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杜正文 庞雄飞 朱绍先 1
第一章 我国水稻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害虫的致害性分化&方中达 过崇俭 4
第一节 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金敏忠 4
一、我国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概况 5
二、我国稻瘟病菌小种类型、分布及其变化动态 5
三、稻瘟病菌小种的鉴定和田间监测方法 10
四、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在综合防治中的意义 12
第二节 白叶枯病细菌的致病性分化&过崇俭 许志刚 14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二、中国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及其分布 15
三、中国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与日本、菲律宾病菌之间的比较 18
四、病菌的致病型和品种的抗病性 19
五、结语 19
第三节 褐飞虱的生物型&巫国瑞 19
一、褐飞虱生物型所涉及的问题 20
二、褐飞虱生物型的田间概况 23
三、克服褐飞虱生物型变异的对策 25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迁飞性害虫&张孝羲 29
第一节 褐飞虱&程遐年 29
一、越冬规律 30
二、迁飞特性与迁飞途径 32
三、发生区划 38
四、迁飞机制 38
五、迁飞和区域性发生的预测预报 41
第二节 白背飞虱&张建新 张孝羲 43
一、基本生物学特性 44
二、迁飞飞行行为 47
三、迁飞途径与发生区划 52
四、迁飞发生机制 55
五、预测预报 57
第三节 稻纵卷叶螟&张孝羲 58
一、基本生物学特性 58
二、稻纵卷叶螟种群的种型分化 64
三、迁飞特性及迁飞途径 66
四、发生区划 71
五、迁飞机制 71
六、迁飞预测预报 73
参考文献 78
第三章 水稻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型的利用与调控&孙建中 83
第一节 水稻病虫田间分布格局研究及其进展 83
一、主要病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83
二、研究方法与评价 87
三、空间分布格局的时序动态结构 88
四、昆虫空间分布行为及形成原因分析 91
第二节 水稻群体与害虫种群的空间相互关系 93
一、水稻受害后的产量空间结构 94
二、害虫空间结构的变化与水稻群体的受害及补偿反应 96
三、害虫空间分布结构的调控及其可能 99
第三节 水稻主要病虫的抽样技术 101
一、病虫种群密度估计 101
二、序贯抽样的应用 105
三、样方的大小、形状及其空间位置排列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四章 为害损失和经济防治指标&蒋书楠 吴蔚文 114
第一节 水稻主要病虫的为害 114
一、为害方式 115
二、为害程度的量度 115
三、有害生物数量和为害量的关系 116
第二节 病虫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117
一、水稻生产的特点 117
二、影响为害和产量损失关系的主要因素 119
三、水稻群体发育过程中损失分蘖忍耐力和补偿力的动态变化 122
四、水稻最高分蘖期群体对枯心损害忍耐力和补偿力最强的原因分析 122
第三节 经济受害允许损失和防治指标 123
一、经济受害允许损失水平 123
二、防治指标 126
三、动态经济防治指标的研究 131
四、生物防治的经济防治指标 133
五、有害生物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133
六、经济防治指标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36
第四节 我国一些重要稻区现行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137
参考文献 141
第五章 水稻害虫天敌作用的评价&庞雄飞 144
第一节 稻田害虫天敌概况 144
第二节 天敌作用的评价方法 147
一、排除分析法及控制指数 148
二、重要因子分析和关键因子分析 152
第三节 天敌对主要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 153
一、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154
二、天敌对褐稻虱的控制作用 161
三、天敌对三化螟的控制作用 164
参考文献 167
第六章 抗性品种&彭绍裘 顾正远 李宣铿 169
第一节 抗性评价方法&彭绍裘 顾正远 李宣铿 170
一、抗病性评价方法 170
二、抗虫性评价方法 173
第二节 抗病资源的研究&彭绍裘 175
一、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病鉴定和利用 175
二、太湖粳稻资源的抗病鉴定和利用 176
三、野生稻资源的抗病鉴定利用 177
四、杂交稻“三系”资源及组合的抗虫鉴定和利用 178
五、国外稻种资源的抗病鉴定工作 183
第三节 抗虫品种资源的研究&顾正远 184
一、籼稻品种资源的抗虫鉴定工作 184
二、粳稻品种资源的抗虫鉴定工作 185
三、野生稻的抗虫鉴定工作 186
四、杂交稻“三系”资源及组合的抗虫鉴定工作 186
第四节 抗性机制与抗性遗传研究的进展&彭绍裘 顾正远 186
一、抗病机制及抗性遗传研究 187
二、抗虫机制研究 188
第五节 当前推广的抗源和多抗品种(组合)&彭绍裘 顾正远 李宣铿 192
