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新诗地位的确立 14
第一节 社会的转型与古典诗的式微 14
第二节 济世致用的文学观与胡适的尝试 21
第三节 早期白话诗的贡献与局限 27
第三章 新诗的崛起 35
第一节 自我的扩张与浪漫主义的腾飞 35
第二节 小诗的流行与“新女性”镜像构建 45
第三节 冲破藩篱的爱情诗 49
第四章 新诗的拓展与分野 54
第一节 新诗群体的持续分化 55
第二节 严峻政治生态下的左翼诗歌 57
第三节 抒情与节律并重的新月派 63
第四节 以奇为美的象征派 78
第五章 随时代流变的现代派诗歌 87
第一节 五个“现代”指标 88
第二节 书房与囹圄:戴望舒的诗 90
第三节 云下坠成树:何其芳的诗 98
第四节 从楼阁到广场:卞之琳的诗 105
第六章 时代主潮下的多元并进 114
第一节 感时幽愤的诗歌时代 115
第二节 血与火的洗礼:七月派的诗 126
第三节 哲思与情怀的融合:冯至的诗 131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新变:九叶派的诗 137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延续:延安诗歌 147
第七章 艾青与30年代后期的诗歌走向 151
第一节 呼应时代的选择 152
第二节 “救亡”的现实主义 161
第三节 太阳和它的反光 170
第四节 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蜕变 176
第八章 颂体诗歌的昌盛与迷失 183
第一节 诗歌传统的延续与断裂 184
第二节 “老”诗人的普遍性失落 189
第三节 红旗下的新诗人 195
第四节 桂冠诗人:贺敬之与郭小川 200
第五节 不同类型的潜在写作 205
第九章 诗歌的归来与复兴 214
第一节 从一体化到多样化的转变 214
第二节 劫后余生:“归来”的诗人 220
第三节 入世与出世:公刘与昌耀的诗 227
第四节 与时代思潮共振的诗人 232
第十章 异质与反叛:朦胧诗 240
第一节 “朦胧诗”命名的话语论争 241
第二节 决绝的反叛:北岛的诗 244
第三节 温婉的抒情:舒婷的诗 250
第四节 致命的童话:顾城的诗 256
第五节 历史的神话:江河和杨炼的诗 262
第十一章 喧哗与骚动:第三代诗歌 265
第一节 第三代诗歌运动 265
第二节 口语化、世俗化趋向 271
第三节 书面化、纯诗化趋向 276
第四节 她们的声音:女性诗歌 283
第十二章 90年代的诗歌 291
第一节 式微的诗歌时代 291
第二节 知识分子写作 297
第三节 民间写作和下半身写作 303
第四节 网络诗歌的兴起 309
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