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成才之道 15
第一章 人才与人才学的概念开发 15
第一节 人才研究的创造与逻辑分析模式 15
一、研究中的两难问题 15
二、人才研究的创造与逻辑分析模式 18
第二节 调查研究——人才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20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才研究 21
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与人才中心研究 42
三、现代人才研究 49
第三节 概念的开发——人才与人才学 56
一、泛论 56
二、论德 58
三、人才与人才学 65
第四节 人才的智能结构 78
一、知识结构 80
二、智力结构 82
三、能力结构 84
四、智能结构的数学描述 85
第二章 人才学的方法论基础、科学结构和本质分析 87
第一节 人才学的方法论基础 89
一、人才学 89
二、人才学的方法论基础 90
第二节 人才学的科学结构 95
一、决策学的基本科学结构 95
二、人才学的科学结构 97
第三节 人才的本质分析 101
一、元的运化性与智能结构形成的可控性原理 101
二、元的信息性与知识的相关性原理 104
三、元的多义性与人才评价的多样性原理,成才与成功存在捷径的原理 105
四、元的同态性与人才本质的同一性(可模拟)原理 110
五、元的层次性与智能结构的层次原理、能级原理 119
六、元的边界性与智能结构的整体性原理 132
七、元的约束性与智能结构的时代性原理 137
八、元的随机性与智能结构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142
九、元的稳定性与智能结构的抗干扰原理、狠抓基础知识原理和协同稳定性原理 145
十、元的几变性与智能结构的发展性原理 151
小结 153
第四节 人才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 153
一、人才学与优生学的关系 153
二、人才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156
三、人才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56
四、人才学与大脑科学的关系 157
小结 158
第三章 成才的捷径——论学习方法 160
第一节 学习要有动力——成才系统的目标开发 162
一、存在性与一般动力的产生 162
二、成才系统的决策目标开发——具体动力 164
三、决策目标在成才中的作用及其对成才者的影响 180
第二节 成才途径的最佳选择——制定对策 183
一、决策分析 184
二、决策分析的特点 187
三、审校对策——抉择决策方案 188
第三节 成才系统的自导式管理 189
一、自导式管理 189
二、自导式管理系统 190
三、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 191
四、自导式管理模式 200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成才的关键 216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 216
一、身心健康 216
二、体育 217
三、智育 219
第二节 智育的基础训练 219
一、观察力 219
二、记忆力 222
三、思维能力 228
第三节 智育的创造力训练 235
一、关于创造力 235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 254
小结 273
下部 人才成功学 279
第五章 成功与成功学 279
第一节 论成功 279
一、成功辩议 279
二、成功的价值准则 281
三、事业与个人 282
四、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84
第二节 人才成功学的科学结构分析 286
一、人才成功学的科学结构 286
二、成功者的品格与素质 287
三、环境分析 292
四、人才成功学的实质 296
第三节 人才成功学的基本原理 298
一、人才成功系统的存在性原理 298
二、人才成功系统发展的方向性原理 299
三、人才成功系统发展的可控性原理 299
四、人才成功的最佳道路存在原理 300
五、人才成功的评价准则原理 300
六、人才成功的可预见原理 301
七、人才成功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301
八、人才成功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302
九、人才成功系统功能的专向性原理 302
十、人才成功系统的机遇存在性原理 303
十一、人才成功系统的时代性原理 303
十二、人才志向坚定性原理 304
十三、人才功能的发展性原理 305
第六章 成功者的个人决策与自我管理 307
第一节 成功者的个人决策 307
一、战略决策——人生观的确定 307
二、人才成功的发展战略决策 310
三、人才成功的战略规则 317
第二节 决策实践——成功者个人的自我管理 320
一、决策实践分析 320
二、人才成功系统的决策实践特点与前提 323
三、人才成功的战术决策模式 331
第三节 人才成功因素的数学模型 335
一、人才成功的标志——社会贡献 336
二、人才贡献的构成 336
三、人才成功因素分析 337
四、人才的群体协调实践贡献量分析 346
五、人才成功的标志——贡献量的数学模型 349
第七章 社会组织效应学 353
第一节 用才学的科学结构及其现实意义 355
一、用才学的科学结构 355
二、研究用才学的现实意义 357
第二节 用才学的基本原理 359
一、领导者大智若愚 359
二、出以公心,扬长避短,用人所长 360
三、仕居其位,人尽其才 360
四、在决策实践中鉴别人才 361
五、黜陟人才凭业绩 362
六、招贤纳士、举贤荐能 363
七、用贤才思治,人才济济;用奸才挡道,人才引退,佞才庸才倍出 365
第三节 用才方略 366
一、人才的劳动特点 366
二、把握历史潮流,正确的决策延揽人才之心 371
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374
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功能 376
第四节 智能结构学简介 380
一、智能结构学的基本概念 382
二、智能结构学说史例 384
三、智能结构的成功目标 387
四、宏观智能结构学的基本原理 393
五、智能结构的结构分析 396
六、智能结构的结构稳定性与功能稳定性研究 399
附录 403
一、自我鉴别法 403
二、不同年龄的智能特征 425
三、不同类型人才所需的素质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