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卷 结构论 12
上篇 旧诗的圆美流转类结构 12
第一章 通意脉途径 12
第一节 立情意重想象 12
第二节 抓切入角度 16
第三节 定主导意象 19
第二章 情景建构 23
第一节情景辩证法 24
第二节 情景互映 25
第三节 景因情设 29
第四节 情随景生 34
第五节 情景浑成 41
第三章 布局措施 51
第一节 布局的法度 52
第二节 布局操作原则(一) 58
第三节 布局操作原则(二) 61
第四节 布局操作原则(三) 66
中篇 新诗的方美直向类结构 70
第四章通意脉新径 73
第五章 心象建构 87
第一节 生理综合 88
第二节 心灵综合 93
第三节 智慧综合 106
第六章 布局新措施 125
第一节 布局的新法度 125
第二节 层层展开式 129
第三节 逻辑依附式 133
第四节 虚实交融式 141
下篇 未来新诗结构的思考 149
第七章 两大结构体系的诗学认同 149
第八章 圆美与方美结构偏至的负效应 154
第一节 圆美偏至的负效应 154
第二节 方美偏至的负效应 161
第九章 圆美与方美辩证统一的结构新径 169
第二卷 语言论 172
上篇 旧诗的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 172
第一章 旧诗语言理论的历史回顾 173
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语言理论 173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诗歌语言理论 179
第三节 两宋诗歌语言理论 187
第四节 元明清诗歌语言理论 200
第二章 旧诗的词法 212
第一节 词语的积聚与新构 212
第二节 典故词语 220
第三节 实字与虚字 230
第三章 旧诗的句法 238
第一节 反修辞逻辑组句 240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组句 249
第三节 对等原则与对句 264
中篇 新诗的线性陈述类语言 278
第四章 新诗基本用语确立的历史回顾 279
第一节 新诗基本用语的确立过程 279
第二节 向民歌语言吸收养分 302
第三节 向旧诗语言吸取养分 307
第五章 新诗语言的意象化 316
第一节 语法规范与新诗语言的意象化困境 317
第二节 新诗的词法 325
第三节 新诗的句法(一) 338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二) 344
第六章 新诗意象的语言化 351
第一节 语音触发经验联想的意象呈示 352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意象呈示 356
第三节 遵语法规范的意象呈示 361
第四节 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 367
下篇 新诗未来的语言建设 377
第七章 诗歌语言观的调整 377
第一节 老一代的新诗语言观 378
第二节 叶维廉的新诗语言观 381
第三节 郑敏的新诗语言观 385
第八章两大语言体系的汇通 391
第一节 词法与对等原则 393
第二节 句法与对等原则 403
第三节 连续性句法与对等原则 412
第九章 几个要点备忘 425
第一节 化用旧诗词语须受制于组合关系 425
第二节 句法选择须受制于抒情方式 435
第三节 建立旧诗新译的实验基地 451
小结 458
第三卷 体式论 465
上篇 旧诗的回环节奏类形式 465
第一章 回环节奏构成的回顾 465
第一节 上古歌谣阶段的探求 465
第二节《诗经》阶段的探求 468
第三节“楚辞”阶段的探求 472
第四节 古体诗阶段的探求 479
第二章 近体诗的回环节奏类体式 486
第一节 音组律与平仄律 488
第二节 押韵与对仗 494
第三节 近体诗的体式 500
第三章 词曲的节奏形式 506
第一节 词曲语言与音组 506
第二节 词曲音组的组合与诗行节奏的确立 519
第三节 词曲典型节奏诗行的诗行群组接 537
第四节 词曲的节奏形态及其体式构成策略 551
小结 569
中篇 新诗的推进节奏类形式 570
第四章 新诗形式探求的回顾 570
第一节1920年代的探求 570
第二节1930—1940年代的探求 576
第三节1950年代至世纪末的探求 585
第五章 新诗的推进式节奏形态 595
第一节 音组与建行 595
第二节 典型诗行 600
第三节 诗行组合的规范要求 611
第六章 两大体式 620
第一节 自由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620
第二节 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635
下篇 未来新诗体式的思考 653
第七章 体式的二元对立状态 653
第一节 二元对立的体式观 654
第二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一):自由诗体 662
第三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二):格律诗体 673
第八章 语言与节奏体式之关系 691
第一节 句法与声律间的辩证法 692
第二节 自由诗体与新诗句法 701
第三节 句法与格律体新诗的节奏表现 717
第九章 呼唤新体式 730
第一节 格律化自由体 731
第二节 自由化格律体 734
第三节 浑成体 739
小结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