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1世纪教育新理念 1
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新思考 1
一、科技理性——现代教育的中心视界 2
二、WTO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
三、加入WTO后发展继续教育的新思路 9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我国教育机构改革 13
五、现代教育呼唤多元化发展 16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价值体现 19
一、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 19
二、现代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观 23
三、论人格尊严教育 29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公平与民主 36
一、学校教育与教育公平 36
二、教育民主的四维解析 39
三、扶贫助学,改革机制,实现城乡公平教育 45
第二章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49
第一节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49
一、创新教育的特征、内容与途径 50
二、发展个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54
三、创造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9
四、教育智慧——创新教育的永恒追求 61
五、创造意识——创新教育的前提 66
第二节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67
一、教育创新的基本策略与创意方法 68
二、高校创新教育的基本模式 72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及实践 75
第三节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 79
一、大学生原创性科研能力培养 80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84
三、超越误区,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 87
四、物理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与策略 93
五、搞活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97
第三章 知识经济与教育产业 101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下的教育导向 101
一、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 102
二、劳资博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107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的发展方向 110
第二节 教育与市场需求 113
一、大学生提前就业的成因与对策 113
二、法学研究生就业现状与社会调控 116
三、市场化招生的实践与思考 119
第三节 教育产业化发展 121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121
二、教育产业化定位与发展策略 126
第四章 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上) 131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 131
一、素质教育之全面考察 132
二、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36
三、素质教育的多维思考——人的全面发展 139
四、21世纪需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144
五、信息素养——信息时代教与学的全新理念 146
六、应试教育挥之不去与素质教育步履维艰之探源 150
七、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55
第二节 素质教育与提高民族素质 159
一、仁者、智者、强者——全球化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159
二、思维素质与民族素质 163
三、提高全民族遵纪守法素质势在必行 167
第三节 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69
一、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170
二、审美教育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77
三、美育、科学美与理科教育 181
第五章 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下) 189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 189
一、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人文道德教育 190
二、社会问题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192
三、理工科大学必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196
四、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98
第二节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02
一、综合素质: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202
二、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侧重点 209
三、高师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213
四、高师学生科学教育的现实与超越 216
第六章 素质教育实施指要 221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221
一、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22
二、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25
三、电化教学与素质教育 227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30
五、小小手抄报,素质教育显神效 232
第二节 美育与审美教学 234
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35
二、化学美与化学审美化教学 238
三、女生的审美教育 242
四、少儿音乐教育与美育 245
第三节 健康教育 247
一、浅谈大学生健康教育 248
二、素质教育中性健康教育的原则 250
三、紧跟时代发展,努力实现终身体育教育 254
第七章 德育的理性思辨 259
第一节 德育要与时俱进 259
一、德育,要紧扣时代的脉搏 260
二、当前应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 262
三、高师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构想 264
四、价值澄清理论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69
五、高中阶段开展婚姻家庭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73
第二节 多元道德观与道德人格培养 277
一、道德观的多元化趋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278
二、道德人格培养的认知与实践 281
三、“信”观念——伦理道德教育的盲区 285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89
一、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89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295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进 298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求实创新 304
第八章 德育实施要略 307
第一节 构建全方位德育模式 307
一、优化德育实践活动,强化学校德育整合力 307
二、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310
三、语文教育的育人使命 311
四、颂歌与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4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略 318
一、高校学生政工队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8
二、创建优良的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环境 322
三、研究生政治观教育刻不容缓 325
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初探 329
五、认真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入党工作 331
第九章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35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36
一、孩子的学习困惑及正确疏导 336
二、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因素的研究 339
三、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环境研究 343
四、不当激励引发的挫伤心理与激励手段的正确运用 347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5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352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355
三、成长的烦恼——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分析 358
四、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心理浅析 365
五、师范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自我评价的研究 369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377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377
一、理解的情感性及其教育学意义解读 378
二、情感教育与学生情感素养的优化 382
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 388
四、学习不良与自我调节学习 390
五、要树立终身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394
第二节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手段与途径 399
一、激励和欣赏——维系学生恒久创新的不竭动力 399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想象训练刻不容缓 402
三、“朽木不可雕”与学习动机培养 407
四、构建个性化测评体系与中学生个性培养 409
五、在少先队活动中实施成功体验教育 415
六、在社会实践中实施体验教育 417
七、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与启示 419
第三节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23
一、外语习得与情感教学 424
二、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428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空间的扩展 431
四、在物理虚拟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433
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35
六、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赏识性教学 437
第十一章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441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管理创新 441
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与激励措施 442
二、校长综合素质与学校管理 445
三、在校长培训中引进行为目标的理念 447
四、中小学教研组工作疲软之病理分析与对策 450
五、中央教科所校园文化实验基地考察 454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57
一、新课改——当代教育的转型与苏醒 457
二、校本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 461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463
