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3
第一章 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3
第一节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3
第二节 前人“社会思想”定义简介 7
第三节 本书的“社会思想”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10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20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25
第二篇 原始社会至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37
第三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 37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思想 37
第二节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43
第四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50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社会思想 50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55
第三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 75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75
第一节 孔子的社会思想 77
第二节 孟子的社会思想 84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99
第一节 老子的社会思想 100
第二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 108
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构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122
第一节 墨家的社会思想 123
第二节 杨朱学派的社会思想 133
第八章 “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140
第一节 荀子的社会思想 141
第二节 韩非的社会思想 153
第四篇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 169
第九章 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 169
第一节 陆贾的无为论与社会理想 171
第二节 贾谊对社会问题的察觉 173
第三节 贾谊的社会整合思想 176
第十章 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 180
第一节 《礼记》的社会思想 180
第二节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189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 197
第十一章 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 213
第一节 王充的社会思想 213
第二节 王符的社会思想 219
第十二章 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 227
第一节 道教《太平经》的社会思想 228
第二节 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 233
第十三章 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 251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251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 252
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 255
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 259
第十四章 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 268
第一节 佛教的基本社会思想 268
第二节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271
第三节 道安的社会思想 272
第四节 慧远的社会思想 274
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 284
第十五章 隋唐佛教的本土化社会思想 284
第一节 天台宗的社会思想 285
第二节 禅宗的社会思想 287
第十六章 隋唐道教社会思想 292
第一节 隋唐道教简况 292
第二节 无能子的欲望论 293
第三节 无能子论社会规范 295
第四节 谭峭论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 298
第五节 谭峭的理想社会构想 301
第十七章 唐代儒学的社会思想 305
第一节 韩愈的社会思想 305
第二节 柳宗元的社会思想 315
第十八章 宋代功利主义儒家的社会思想 321
第一节 李觏的社会思想 321
第二节 王安石的社会思想 334
第三节 陈亮的社会思想 341
第四节 叶适的社会思想 349
第十九章 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359
第一节 张载的社会思想 360
第二节 程颢、程颐的社会思想 371
第三节 朱熹的社会思想 383
第六篇 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 416
第二十章 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 416
第一节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417
第二节 王艮的社会思想 429
第三节 何心隐的社会思想 435
第四节 李贽的社会思想 445
第二十一章 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464
第一节 黄宗羲的社会思想 464
第二节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474
第三节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 489
第四节 唐甄的社会思想 499
第七篇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想 520
第二十二章 晚清之西力东侵初期的社会思想 520
第一节 龚自珍的社会思想 521
第二节 魏源的社会思想 528
第二十三章 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 536
第一节 康有为的社会思想 537
第二节 梁启超的社会思想 546
第二十四章 农民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社会思想 564
第一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社会思想 565
第二节 孙中山的社会思想 572
第二十五章 民国时期价值多元化趋向中的社会思想 584
第一节 陈独秀的社会思想 585
第二节 胡适的社会思想 596
第三节 梁漱溟的社会思想 609
第四节 对陈、胡、梁之社会思想的认识与评论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