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基础理论篇 1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第一节 中外和谐思想探源 1
一、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 2
二、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 5
三、“和谐”是各国普遍的发展目标 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10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10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1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1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23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7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 28
一、系统理论观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统一 3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的统一 33
第二节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5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40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 45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和过程 45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48
一、以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9
二、以科学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51
一、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3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 56
一、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56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 59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63
第一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64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4
二、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 66
三、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68
四、开展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 69
五、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70
第二节 民族精神教育 72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2
二、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75
三、深入开展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 76
四、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 77
第三节 公民道德教育 78
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 79
二、坚持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 81
三、坚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82
四、坚持进行诚实守信教育 84
五、坚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85
六、加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88
第四节 素质教育 90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90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93
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94
四、健康素质教育 95
第五节 民主法制教育 97
一、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97
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98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99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101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01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101
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05
三、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06
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08
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110
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111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1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13
二、理论教育法 114
三、实践教育法 115
四、榜样教育法 116
五、形象教育法 116
六、个别教育法 117
七、心理咨询法 118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18
一、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19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122
三、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124
四、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26
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28
下篇:专题研究篇 130
第六章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0
第一节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131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 131
二、载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4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 136
一、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 136
二、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 138
三、校园文化的观念层面 139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建设 14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确立和弘扬大学价值观 142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塑造大学精神 143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144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146
第七章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49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和特点 150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类型 150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151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53
第二节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155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56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158
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158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159
一、挖掘传统活动形式的潜力,拓展新的实践形式 160
二、重视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就业的结合 161
三、注重“点”与“面”的结合 162
四、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162
五、处理好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关系 163
第八章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 164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 164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165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68
三、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69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7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探讨 177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运用需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 181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81
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89
第一节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189
一、校园中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年轻大学生 189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9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8
一、健康观的演变 19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01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04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8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208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必要性 209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12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 215
一、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5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 216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216
四、实行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 217
五、创新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工作 218
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网 218
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219
八、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 220
九、创建大学生心理聊天室 220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21
第十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2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222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 222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225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作用 228
第二节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31
一、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231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233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 240
第十一章 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 244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的内涵、成因与作用 245
一、非正式组织的内涵 245
二、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246
三、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47
第二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 250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250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252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254
第三节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255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255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258
第四节 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59
一、深入调查了解,摸清非正式组织存在现状 260
二、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并对待非正式组织 260
三、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260
四、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教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261
五、丰富正式组织的活动,减小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离心力 261
六、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自身建设 262
七、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263
第十二章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264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64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264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266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268
第二节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方法 269
一、以导课的艺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69
二、以生动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 270
三、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 271
四、以媒体辅助强化学生的认知力 272
五、以教师素质强化对学生的吸引力 273
第三节 和谐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274
一、和谐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274
二、和谐教学的表征 276
三、开展和谐教学的策略 280
第十三章 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86
第一节 网络的特点和大学生常用的网络手段 287
一、网络的特点 287
二、大学生上网常用的手段 288
三、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和行为的不良影响 291
第二节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293
一、机遇:网络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 293
二、挑战: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效应 295
第三节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97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97
二、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99
第四节 创新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00
一、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300
二、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03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304
四、综合利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