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亚的稳定和进步之岛 1
第一章 哈萨克斯坦模式的形成 8
民族存亡年代和探索年代 8
纳扎尔巴耶夫的决策 13
放弃核地位 16
发行本国货币 20
私有化和哈萨克斯坦式的最初市场改革 22
1994~1995年的宪法改革 29
阿斯塔纳——新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 34
战略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2030》 40
1998~1999年:新困难 45
经济增长的五年:2000~2004年哈萨克斯坦经济 47
阿斯塔纳的上升与成就 50
哈萨克斯坦模式 58
哈萨克斯坦精英 61
跻身世界50强战略 66
第二章 不同测量下的哈萨克斯坦经济 70
石油工业 70
其他原料行业 75
冶金工业与机械制造业 78
建筑业和其他工业 81
农业 84
过境运输问题 89
金融体系 91
特别工程 96
混合所有制形式、生产和管理方式 100
区域经济 102
外国公司 109
第三章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欧亚计划 116
东西方会走到一起吗? 116
欧亚大陆观念的历史 117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欧亚计划的形成 124
2001~2007年间的欧亚计划 130
欧亚发展计划的新方向 133
第四章 民族问题与哈萨克斯坦社会取向型国家 138
国家建设的综合问题 138
民族和历史认同的困难 143
民族主义和公民和谐 155
俄语在哈萨克斯坦 163
社会问题 176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斯坦 181
第五章 政权和反对党 188
强化政权体系和发展民主 188
2005~2007年的政党 193
从总统选举到议会选举 196
第四政权:媒体和电视 199
2007年宪法改革 206
新议会 208
第六章 哈萨克斯坦和外部世界 211
亚洲地图上的新国家 211
同中亚国家的关系 212
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218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220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 222
同西方的关系 226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230
哈萨克斯坦在世界的地位 236
第七章 纳扎尔巴耶夫是如何成为领袖的 238
新型国家的缔造者 238
纳扎尔巴耶夫的前30年 241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 247
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252
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255
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68
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 270
译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