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们曾游历伦敦时空“弯曲”中的文化窥视 1
马戛尔尼谒见乾隆 中国神秘光环消失 3
大西洋贸易航线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首发地 7
鸦片战争使中国文化精英开始探索英伦之旅 10
第一次听到“细菌”这个词,他苦思冥想将它翻译为“太空中尘埃野马”——郭嵩焘出使英国的苦恼郭嵩焘出使与伦敦印象 2
发现西方富强的原本,以为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行者 5
同室操戈,两败俱伤,折射出古老大国走向世界的艰难 8
《使西纪程》引火烧身,死后9年仍有人欲“开棺鞭尸 14
成为近代中国的漫漫长夜中奋力争鸣的孤鸿——严复从格林尼治开眼看世界格林尼治:严复的观象台 17
惺惺相惜,结忘年之交 19
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失误的不仅是作战方略 21
严复与李鸿章关系微妙,从趋奉到渐疏直到抑郁 25
翻译《天演论》,欲借西方火种使国民重生 28
严复再赴伦敦,与孙中山主张相左 31
回福州老家“看云听雨”,留下“中国必不亡”的遗言 34
辜鸿铭:“东学西渐”第一人伦敦街头:辫子辜鸿铭与大不列颠群氓的较量 37
混血儿辜鸿铭就读爱丁堡大学,能操九种语言与人交流 38
“精于别国方言,邃于西学西政”的桂冠 43
一张利嘴,几乎骂遍西方人 54
孙中山蒙难伦敦中国驻英大使馆与亚当建筑 60
孙中山伦敦被难 62
营救行动 69
伦敦蒙难的革命意义 71
梁启超的英伦心影录梁启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情结 78
《欧游心影录》让中西文化联姻 84
“科玄之战”向西方推介重视精神生活的东方文化 89
继梁启超主张走英国道路的又一人 96
跟着老舍逛伦敦老舍笔下的伦敦生活,弱国国民的孤寂 104
伦敦的老舍故居——英国七百多块文化遗产牌中第一次出现了中文 112
老舍的宗教情怀 115
徐志摩的“康桥”牧歌剑桥大学与《再别康桥》 124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130
赋与中国式的赞美 138
爱、美、自由 145
郑振铎在大英博物馆里的变文情歌半部游记的一半 153
爱的诗留与伦敦的思念 158
不薄今人爱古人:《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160
牛津古镇上的钱钟书的中国“围城”《围城》中的英国与法国印迹 164
钟钱书的“围城”罗素的“鸟笼” 168
牛津学风与《谈艺录》、《管锥编》 173
冰心:伦敦的后花园不过是块豆腐干我希望对方也爱泅水,不怕海风 181
豆腐干大的“后花园”与伍尔夫 182
冰心与吴文藻的美国情结 184
我们这里没有冬天——第二次造访英国 189
吴门弟子费孝通在伦敦 195
冰心晚年笔下的伦敦 198
金岳霖在伦敦“接着说”&“印刷机产下的一个死婴”——休谟的《人性论》 203
休谟“天才之高”——《人性论》对金岳霖的影响 204
“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金岳霖的“逻辑” 206
毛泽东说:“这是中共党员金岳霖” 210
又是一对妙人 沉默的爱 215
朱自清的伦敦杂记一条人文的河——泰晤士河 219
游学伦敦心忱国难 220
英国文学的滋养 222
朱自清的为人为文 228
朱光潜在这里边读书边写作爱丁堡的美学摇篮 235
前台演戏与后台看戏——从克罗齐到尼采 241
美学宗师的源头 247
驻英战地记者萧乾萧乾在BBC 251
奔走在炮火硝烟中——萧乾任《大公报》驻英战地记者 252
人生的采访者——战地文学创作 256
“我的副业是沟通土洋”——萧乾的译作 260
萧乾的四次婚姻 265
在黑白之间呈现出来的绚烂与纯净——萧乾的英国版画收藏 270
漂泊者——陈西滢的挽歌失败得让人难以同情的“绅士” 275
“费厄泼赖”精神——被鲁迅骂而出名 278
“小姐家的大书房”——与凌叔华的婚姻 280
成亦伍尔夫败亦伍尔夫 284
《K》风波 289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