一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287
第一节 玉米螟 287
一、形态特征 288
二、生活史与习性 28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89
四、虫情调查方法 291
五、防治技术 291
第二节 高粱条螟 293
一、形态特征 293
二、生活史与习性 29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94
四、防治技术 295
第三节 二点螟 295
一、形态特征 295
二、生活史与习性 29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97
四、防治技术 297
第四节 其他常见禾谷类杂粮害虫 298
一、玉米蚜 298
二、高粱蚜 300
三、粟茎跳甲 301
第五节 禾谷类杂粮害虫综合防治 303
一、玉米和高粱害虫综合防治 303
二、谷子和黍糜害虫综合防治 304
思考题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6
第十二章 薯类害虫 307
第一节 马铃薯麦蛾 307
一、形态特征 307
二、生活史与习性 30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09
四、防治技术 309
第二节 马铃薯瓢虫 310
一、形态特征 310
二、生活史与习性 31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2
四、防治技术 312
第三节 甘薯麦蛾 313
一、形态特征 31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1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4
四、防治技术 315
第四节 甘薯锥象甲 315
一、形态特征 315
二、生活史与习性 31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7
四、防治技术 317
第五节 其他常见薯类害虫 318
一、甘薯长足象甲 318
二、甘薯叶甲 320
三、甘薯天蛾 321
四、甘薯蠹野螟 323
第六节 薯类害虫综合防治 325
一、马铃薯害虫综合防治 325
二、甘薯害虫综合防治 326
三、薯蓣害虫综合防治 327
思考题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28
第十三章 棉花害虫 329
第一节 棉花害虫发生特点 329
一、棉区的类型与棉虫特点 329
二、棉花不同生育期害虫的发生特点 330
第二节 棉蚜 330
一、形态特征 331
二、生活史与习性 33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33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334
五、防治技术 335
第三节 棉铃虫 336
一、形态特征 337
二、生活史与习性 33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39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340
五、防治技术 341
第四节 棉叶螨 342
一、形态特征 34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4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44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345
五、防治技术 345
第五节 棉红铃虫 346
一、形态特征 346
二、生活史与习性 34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48
四、虫情调查和测报 348
五、防治技术 349
第六节 棉盲蝽 350
一、形态特征 350
二、生活史与习性 35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54
四、防治技术 354
第七节 其他常见棉花害虫 354
一、棉蓟马 354
二、棉金刚钻 356
三、棉小造桥虫 358
四、棉大卷叶螟 359
五、棉叶蝉 361
第八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363
思考题 364
主要参考文献 364
第十四章 油料作物害虫 366
第一节 大豆食心虫 366
一、形态特征 366
二、生活史与习性 36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68
四、虫情调查方法 368
五、防治技术 369
第二节 豆荚斑螟 370
一、形态特征 370
二、生活史与习性 37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71
四、防治技术 372
第三节 豆秆黑潜蝇 372
一、形态特征 37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7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74
四、防治技术 374
第四节 菜蛾 375
一、形态特征 375
二、生活史与习性 37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76
四、防治技术 377
第五节 菜粉蝶 377
一、形态特征 378
二、生活史与习性 37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79
四、防治技术 380
第六节 油菜蚜虫 380
一、形态特征 380
二、生活史与习性 38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82
四、防治技术 382
第七节 花生蚜 383
一、形态特征 38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8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84
四、防治技术 385
第八节 大豆蚜 385
一、形态特征 385
二、生活史与习性 38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86
四、防治技术 387
第九节 其他常见油料作物害虫 387
一、向日葵斑螟 387
二、豆天蛾 388
三、芝麻鬼脸天蛾 390
