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西方视野中的“儒学” 1
第一节 历史的儒学及其现代命运 1
第二节 莱布尼茨向往儒教中国 5
第三节“智慧”出了问题? 9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理性”:西方内部的批判 16
第五节 儒学的“局限” 23
第六节 比较文化研究归纳概括方法的必要性 25
第七节 比较文化研究离不开“类比法” 44
第八节 整体性与枝节性类比:联系性与比照性类比 47
第二章 儒学的诠释域境 50
第一节“互系性思维”作为“常识” 50
第二节《易经》奠定中国自然宇宙观 60
第三节“互系”宇宙观与中华传统医学 66
第四节“互系”宇宙观即生态宇宙观 73
第五节“互系”宇宙观即道德宇宙观(德心道场) 78
第六节“互系”宇宙观的“人为中心”宗教感 81
第七节“关系”的相互性与相构性 84
第八节 儒学:“被造者”作为“创造者” 89
第九节 唐君毅提出的“过程宇宙观” 90
第三章 儒家人生观:至于“仁” 100
第一节是“本质不变人”还是“做人”? 100
第二节《大学》奠定人生观 105
第三节从“齐家”到“治国” 109
第四节“家庭关系”的“话语性” 111
第五节 人伦角色,体认以礼 115
第六节“友”之开放性 128
第七节“成人、成仁”之内在性 135
第八节“成人、成仁”之能动性 141
第九节 唐君毅论“做人”为人性 143
第十节 我们的非同寻常观点 149
第十一节《孟子》论“做人” 151
第十二节从《五行篇》看《孟子》 159
第十三节 实验主义“人伦观” 163
第十四节“本”“源”“势”“因”释义 172
第四章 儒家“角色伦理” 176
第一节 源于关系而产生的“价值” 176
第二节“子为父隐”而得“直” 180
第三节“致中和”而“万物育焉” 187
第四节 礼义在,有廉耻 189
第五节 成人至仁 193
第六节“仁”:率性之为 199
第七节“德”之于“行”,在人伦之义 200
第八节 德风之起,“角色”之命 203
第九节 立志笃行,安身立命 209
第十节 儒学角色伦理诠释词汇 213
第十一节“恕”:推己及人 214
第十二节“忠”:尽己所能 220
第十三节“义”:行天下之大道 221
第十四节“信”:践行诺言 225
第十五节“德”:品行至善 226
第五章 儒家思想“人为中心”的宗教感 231
第一节 厘清过程天下观与本体论的差别,不再理睬“超绝” 231
第二节 重视行进过程性语言:认知“如何” 241
第三节溯“天”“帝”观之源 243
第四节 宇宙如何开始:氤氲观“认识论” 248
第五节“意义”与“价值”:儒家思想的“准无神宗教感” 255
第六节 儒学的“宗教感”:积极的生命之花 260
第七节“创造”之本质:“与天地参”的儒家宗教感 266
跋:儒学角色伦理的局限性 285
《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译本校译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