一、优良的抗源及其利用 192
二、多抗性良种 192
三、多抗性杂交稻组合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七章 栽培控害技术&王法明 何明 197
第一节 栽培制度的控害作用 197
第二节 培育壮秧的控害技术 199
一、两段育秧的控害效应 199
二、湿润育秧的控害效应 201
第三节 肥水密的控害技术 201
一、肥水密对病害的影响与作用 201
二、肥水密对虫害的影响与作用 205
第四节 栽培控害的实践 206
参考文献 207
第八章 化学防治技术&黄次伟 高春先 209
第一节 稻田适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应用技术&黄次伟 209
一、稻田常用农药品种的研究和利用 209
二、“非杀生性”新农药的开发和应用 213
三、高效和超高效农药的发展 218
第二节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途径&高春先 225
一、害虫再猖獗 225
二、使用农药与保护利用天敌的协调途径 234
第三节 水稻病虫的抗药性&谭福杰 叶钟音 237
一、水稻害虫抗药性 237
二、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菌的抗药性 245
第四节 稻田适宜采用的施药技术&屠予钦 247
一、喷雾法 247
二、喷粉法 250
三、撒粒法 251
四、其它方法 252
参考文献 252
第九章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预测与管理模型&古德祥 256
第一节 病虫预测和管理模型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古德祥 张润杰 256
一、数学模型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 256
二、建模的原理和方法 259
三、害虫管理专家系统 261
第二节 二化螟预测和管理模型&吴蔚文 263
一、预测预报模型 263
二、二化螟/水稻系统管理模型 267
第三节 三化螟预测和管理模型&古德祥 张润杰 265
一、三化螟种群动态模型 266
二、三化螟经济损失估计模型 281
三、三化螟管理决策模型 282
四、三化螟预测管理程序系统 287
第四节 稻纵卷叶螟预测和管理模型&梁广文 庞雄飞 288
一、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结构概述 288
二、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中重要生态因子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231
三、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模拟 295
四、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预测 298
五、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的控制 300
第五节 褐飞虱预测和管理模型&綦立正 302
一、褐飞虱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 302
二、褐飞虱种群管理模型 308
三、褐飞虱预测和管理模型的研制展望 311
第六节 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RSPM&季伯衡 312
一、预测模型 312
二、管理决策模型 317
三、模拟试验 321
第七节 稻瘟病损失估计的韦布尔模型&季伯衡 323
一、韦布尔模型的形式 323
二、叶瘟损失估计模型 324
三、穗瘟损失估计模型 326
四、叶瘟、穗瘟综合损失估计模型 327
参考文献 330
第十章 六大稻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杜正文 何明 335
第一节 川西平原稻区的模式&何明 高君川 337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37
二、种植制度与病虫害演替 338
三、防治体系 342
第二节 江淮稻区的模式&王法明 杜正文 347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48
二、种植制度与病虫演变 348
三、防治体系 351
第三节 太湖稻区的模式&蒋文烈 358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58
二、种植制度与病虫种群演替 360
三、防治体系 362
第四节 江汉稻区的模式&文家玉 钱汉良 366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66
二、种植制度与病虫演替 367
三、防治体系 368
第五节 洞庭湖稻区的模式&雷惠质 罗盛富 李宣铿 377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77
二、种植制度与病虫演替 378
三、防治体系 381
第六节 珠江三角洲的模式&朱绍先 黄炳超 陈忠诚 386
一、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 386
二、耕作制度与病虫演替 387
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90
附:综合防治的效益评价&何明 401
一、评价原理 401
二、评价的原则 402
三、评价的方法 402
四、评价的实例 403
参考文献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