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生产力学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3
第一节 生产力学的背景 3
第二节 生产力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三节 生产力学的研究方法 6
第四节 生产力学的科学地位 8
第二章 生产力学的由来和发展 11
第一节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历程 11
第二节 从生产力经济学到生产力学 26
第三节 大生产力观 32
第三章 生产力系统 36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36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的结构 38
第三节 生产力系统的特征 39
第四节 人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42
第二篇 横论:四个支柱 51
第四章 自然资源力 5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系统及其属性 51
第二节 自然资源力的地位 57
第三节 自然资源力生成与转化规律 58
第四节 自然资源力的性格 63
第五节 自然资源力与生产力的双向效应 67
第六节 生态生产力 71
第七节“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 75
第五章 人口资源力 78
第一节 人口资源力的理论思想 78
第二节 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 86
第三节 人口资源力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88
第四节 人口学界对中国人口形势的“新共识” 101
第六章 物质生产力 103
第一节 物质生产力的地位 103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105
第三节 物质生产力系统的表现状态及其衡量指标 108
第四节 主导产业生产力 112
第五节 科学技术生产力 133
第六节 资本生产力 141
第七节 信用生产力 173
第八节 能源生产力 189
第九节 物流生产力 204
第十节 物质生产力的组合与优化 208
第七章 文化生产力 260
第一节 文化生产力的地位 260
第二节 文化对生产力的多重作用 262
第三节 文化服务体系的双重性质 269
第四节 知识生产力 280
第五节 教育生产力 290
第六节 制度生产力 305
第七节 创意生产力 318
第八节 形象生产力 327
第九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358
第三篇 纵论:四个层级 373
第八章 生产力系统的层级 373
第一节 生产力全球化 373
第二节 区域生产力一体化 387
第三节 城市生产力集聚与辐射 404
第四节 现代企业的生产力集聚 428
结束语 449
参考文献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