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晴海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5062261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随着我国审计法制的不断完善、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审计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对高层审计人员的渴求也更加强烈,这更增强了《审计学》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级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地位。本书共17章,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人员的管理、我国审计准则、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抽样审计方法、生产循环审计等。本书按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标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教材内容从概念、分类到方法的选用,进行了全面更新。同时本书结构合理,紧密结合实际,案例适量。

第1章 审计概论 1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1.1.2 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

1.1.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5

1.1.4 现代审计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6

1.2 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6

1.2.1 审计的含义 6

1.2.2 审计概念的特征 7

1.3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 8

1.3.1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 8

1.3.2 政府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 9

1.3.3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 10

1.3.4 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业务 11

1.4 审计客体与审计目标 12

1.4.1 审计客体 12

1.4.2 审计的基本目标 12

1.5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5

1.5.1 审计的职能 15

1.5.2 审计的作用 16

1.6 审计的种类 17

1.6.1 按审计内容分类 17

1.6.2 按审计对象性质分类 18

1.6.3 按执行审计的机构分类 18

1.6.4 按法律义务分类 19

1.6.5 按检查范围分类 19

1.6.6 审计的其他分类 20

复习思考题 21

第2章 审计人员的管理 22

2.1 审计人员 22

2.1.1 审计人员的概述 22

2.1.2 业务范围 23

2.2 会计师事务所 24

2.2.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24

2.2.2 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25

2.2.3 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限制 26

2.3 注册会计师协会 26

2.3.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介 26

2.3.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27

2.4 继续教育制度 28

2.4.1 继续教育制度的目的 28

2.4.2 继续教育制度的形式和内容 28

2.4.3 继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30

2.4.4 继续教育的考核 30

复习思考题 31

第3章 我国审计准则 33

3.1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体系 33

3.1.1 业务准则体系的构成 33

3.1.2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34

3.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37

3.2.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7

3.2.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38

3.3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41

3.3.1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联系 41

3.3.2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区别 42

复习思考题 42

第4章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43

4.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43

4.1.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及重要性 43

4.1.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44

4.1.3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45

4.2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51

4.2.1 有关责任和审计的固有限制 51

4.2.2 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原因 53

4.2.3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 57

4.2.4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58

4.2.5 审计人员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60

复习思考题 62

第5章 审计计划 63

5.1 初步业务活动 63

5.1.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63

5.1.2 签约前的准备工作 64

5.1.3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65

5.2 审计计划 69

5.2.1 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69

5.2.2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70

5.2.3 审计计划的层次和内容 70

5.2.4 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72

5.3 重要性 73

5.3.1 重要性的概念 73

5.3.2 重要性的确定 74

5.3.3 何时考虑重要性 76

5.4 审计风险 78

5.4.1 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审计风险模型 78

5.4.2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79

5.4.3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关系 83

复习思考题 84

第6章 风险评估 86

6.1 风险评估概述 86

6.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概述 86

6.1.2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讨论 87

6.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89

6.2.1 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89

6.2.2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89

6.2.3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90

6.2.4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91

6.2.5 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92

6.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92

6.3.1 内部控制概述 92

6.3.2 了解控制环境 95

6.3.3 了解信息系统与沟通 97

6.3.4 了解控制活动 98

6.3.5 了解内部控制的记录方法 100

6.3.6 了解对控制的监督 102

6.3.7 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的总结 103

6.3.8 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 103

6.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05

6.4.1 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06

6.4.2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108

6.4.3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109

6.4.4 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109

6.5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及审计工作记录 110

6.5.1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110

6.5.2 审计工作记录 110

复习思考题 111

第7章 风险应对 112

7.1 进一步审计程序概述 112

7.1.1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112

7.1.2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13

7.2 控制测试 114

7.2.1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 114

7.2.2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15

7.3 实质性程序 118

7.3.1 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118

7.3.2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19

复习思考题 120

第8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23

8.1 审计标准 123

8.1.1 审计标准的含义 123

8.1.2 审计标准的类型 124

8.1.3 适当的审计标准应当具备的特征 124

8.1.4 审计人员对审计标准适当性的评价 125

8.2 审计证据 125

8.2.1 审计证据的概念 125

8.2.2 审计证据的作用 126

8.2.3 审计证据的种类 127

8.2.4 审计证据的特性 130

8.2.5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130

8.2.6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133

8.2.7 审计证据的鉴定 135

8.3 审计工作底稿 138

8.3.1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138

8.3.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38

8.3.3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139

8.3.4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与编制要求 140

8.3.5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 143

复习思考题 146

第9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148

9.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148