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467
五、现代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470
六、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本新功能探究 474
七、初中艺术课程目标解读 477
第三节 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新理念 481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481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 483
三、数学教育中的“再创造”原则 487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质疑 489
第十二章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493
第一节 理科教学 493
一、化学学科探索性实验设计与教学 494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课设计中的探究式导学 497
三、小学阶段素数求法教学创新 500
四、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与发展 502
第二节 文科教学 505
一、语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 505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510
三、中学作文教法创新——积累法教学 514
四、高考写作指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6
五、广告语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520
第三节 英语教学 521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21
二、中小学生英语交际困难成因与教学对策 526
三、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530
四、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535
五、小学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537
六、小学英语中读的教学 540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545
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与市场经济 545
一、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546
二、构建适应入世需要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550
三、对职校生源短缺现象的思考 556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559
一、职业教育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560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561
三、认知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564
四、中高职延伸发展中的衔接问题 566
五、现代职业教育学业考试改革 571
六、职业实习造就实用型人才 574
七、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78
第三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580
一、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与实验课教学 581
二、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585
三、职业中学物理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589
四、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593
五、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研究 596
第四节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 599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599
二、高职院校增设铸造模具专业的构想 601
三、高职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603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609
第一节 职教文科教法探究 609
一、英语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610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614
三、策略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 616
四、英语语音模仿怪圈及解决对策 621
五、中职生语文学习评价设计 623
六、中等职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626
七、中职哲学课趣味教学设计 629
第二节 职教工科教法探究 633
一、联系生活实际,搞活微生物学教学 633
二、课堂教学的可拓方法探讨 636
三、反馈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识别与应用 639
四、类比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642
第十五章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与创新(上) 647
第一节 高校行政管理 647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管理 648
二、高等教育成本范畴的初步研究 653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事管理观的转变 657
四、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 660
五、高校后勤的文化竞争力:认识与培养 663
六、开发利用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思考 667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 671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672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674
三、教学管理要适应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678
四、从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学生评教的目的与方法 681
五、高师教育实习——问题与对策 683
六、生产实习改革——由统一化到分散化 688
七、建立开放型实验室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692
八、师范院校亟需开设经济课程 694
第三节 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696
一、21世纪高校学分制模式探索 697
二、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701
三、实行学分制与培养创新人才 706
第十六章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与创新(下) 711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 711
一、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712
二、高校学生信息接收与教育管理 715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生教育管理 720
四、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创新 723
五、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探析 727
六、高校特因生工作——问题与对策 731
七、高校学生管理中涉及《婚姻法》问题的思考 734
第二节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738
一、规范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738
二、校选课的考试方法必须改革 741
三、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的环节管理 745
第三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747
一、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748
二、高校学生社团——现实与发展 754
三、高校学生社团引入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59
四、文化转型中的班级文化建构 763
第十七章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上) 769
第一节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思考 770
一、努力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辩证法 770
二、高师院校微格教学模式探讨 772
三、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 778
四、师资、教材、教法——推广双语教学的关键 781
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785
第二节 数理学科教学 788
一、高校物理教学多方位教改理念与实践 788
二、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791
三、佯谬创设情境,优化大学物理教学 794
四、应用概念图评价大学生力学知识 798
五、提高工科专业数学教学质量初探 804
六、成人高校化学教学改革 806
第三节 “两课”教学 80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树立“三维”观念 810
二、素质教育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 814
三、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改革 818
第十八章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下) 823
第一节 经济类专业学科教学 823
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824
二、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若干设想 829
三、建立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834
四、广告专业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 836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研究 840
六、正确引导应用型课程小组实践活动的科学方法 844
第二节 外语学科教学 848
一、学习动机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849
二、新时期俄语教学方法探索 851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渗透 855
四、大学英语四级的复习与应考策略 857
第三节 艺术类专业学科教学 861
一、认知策略在艺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861
二、大学必修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865
三、综合材料素描训练——素描教学改革研究 868
四、学前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初探 872
五、声乐学习的科学性 877
第十九章 教师素质与教师角色 881
第一节 师德建设 881
一、以德治国方略中高校教师道德建设问题 882
二、教师德性是教师职业准入的首要关隘 885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师德境界 889
四、变革时代教师学校忠诚的培养 892
五、以德治教是政治理论教师的首要职责 896
第二节 教师角色重构 901
一、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定位审视 901
二、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904
三、教师期望与教育效能 911
四、认知教师角色,提高心理素质 916
第三节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919
一、创新教育下中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919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923
三、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素质与形象 925
