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树根,马永生,王国芝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28721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专著主应用领域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目标是揭示四川盆地深层(下组合,即Z--S)碳酸盐岩层系优质储层多样性和油气成藏多期性的特征和形成机理,发展和完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成藏理论。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古油藏(生气中心)-古气藏(储气中心)-现今气藏(保气中心)的变换过程。

第1章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1

1.1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结构 1

1.1.1地貌-地质三分性 1

1.1.2盆山结构 4

1.2四川叠合盆地的演化 6

1.2.1沉积盖层三大演化阶段 6

1.2.2关键变革期 8

1.3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剥蚀)作用 11

第2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16

2.1四川盆地重点地区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16

2.1.1川东南林1井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16

2.1.2川东南丁山1井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27

2.1.3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33

2.1.4米仓山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37

2.2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发育段储集空间类型 47

2.3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51

2.4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对比 52

2.4.1震旦系储层对比 52

2.4.2寒武系储层对比 54

2.4.3奥陶系储层对比 55

2.4.4志留系储层对比 58

第3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制 59

3.1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储层致密化过程 59

3.1.1储层致密化过程分类 69

3.1.2负孔隙度及残余孔隙度 71

3.1.3中伊朗盆地卡山地区库姆组致密化过程 82

3.2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 85

3.2.1原始沉积环境 86

3.2.2膏溶作用 87

3.2.3古岩溶作用 87

3.2.4外源侵蚀型流体溶蚀作用 88

3.2.5 TSR机理 104

3.2.6适度的白云岩化和重结晶作用 105

3.2.7构造破裂作用 105

3.3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保存机制 106

3.3.1烃类流体侵位 106

3.3.2原油热裂解作用 107

3.3.3适宜的构造位置[弱的水(烃)岩反应] 108

3.4四川盆地下组合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破坏机制小结 109

3.5“古今中外”碳酸盐岩储层对比 111

第4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能量场演化与烃态变化特征 113

4.1四川盆地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113

4.1.1川中地区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113

4.1.2川东南地区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114

4.2四川盆地下组合压力场演变 116

4.2.1下组合现今压力场的分布特征 116

4.2.2下组合压力场演变——以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带为例 119

4.3四川盆地下组合能量场演化中的烃态变化 124

4.3.1原油裂解气生成机理与条件 124

4.3.2下组合的原油裂解气 127

4.3.3下组合的水溶气 133

第5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流体活动与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51

5.1保存条件动态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151

5.1.1概述 151

5.1.2流体活动事件序列柱的建立 151

5.1.3流体来源的地球化学示踪 151

5.1.4内源和外源流体的判识 155

5.2川中原地隆起-盆地区深层碳酸盐岩中多期流体充注 155

5.2.1下组合中多期流体充注 156

5.2.2下组合古油气藏中油气充注过程恢复 162

5.2.3中组合中多期流体充注及流体特征 162

5.3川中原地隆起-盆地区下组合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64

5.3.1静态保存条件 164

5.3.2古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164

5.3.3下组合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69

5.4川东渐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特征 171

5.4.1下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特征 172

5.4.2中-上组合区域性盖层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177

5.5川东渐变型盆山结构区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78

5.5.1静态保存条件 178

5.5.2流体的地球化学示踪及保存条件 179

5.6川北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 192

5.7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 195

5.7.1下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195

5.7.2中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196

5.7.3下组合和中组合中充注流体的比较 197

5.8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97

5.8.1静态保存条件 197

5.8.2古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197

5.8.3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199

5.9小结 202

第6章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破坏)过程和机理 203

6.1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概况 203

6.2资阳-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206

6.2.1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油气演化模型 206

6.2.2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差异性 216

6.3丁山-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破坏)过程和机理 221

6.3.1川东南地区的勘探概况 221

6.3.2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特征 223

6.3.3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来源分析 230

6.3.4震旦系灯影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237

6.3.5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和破坏过程 248

6.4米仓山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破坏)过程 253

6.4.1米仓山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的发育特征 254

6.4.2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263

6.4.3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267

6.4.4米仓山及南缘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269

6.4.5米仓山及前缘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分析 276

6.5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特征 287

6.5.1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区 287

6.5.2鄂西-渝东地区 292

6.5.3川北米仓山地区 292

6.5.4川西南雅安天全地区 295

6.5.5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分布特征 297

6.5.6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分布主控因素 301

6.5.7小结 303

6.6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303

6.6.1生烃中心 304

6.6.2生气中心 305

6.6.3储气中心 306

6.6.4保气中心 306

第7章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藏特征及形成机理 309

7.1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概况 309

7.2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10

7.2.1川东南林滩场-丁山构造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10

7.2.2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36

7.2.3米仓山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36

7.2.4龙门山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38

7.2.5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352

7.3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气藏特征 354

7.3.1五科1井志留系气藏解剖 354

7.3.2建深1井志留系气藏特征 360

7.3.3下古生界产气特征及分布 366

7.3.4下古生界常规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369

第8章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深层气藏成藏模式 371

8.1原生气藏形成模式 371

8.1.1“三中心”叠合的成藏模式 371

8.1.2“储气中心”解体的成藏模式 371

8.1.3“三中心”短距离移位的成藏模式 378

8.1.4缺乏保气中心的古气藏破坏模式 379

8.2次生气藏形成模式 381

8.2.1磨溪嘉陵江组气藏 381

8.2.2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 385

8.3原生和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特征对比 386

第9章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388

9.1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控制原生油气地质条件 388

9.1.1四川盆地地裂运动研究概况 388

9.1.2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389

9.1.3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391

9.2盆山结构特征及对油气保存条件的控制作用 400

9.3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有利区探讨 401

9.4小结 404

参考文献 405

索引 425

本专著研究过程中完成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