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2
1.2 研究视角与方法 3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7
1.3.1 研究对象 7
1.3.2 对“空间”概念的界定 8
1.3.3 时间界定 9
1.4 既往的相关研究 10
1.5 本书的构成 11
二 中国空间用语起源及中西方空间观概述 13
2.1 中国“空间”用语的起源 14
2.2 西方建筑空间话语概述 16
2.2.1 西方空间(哲学)概念的发展 16
2.2.2 西方建筑“空间”话语的兴起 18
2.2.3 西方现代建筑与空间话语 26
2.3 中国古代空间观概述 30
2.4 中国对西方现代建筑“空间”的启迪 34
2.5 小结 38
三 建筑空间话语在中国的初步传入:1920年代至1952年 41
3.1 科学、哲学领域对“空间”的引入 42
3.2 艺术界对建筑空间话语的推动 47
3.2.1 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 47
3.2.2 艺术界对建筑“空间”概念的推广 52
3.2.3 美术家、美学家谈建筑空间 57
3.3 建筑学科中“空间”的初步出现 65
3.3.1 “空间”的“所指” 66
3.3.2 “空间”的语境 70
3.4 西方现代建筑空间话语的初步传入 78
3.4.1 西方现代建筑“空间”的初步传入 79
3.4.2 现代建筑教育中的空间话语 91
3.5 小结 97
四 中国现代建筑空间话语的初步展开:1952-1976年 99
4.1 来自国外的建筑空间话语 100
4.1.1 来自苏联的“空间构图” 100
4.1.2 对西方现代建筑“空间”的批判与接受 111
4.2 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与理解 120
4.3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空间”初探 123
4.3.1 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特征的初步认识 123
4.3.2 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征的初步认识 127
4.4 指向建筑设计的“空间”话语 131
4.4.1 建筑理论文章中的“空间”话语 132
4.4.2 建筑评述中的“空间”话语 139
4.5 建筑教育中的“空间”话语 149
4.5.1 同济大学“空间原理”教学实践 149
4.5.2 各类建筑教材中的“空间” 156
4.6 小结 162
五 中国现代建筑空间话语的多样化:1977年至1980年代 165
5.1 从国外涌入的建筑“空间” 166
5.1.1 对西方现代建筑“空间”的补课 166
5.1.2 西方后现代建筑“空间”的涌入 177
5.2 中国建筑界对建筑空间认知的扩展 192
5.3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空间”再探 198
5.3.1 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研究的现代化转变 198
5.3.2 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认识的深化与细化 202
5.4 指向建筑设计的“空间”话语 209
5.4.1 建筑理论文章中“空间”话语的发展 209
5.4.2 建筑实践中的“空间”话语 229
5.5 建筑教育中传播的“空间”话语 246
5.5.1 统编建筑教材中的“空间” 246
5.5.2 《建筑空间组合论》 250
5.6 空间意识→环境意识 254
5.7 小结 257
六 多角度的空间话语 259
6.1 作为认识论的“空间” 260
6.1.1 对建筑的认知 260
6.1.2 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 265
6.2 作为设计方法论的“空间” 271
6.2.1 来自西方的建筑空间理论 271
6.2.2 建构中国建筑设计方法论 280
6.3 小结 285
七 结语:中国现代建筑空间话语反思 291
附录 295
参考文献 330
图片出处 339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