四、黑点银纹夜蛾 391
五、锯角豆芫菁 393
六、黄曲条跳甲 395
七、靛蓝龟象甲 396
八、豌豆彩潜蝇 398
第十节 油料作物害虫综合防治 399
一、大豆害虫综合防治 399
二、油菜害虫综合防治 400
三、花生害虫综合防治 401
四、向日葵和芝麻害虫综合防治 402
思考题 402
主要参考文献 403
第十五章 烟草害虫 404
第一节 烟草害虫的类型和危害特点 404
第二节 烟蚜 404
一、形态特征 405
二、生活史与习性 40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07
四、防治技术 407
第三节 烟草夜蛾 408
一、形态特征 408
二、生活史与习性 40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0
四、防治技术 411
第四节 烟蛀茎蛾 411
一、形态特征 412
二、生活史与习性 41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3
四、防治技术 413
第五节 斑须蝽 414
一、形态特征 414
二、生活史与习性 41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5
四、防治技术 415
第六节 烟盲蝽 416
一、形态特征 416
二、生活史与习性 417
三、防治技术 417
第七节 烟草害虫综合防治 417
思考题 419
主要参考文献 419
第十六章 储粮害虫 421
第一节 储粮害虫的特点 421
一、储粮害虫的类别 421
二、仓库生态系统及储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421
三、储粮害虫的危害方式及特点 422
四、储粮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422
第二节 玉米象 422
一、形态特征 423
二、生活史与习性 42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24
四、虫情调查方法 425
五、防治技术 426
第三节 麦蛾 426
一、形态特征 426
二、生活史与习性 42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27
四、虫情调查方法 427
五、防治技术 427
第四节 谷蠹 428
一、形态特征 428
二、生活史与习性 42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29
四、虫情调查方法 429
五、防治技术 429
第五节 赤拟谷盗 430
一、形态特征 430
二、生活史与习性 43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31
四、防治技术 431
第六节 印度谷螟 432
一、形态特征 432
二、生活史与习性 43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33
四、防治技术 433
第七节 豆象类 433
一、形态特征 434
二、生活史与习性 43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36
四、防治技术 436
第八节 其他常见储粮害虫 437
一、锯谷盗 437
二、大谷盗 438
三、长角扁谷盗 439
四、粉斑螟 440
五、腐食酪螨 441
第九节 储粮害虫综合防治 442
一、植物检疫 442
二、粮库的建设和管理 442
三、物理和机械防治 443
四、化学防治 445
五、微生物和植物杀虫剂的利用 446
思考题 446
主要参考文献 447
第十七章 药用植物害虫 448
第一节 枸杞蚜虫 448
一、形态特征 448
二、生活史与习性 44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49
四、虫情调查方法 449
五、防治技术 449
第二节 枸杞奈实蝇 450
一、形态特征 450
二、生活史与习性 45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52
四、防治技术 452
第三节 红花潜叶蝇 452
一、形态特征 453
二、生活史与习性 45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53
四、防治技术 453
第四节 红花指管蚜 454
一、形态特征 454
二、生活史与习性 45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55
四、防治技术 456
第五节 甘草萤叶甲 456
一、形态特征 456
二、生活史与习性 45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58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458
五、防治方法 459
第六节 甘草枯羽蛾 459
一、形态特征 459
二、生活史与习性 459
三、防治方法 460
第七节 细辛凤蝶 460
一、形态特征 460
二、生活史与习性 461
三、防治技术 462
第八节 马兜铃凤蝶 462
一、形态特征 462
二、生活史与习性 463
三、防治技术 464
第九节 茴香凤蝶 465
一、形态特征 465
二、生活史与习性 466
三、防治技术 466
第十节 姜弄蝶 467
一、形态特征 467
二、生活史与习性 46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68
四、防治技术 468
第十一节 山栀子绿灰蝶 468
一、形态特征 469
二、生活史与习性 469
三、防治技术 470
第十二节 黄翅茴香螟 470
一、形态特征 471
二、生活史与习性 47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72
四、防治技术 472
第十三节 咖啡透翅天蛾 472
一、形态特征 472
二、生活史与习性 47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74
四、防治技术 474
第十四节 山茱萸蛀果蛾 475
一、形态特征 475
二、生活史与习性 47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76
四、防治技术 476
第十五节 黄芪食心虫 477
一、形态特征 477
二、生活史与习性 477
三、防治技术 478
第十六节 赤条蝽 478
一、形态特征 478
二、生活史与习性 479
三、防治技术 479
思考题 479
主要参考文献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