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地理优势与中国的地区差异》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玖立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793815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析对外贸易在中国地区差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内容摘要 1

英文摘要 3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定位 5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7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7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8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特点 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

第一节 中国的地区差异:经验和理论解释 12

一、中国的地区差异:经验证据 12

二、现有关于中国地区差异的解释: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 15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线路 19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 19

二、内生增长与贸易 22

三、经济增长和南北贸易 26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释 29

一、传统区位理论 29

二、新经济地理学 31

三、产业发展的其他理论解释 39

四、新经济地理的经验研究 39

第四节 对现有文献的总体评论 44

第二章 对外贸易、结构转换与地区差异:两国三地区模型 47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48

第二节 模型 50

一、基本假设和结构 50

二、市场均衡 58

第三节 贸易开放和内部地理:地理位置对称情形 63

第四节 贸易开放和内部地理:地理位置非对称情形 71

第五节 小结 75

本章附录 Matlab数值模拟程序 77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的测算 79

第一节 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及其度量 80

一、贸易开放度的两种度量方法 80

二、标准化进口与度量基准 85

三、贸易开放度的回归估计模型 87

四、估计方法的再思考 90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说明 92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范围 92

二、产业分类和数据处理 94

三、产业开放程度初步分析 96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98

一、实证研究结果 98

二、结果的分析及其可能的扩展 104

第四节 小结 107

第四章 对夕卜贸易和跨地区人口迁移 10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口迁移及其分析框架 110

一、历史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城乡地域分离 110

二、改革后的中国人口流动 113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分析框架 115

第三节 跨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五普数据 117

第四节 计量模型和数据 123

一、计量模型 123

二、变量设定说明 126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128

第五节 人口流动的实证结果 130

第六节 小结 135

第五章 中国产业分布的描述分析 137

第一节 关于中国产业数据的说明 138

一、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138

二、产业分类 139

第二节 中国省区产业分布的静态分析 142

一、总体分布和区域专业化分工 142

二、中国专业化和产业分布的不平衡 143

三、中国产业分布的集中程度 151

四、各大经济区域之间的产业相似度 155

第三节 中国产业分布的动态演变 162

一、产业间的流动性 162

二、产业分布的动态分解 163

本章附录 按就业计算的各个指标 166

第六章 对外贸易、地理优势与中国的产业分布 176

第一节 产业布局及其理论解释和假说 176

一、关于中国产业布局的理论研究 176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 177

三、报酬递增和新经济地理学的解释 178

四、贸易开放和产业分布 180

五、地方保护主义和产业分布 182

第二节 模型、数据和变量 185

一、计量模型和数据 185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188

三、内生性问题和描述性统计 190

四、多重共线性检验 192

第三节 实证结果 195

第四节 小结 201

第七章 对外贸易、地理优势与产业增长 202

第一节 产业增长的理论分析 204

一、知识溢出与产业增长:动态外部性的研究 205

二、产业特征与增长:渠道分析的RZ框架 207

第二节 估计模型和数据 208

一、估计模型及其解释 208

二、指标的构造和数据 210

第三节 产业增长的描述分析 213

一、市场规模与各省区的产业增长 213

二、产业的区域增长与市场依赖 219

第四节 初步估计结果 221

一、基本估计结果 221

二、工具变量的结果 225

第五节 稳健性和进一步分析 227

一、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 227

二、剔除直辖市样本的估计 231

三、数量扩张还是规模扩张:进一步估计 233

第六节 小结 239

第八章 结论与前瞻 242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242

一、主要结论 242

二、政策含义或建议 244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问题 245

附录 实际市场潜力:测算市场接近度的引力模型方法 249

参考文献 267

致谢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