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研究方法 3
一、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环境遗传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3
三、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3
四、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三节 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现状和展望 6
一、环境遗传毒理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二、环境遗传毒理学今后研究展望 8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12
第一节 遗传的细胞基础 12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2
二、染色体 16
三、细胞增殖周期 23
第二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30
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30
二、核酸 31
三、DNA的结构和功能 32
第三章 遗传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38
第一节概述 38
第二节 遗传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41
一、迁移方式 41
二、影响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48
第三节 遗传毒物在环境中的转化 50
一、基本概念 50
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51
三、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53
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 54
第四章 遗传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59
第一节 遗传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59
一、生物转运过程的机理 59
二、遗传毒物的吸收 63
三、遗传毒物的分布与贮存 66
四、遗传毒物的排泄 68
第二节 遗传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70
一、生物转化类型 70
二、生物活化 82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84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致突变作用 87
第一节 染色体畸变 87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88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89
三、染色体结构畸变原因 95
第二节 基因突变 96
一、基因突变的种类 96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98
三、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 99
四、诱发突变的分子机理 104
五、DNA损伤的修复 110
第三节 突变的后果 114
一、体细胞突变 114
二、生殖细胞突变 115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肿瘤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第二节 环境致癌因素及其特点 120
一、环境致癌因素 120
二、环境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 125
第三节 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126
一、化学致癌物及其特点 126
二、化学致癌物分类 127
第四节 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130
一、化学致癌过程 130
二、致癌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132
三、化学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132
四、非遗传毒性致癌机制 137
第五节 环境化学物致癌的判别 138
一、短期试验 138
二、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140
三、人群流行病学观察 143
四、转基因动物与致癌性筛选 144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致畸作用 14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48
一、发育毒性 148
二、畸形、畸胎和致畸物 149
三、胚胎毒性作用 149
四、母体毒性作用 149
五、畸形与变异 150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致畸作用 150
一、致畸原 150
二、遗传因子的影响 154
第三节 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155
一、化学因素 155
二、物理因素 161
三、生物因素 162
四、药物因素 162
五、其他因素 162
第四节 致畸作用的机理 163
一、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163
二、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不足 163
三、细胞毒作用 164
四、酶的抑制 164
五、对细胞膜损伤 164
六、非特异性发育毒性作用 165
七、母体及胎盘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 165
第五节 环境致畸的病因学研究 165
第八章 环境遗传毒理学的短期检测及评价方法 169
第一节 常用遗传毒性测试方法 169
一、体外基因突变试验 170
二、细胞遗传学试验 171
三、体内基因突变试验 174
四、DNA损伤试验 176
五、其他遗传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测试 178
第二节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遗传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181
一、荧光原位杂交 181
二、PCR-SSCP技术 181
三、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82
四、化学错配碱基裂解法 183
五、裂解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183
六、变性-高压液相色谱 183
七、连接酶链式反应 183
八、基因芯片 184
第三节 遗传毒性短期试验的基本特征、要求及注意问题 184
一、遗传毒性短期试验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184
二、过筛试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85
第四节 遗传危险性评价试验结果的推导 189
一、根据短期测定数据外推到人体 189
二、离体数据直接外推到活体反应 190
第九章 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诱变检测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94
第一节 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检测(或监测)应用中的意义 194
第二节 环境中采集样品的遗传毒性监测 195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 195
二、环境采集样品遗传毒性监测方法 198
三、环境复杂混合物遗传毒性的监测 202
第三节 现场环境的遗传毒性直接监测 209
一、现场生物的测试方法 210
二、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现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3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的“三致”效应检测 217
一、进行环境化学物“三致”效应检测的重要性 217
二、常见环境化学物及其“三致”效应检测 217
第五节 环境放射性监测 221
第六节 对特定环境中人类健康的监测 223
第十章 遗传危险度评价 233
第一节概述 233
第二节遗传危险度评价 235
一、进行遗传危险度评价的意义 235
二、遗传危险度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235
第十一章 环境遗传毒理学实验指导 246
实验一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致突变性实验 246
实验二 紫露草微核试验 253
实验三 紫露草雄蕊毛突变生物测试 257
实验四 蚕豆(Vicia faba)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259
实验五 原生生物刺泡突变试验 263
实验六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265
实验七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69
实验八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273
实验九 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278
实验十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 282
实验十一 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 286
实验十二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290
实验十三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 296
实验十四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试验 298
实验十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302
实验十六 斑马鱼胚胎发育实验 305
实验十七 哺乳动物致畸试验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