9.1.1 信息技术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148

9.1.2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具的影响 150

9.1.3 信息技术对审计责任的影响 151

9.1.4 信息技术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153

9.2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156

9.2.1 电子商务的含义 156

9.2.2 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电子商务的目的 157

9.2.3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157

9.2.4 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影响 158

9.2.5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识别经营风险的影响 161

9.2.6 电子商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63

9.2.7 电子记录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166

复习思考题 167

第10章 抽样审计方法 168

10.1 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种类 168

10.1.1 审计抽样的含义 168

10.1.2 审计抽样的种类 169

10.2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方法 170

10.2.1 样本的设计 170

10.2.2 样本选取的方法 172

10.3 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 174

10.3.1 控制测试中属性抽样 174

10.3.2 实质性测试中的变量抽样 176

10.3.3 对样本审查与评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78

复习思考题 179

第11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81

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181

11.1.1 销售与收款中主要业务活动 182

11.1.2 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84

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86

11.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86

11.2.2 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 187

11.3 营业收入审计 188

11.3.1 营业收入审计目标 188

11.3.2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89

11.4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 194

11.4.1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194

11.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95

11.4.3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99

11.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00

11.5.1 应收票据的审计 200

11.5.2 预收账款审计 201

11.5.3 应交税费审计 202

11.5.4 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203

11.5.5 销售费用审计 204

11.5.6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审计 205

复习思考题 206

第12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208

12.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208

12.1.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209

12.1.2 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账户 212

12.2 购货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212

12.2.1 了解和描述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212

12.2.2 初步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内部控制 213

12.2.3 测试和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213

12.2.4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14

12.3 应付账款审计 215

12.3.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215

12.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16

12.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217

12.4.1 固定资产审计 217

12.4.2 累计折旧审计 220

12.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22

12.5.1 预付账款审计 222

12.5.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 223

12.5.3 工程物资审计 224

12.5.4 在建工程审计 224

12.5.5 应付票据审计 226

复习思考题 227

第13章 生产循环审计 228

13.1 生产循环概述 228

13.1.1 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28

13.1.2 生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29

13.1.3 服务循环概述 230

13.2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31

13.2.1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231

13.2.2 生产循环的符合性测试 231

13.3 存货成本审计 232

13.3.1 存货成本的审计目标 232

13.3.2 存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 233

13.3.3 对存货实施分析性复核 236

13.4 存货审计 237

13.4.1 存货监盘 237

13.4.2 存货计价测试 243

13.4.3 存货截止测试 244

13.5 相关账户的审计 246

13.5.1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246

13.5.2 存货成本的审计 248

13.5.3 营业成本的审计 249

13.5.4 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 251

复习思考题 252

第14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53

14.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253

14.1.1 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54

14.1.2 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55

14.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56

14.2.1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56

14.2.2 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57

14.3 筹资审计 259

14.3.1 借款审计 259

14.3.2 所有者权益审计 263

14.4 投资审计 267

14.4.1 投资的审计目标 267

14.4.2 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267

14.4.3 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270

复习思考题 276

第15章 特殊交易与事项审计 277

15.1 关联方交易审计 277

15.1.1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目标 277

15.1.2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278

15.2 或有事项审计 279

15.3 会计估计审计 280

15.3.1 会计估计的审计目标 280

15.3.2 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 280

15.4 公允价值审计 282

15.4.1 公允价值的审计目标 282

15.4.2 公允价值的审计程序 282

15.5 期初余额审计 286

15.5.1 期初余额的含义 286

15.5.2 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287

15.5.3 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287

15.5.4 期初余额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89

15.6 期后事项审计 290

15.6.1 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 290

15.6.2 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期后事项 291

15.6.3 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 292

15.6.4 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 293

15.7 持续经营审计 294

15.7.1 管理层的责任和审计人员的责任 294

15.7.2 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295

15.7.3 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 297

15.7.4 进一步审计程序 299

15.7.5 审计结论与报告 300

15.8 现金流量表审计 301

复习思考题 303

第16章 货币资金审计 304

16.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304

16.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305

16.2.1 内部控制要点 305

16.2.2 控制测试 307

16.3 库存现金审计 309

16.3.1 库存现金审计目标 309

16.3.2 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309

16.4 银行存款审计 311

16.4.1 银行存款审计目标 311

16.4.2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312

复习思考题 317

第17章 终结审计 319

17.1 审计报告概述 319

17.1.1 审计报告的概念 319

17.1.2 审计报告的特征 320

17.1.3 审计报告的作用 320

17.1.4 审计意见的形成 321

17.1.5 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的内容 322

17.1.6 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应当考虑的内容 322

17.1.7 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 323

17.2 审计报告基本内容 324

17.2.1 审计报告的要素 324

17.2.2 审计报告要素的内容 324

17.3 审计报告的类型 328

17.3.1 标准审计报告 328

17.3.2 非标准审计报告 329

17.4 管理建议书 336

17.4.1 管理建议书的概念 336

17.4.2 管理建议与审计意见的区别 337

复习思考题 338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