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疆民居的概貌及其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17
第一节 沙漠、戈壁上的民居建筑 23
第二节 山地的民居建筑 29
一、山区有树木林地的民居——木屋 29
二、少或无树木山地的民居——石屋 30
第三节 草原上的民居建筑——毡房 31
第四节 炎热地区的民居建筑 34
第五节 绿洲地区的民居建筑 40
一、一个民族的多种形式 40
二、多个民族相同的形式 42
三、人多地少,密集地区的民居 42
第二章 新疆民居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的适应性 47
第一节 牧民聚落的形式和组织 48
第二节 农民聚落(村)的形式和组织 49
一、原住民聚落的形式和组织 49
二、移民村镇的形式和组织 56
三、城镇地区的民居聚落 58
第三章 新疆民居建筑构造与布局的多样性 65
第一节 以用料与结构分 66
一、生土(土木)建筑 66
二、石块建筑 70
三、井干式建筑 71
四、毡房建筑 72
五、砖木结构建筑 76
六、砖混建筑 76
第二节 以建筑布局分 76
一、建筑平面布局 76
二、院落平面布局 77
三、楼房式住宅布局 77
第四章 新疆民居的民族性及其特色 85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居 87
一、维吾尔族民居的建筑布局 89
二、维吾尔族民居的院落布局和建筑形象 90
第二节 汉族民居 100
一、原制型汉民居 101
二、简易型汉民居 101
三、商户型汉民居 101
四、兵团型汉民居 101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居 105
一、帐幕建筑 108
二、石块建筑 112
三、木构建筑 112
四、生土建筑和砖木建筑 114
第四节 回族民居 117
一、平面布局 118
二、室内布置 121
三、建筑装饰处理 122
四、建筑用材与构造 122
第五节 柯尔克孜族民居 124
第六节 蒙古族民居 128
第七节 塔吉克族民居 135
第八节 锡伯族民居 142
第九节 满族民居 149
第十节 乌孜别克族民居 152
第十一节 俄罗斯族民居 155
第十二节 达斡尔族民居 162
第十三节 塔塔尔族民居 165
第五章 新疆民居的独特性 169
第一节 基本生活单元 170
第二节 阿以旺及阿以旺的延伸 171
第三节 半地下室 174
第四节 爬坡屋 175
第五节 高架棚 175
第六节 不露天的露台,无阳光的阳台 178
第七节 晾房 179
第八节 廊 180
第九节 廊厨、飞厨和馕坑 182
第十节 围墙、花墙、短垣 183
第十一节 漏窗、花棂格窗 185
第十二节 柱式 186
第十三节 拱式 190
第十四节 屋顶 193
第十五节 檐口 194
第十六节 顶棚、藻井 196
第十七节 装饰和装修 197
第十八节 门窗及门楣、窗楣 201
第十九节 砖饰和砖拼花 204
第二十节 门头 205
第二十一节 牧民的毡房、木屋、石屋 211
第二十二节 色彩 211
一、维吾尔族民居的色彩 211
二、汉族民居的色彩 212
三、混合体系的用色 213
第二十三节 庭院及绿化 213
第二十四节 街巷 216
第二十五节 巴扎 219
第二十六节 寺庙、教堂和清真寺(宗教建筑) 221
第二十七节 墓地 224
第六章 新疆民居在历史沿革中的演变 227
第一节 从古代民居向近代民居的迈步 228
第二节 由宗教信仰而影响的演变 237
第三节 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互相影响借鉴的演变 245
第四节 外地居民迁入新疆后为适应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在民居形象上的演变 249
第五节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现代思潮影响下的演变 249
第六节 从社会结构的变迁看新疆民居的演变 250
第七章 从建筑到村镇,新疆新民居的展望 253
第一节 新疆民居的特色和成就应当肯定和传承发扬 254
一、从生态学观点看新疆民居特色的产生和成就的取得 254
二、从文化人类学观点看新疆民居特色的产生和成就的取得 255
三、从美学观点看新疆民居特色的产生和成就的取得 256
四、从历史学观点看新疆民居特色的产生和成就的取得 262
第二节 新疆民居所存在的问题 263
第三节 发展中的思考 265
第四节 新疆民居的保护及新民居的展望与对策 267
一、保护传统民居,留住祖宗的脚印,储存历史的信息,嵌入深情的记忆 267
二、传承文化脉络,提升符号含量,遵循艺术规则,体现地方特色 268
三、与建筑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 274
四、与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和村落状况相结合 274
五、为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 274
六、与城镇发展(聚居点的进步)的前景相联系 276
结语 277
参考书目 279
后记 281
作者简介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