四、教师课堂幽默探析 928
五、中小学教师惩罚学生的心理探秘 931
第二十章 教师培养与教师专业化 937
第一节 教师培训的原则与策略 937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938
二、“一体化”教育教师培养策略 942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案例教学 946
四、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 948
第二节 教师能力素质培养 953
一、21世纪高校教师应具有的核心能力 953
二、师范院校高素质英语教师的培养 957
三、外语教师素质低下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961
四、小学教师课堂教育能力培养 964
五、努力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968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发展 970
一、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探索与构想 970
二、教学文化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974
三、学会教学——专家型教师的认知过程 978
第二十一章 师生关系与班主任工作 985
第一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985
一、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的是与非 986
二、师生关系的新视野——平等、对话、沟通、理解 990
三、知识观变革中的师生观 995
四、学会倾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 998
第二节 构建班主任工作新模式 999
一、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班主任工作 1000
二、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德育绩效最大化 1002
三、班主任与班级文化建设 1004
四、班主任与班级人际关系 1006
五、职校班主任在就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008
六、在班会课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011
第二十二章 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与能力培养 1015
第一节 学生主体地位的理性认识 1016
一、主体的觉醒——学本管理理念 1016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 1021
三、“两课”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024
四、反思数字时代的学习 1027
第二节 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 1031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1032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意识培养 1036
三、元认知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 1041
四、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1044
五、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1047
六、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方法 1049
七、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 1052
八、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设计原则 1056
第二十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1061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教师 1061
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重构 1062
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教师 1066
三、民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1068
四、教师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071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 1074
一、研究性学习与生物学教学 1074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1077
三、让主动探究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1081
四、合作活动学习——小学创新教育的课程实施模式 1084
五、坚持教学新理念,构建学习共同体 1091
六、创造性学习——自学辅导教学法 1094
第二十四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 1101
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110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途径 1102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性发展 1107
三、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111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 1115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1118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1119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探索 1121
三、物理学科多媒体CAI应用原则 1127
四、提高小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整合功能 1131
五、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 1135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的认识 1136
一、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与审美化 1137
二、CNKI数字图书馆及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1139
三、树立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化意识 1143
四、多媒体教学的喜与忧 1145
第二十五章 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 1149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 1149
一、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 1150
二、基于Web的通用网络多媒体学习平台 1154
三、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1159
四、成人远程教育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1163
五、远程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66
第二节 网络教学 1169
一、网络教学中的信息选择策略 1169
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 1173
三、网络环境下的法学教育 1176
四、多媒体与网络英语教学 1181
第三节 网络学习中的人文教育 1184
一、网络学习中的自律学习问题 1185
二、网络对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1189
三、中小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探究与应对策略 1193
第二十六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1197
第一节 关注家庭教育 1197
一、学点心理学,探索科学的教子方法 1198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201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与对策 1204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 1207
一、孩子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思辨 1208
二、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与教育 1212
三、怎样辅导孩子练习钢琴 1215
第二十七章 传统教育的价值批判 1219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现实思考 1219
一、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及启示 1220
二、蔡元培“教授治校”思想的现实思考 1224
三、胡适教育思想述评 1227
四、建国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化 1230
五、《小狗钱钱》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之比较 1235
第二节 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启示 1237
一、垂而不死的应试教育 1238
二、科举考试规则与研究生入学考试 1240
三、汉语拼音教学:40多年的经验与教训 1244
第二十八章 当代教育理论探新(上) 1251
第一节 当代教育理论研究 1251
一、由文凭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1252
二、木桶原理与学校发展 1254
三、教育中的显隐联系 1258
四、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1262
五、WTO·中国教育与出版 1266
第二节 当代教学理论研究 1270
一、简论系统科学对现代教学过程的影响 1270
二、学习现象的经济分析 1276
三、教学评价价值基础探析 1282
四、数学言语——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领域 1286
五、文学翻译的美感和情感意象 1293
第三节 教材体系与课程研究 1295
一、关于教育学的若干思考与探索 1296
二、数学教材应淡出“布尔巴基”模式 1302
三、“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及比较研究 1305
四、现代学前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的哲学基础 1309
第二十九章 当代教育理论探新(下) 1315
第一节 教法研究 1315
一、希鲁纳“发现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316
二、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概念教学 1322
三、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关联理论 1327
四、大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 1331
五、中师与高中语文教学之比较 1334
六、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由毕加索艺术看创造性培养 1339
七、浓妆淡抹总相宜——谢赫的“随类赋彩”说 1342
八、小学英语宜实施短课教学 1344
第二节 教育教学反思 1345
一、教育权威失落的诸因素分析 1346
二、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小学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 1351
三、汉字教学反思 1355
四、微型化学实验利弊谈 1359
五、对康体课的几点异议 1362
第三十章 中外教育思想比较 1367
第一节 西方教育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1367
一、福柯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367
二、实证主义与中国教育之思考 1372
三、奥尔特加·加塞特教育思想浅析 1376
四、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启示 1380
五、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1385
六、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观 1391
七、PDS: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393
第二节 中西教育理念比较与融合 1397
一、中西价值观对教育观的影响之比较 1397
二、中美MPA教育之比较 1401
三、国外德育动态与我国学校德育 1408
四、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