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移民研究进展 1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与移民 1
一 城市化与城市新移民 1
二 移民及其对城市社会的作用 4
第二节 移民理论综述 7
一 关于移民起始动因和移民结果的理论解释 7
二 关于移民行为持续的理论 11
第三节 移民适应理论 15
一 移民适应的界定 15
二 移民适应研究回顾 19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来自乡村的智力移民 34
第一节 智力移民概述 34
一 智力移民的界定及研究的必要性 34
二 我国智力移民研究综述 38
三 研究方法 39
第二节 智力移民社会适应的现状 40
一 数量及地区分布 40
二 智力移民的经济生活 44
三 智力移民的社会生活 56
四 智力移民的文化及心理 61
第三节 智力移民社会适应 67
一 智力移民社会适应的特征 67
二 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2
三 影响智力移民社会适应的因素分析 91
第四节 小结 110
第三章 来自乡村的体力移民 113
第一节 新生代的体力移民 113
一 新生代的体力移民的含义 113
二 新生代的体力移民的基本状态 118
第二节 新生代的体力移民社会适应的特征 125
一 新生代体力移民社会适应的三个层面 125
二 新生代体力移民社会适应过程的心理矛盾 135
第三节 社会适应障碍与适应模型 142
一 社会适应障碍 142
二 “半主动性适应”模型 155
三 “建构型社会适应”模型 160
第四章 来自国外的技术移民 170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外移民 170
一 问题的提出 170
二 全球化语境:时空凝缩与移民的流动 171
三 改革开放与移民进程 174
四 研究方法 175
五 理论假设与研究创新 176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适应 177
一 基本生活状况 178
二 物质消费生活 184
三 闲暇、信仰与精神文化生活 187
四 社会交往与社群生活 189
五 家庭伦理与社会价值观 191
第三节 关系网络的重建和维护 194
第四节 文化融入与博弈 199
一 互动模式 200
二 关系与面子问题 202
三 诚信危机 206
四 公共秩序与公共卫生 208
五 灰色的规则和易变的规则 211
六 子女就学 213
七 求医问药 215
八 语言习惯及反适应 216
九 外国技术移民社会适应的特点 218
第五节 强势移民的社会适应 219
一 空问铭刻:强势移民的社会适应模式之一 221
二 群体性共存:强势移民社会性适应模式之二 225
三 强势移民社会适应理论的命题 234
四 有关问题的探讨 237
第五章 来自国外的学习移民 239
第一节 问题由来 239
一 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历史回顾 239
二 文献综述 243
三 理论修正与假设 246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251
第二节 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目标 252
一 提高汉语水平,学习中国文化,增加个人发展的机会 253
二 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 254
三 高性价比考虑 255
第三节 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调适 257
一 饮食适应 258
二 居住适应 261
三 语言的保持 263
四 学习生活适应 265
第四节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交往适应 267
一 亲缘关系的弱化 268
二 与校园主流文化的隔离 269
三 交往的内倾性 271
四 留学生亚文化群 275
第五节 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态 278
一 孤独感和思乡情绪 279
二 敏感脆弱和无所适从感 280
三 面对问题的自我调适 281
四 他文化印象与文化距离 285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290
一 优越感驱动下的带保留的认同模式 290
二 浅层和深层文化中断下适应的不同样态 292
三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模型分析 293
四 讨论 297
第六章 移民城市适应的命题系统 298
第一节 国内移民适应的群体性差异 299
第二节 国外移民适应的群体性特征 302
第三节 移民适应的普遍性命题 308
参考文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