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节烈观 1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0
娜拉走后怎样 21
论雷峰塔的倒掉 27
论照相之类 30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37
看镜有感 41
春末闲谈 45
灯下漫笔 49
论“他妈的!” 56
从胡须说到牙齿 60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68
随感录二十五 76
随感录四十八 78
随感录五十九 “圣武” 80
随感录六十一 不满 83
随感录六十二 恨恨而死 85
随感录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86
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 87
智识即罪恶 88
战士和苍蝇 91
忽然想到(五至六) 92
杂感 96
导师 98
这个与那个 100
学界的三魂 107
一点比喻 110
送灶日漫笔 113
谈皇帝 116
无花的蔷薇之二 118
记念刘和珍君 122
《阿Q正传》的成因 127
黄花节的杂感 134
略论中国人的脸 137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40
小杂感 154
文学和出汗 158
无声的中国 160
“醉眼”中的朦胧 165
流氓的变迁 170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172
习惯与改革 188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190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195
上海文艺之一瞥 198
宣传与做戏 209
风马牛 211
“友邦惊诧”论 214
论“第三种人” 217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221
为了忘却的记念 224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233
谈金圣叹 237
又论“第三种人” 239
经验 243
谚语 245
沙 247
世故三昧 249
作文秘诀 252
捣鬼心传 255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257
观斗 259
电的利弊 261
从讽刺到幽默 263
推背图 265
中国人的生命圈 267
文章与题目 269
二丑艺术 271
中国的奇想 273
“揩油” 275
爬和撞 277
帮闲法发隐 279
登龙术拾遗 281
礼 283
吃教 285
喝茶 287
难得糊涂 289
女人未必多说谎 291
批评家的批评家 293
“京派”与“海派” 295
过年 297
运命 299
古人并不纯厚 301
论秦理斋夫人事 303
趋时和复古 305
看书琐记(三) 307
中秋二愿 309
骂杀与捧杀 311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313
拿来主义 320
隔膜 323
难行和不信 326
忆韦素园君 328
忆刘半农君 333
门外文谈 33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54
说“面子” 356
随便翻翻 359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363
叶紫作《丰收》序 369
隐士 371
漫谈“漫画” 374
“寻开心” 377
论讽刺 380
人生识字胡涂始 382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384
什么是“讽刺”? 390
论“人言可畏” 392
再论“文人相轻” 395
文坛三户 397
从帮忙到扯淡 400
几乎无事的悲剧 402
萧红作《生死场》序 405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407
我要骗人 409
写于深夜里 41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423
半夏小集 426
“这也是生活” 430
死 434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439
老调子已经唱完 445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451
做“杂文”也不易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