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润岐,苏兴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4806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特点:一是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容编排上完全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在内容取舍上符合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避免了以往教材内容重复繁琐,护理特色不鲜明的特点;二是注意知识的更新和疾病谱的变化,紧跟临床实际工作的发展,反映医学和护理学的新知。

绪论 1

上篇 病理解剖学 3

第一章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

第一节 组织的适应 3

一、萎缩 3

二、肥大和增生 5

三、化生 5

第二节 组织的损伤 5

一、变性 5

二、坏死 7

第三节 组织修复 10

一、再生 10

二、肉芽组织 11

三、创伤愈合 12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13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5

第一节 充血 15

一、动脉性充血 15

二、静脉性充血 16

第二节 血栓形成 17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8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19

三、血栓的结局 20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20

第三节 栓塞 21

一、栓子运行途径 21

二、栓塞类型和后果 21

第四节 梗死 23

一、梗死的原因 23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3

三、常见器官的梗死及后果 23

第三章 炎症 25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25

一、炎症的概念 25

二、炎症的原因 26

第二节 炎症介质 26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27

二、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27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8

一、变质 28

二、渗出 28

三、增生 31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31

一、变质性炎 31

二、渗出性炎 32

三、增生性炎 34

第五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34

一、局部表现 34

二、全身反应 34

第六节 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 35

一、炎症的临床分型 35

二、炎症的结局 35

第四章 肿瘤 37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37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38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38

二、肿瘤的异型性 39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40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0

五、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41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2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2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3

一、肿瘤的命名 43

二、肿瘤的分类 44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45

一、癌前病变 45

二、非典型增生 45

三、原位癌 45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46

一、上皮性肿瘤 46

二、间叶组织肿瘤 47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8

一、肿瘤的病因 48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49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51

第一节 风湿病 5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51

二、基本病变 52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52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53

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53

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54

第三节 心瓣膜病 54

一、二尖瓣狭窄 54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55

第四节 高血压病 5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56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 56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5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8

二、基本病变 59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60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 60

五、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60

第六节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6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60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1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63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3

一、慢性支气管炎 63

二、肺气肿 65

三、支气管扩张症 67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8

第三节 肺炎 69

一、细菌性肺炎 70

二、病毒性肺炎 74

三、支原体性肺炎 75

第四节 肺癌 75

一、病因 76

二、病理变化 76

三、扩散途径 78

四、临床病理联系 79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81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8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1

二、病理变化 82

三、并发症 82

四、临床病理联系 83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8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3

二、基本病理变化 84

三、临床病理类型 85

第三节 肝硬化 87

一、分类 87

二、病因 87

三、发病机制 87

四、基本病理变化 88

五、临床病理联系 88

六、结局 90

第四节 消化系统肿瘤 90

一、食管癌 90

二、胃癌 92

三、肝癌 93

四、大肠癌 95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97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8

二、基本病理变化 99

三、临床表现 99

四、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 101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0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04

二、类型 105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107

一、肾细胞癌 107

二、膀胱癌 108

第四节 尿石症 108

一、结石的成分和类型 109

二、形成原因 109

三、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109

第九章 传染病 111

第一节 结核病 11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2

二、基本病变 112

三、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113

四、肺结核病 114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118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0

二、病理变化 120

三、临床病理联系 121

四、结局 121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2

二、病理变化 122

三、临床病理联系 123

四、结局 123

第四节 伤寒 12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3

二、病理变化 124

三、临床病理联系 125

四、结局及并发症 125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12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5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26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12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7

二、病理变化 127

三、临床病理联系 128

四、结局 128

下篇 病理生理学 131

第一章 疾病概论 131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131

一、健康 131

二、疾病 132

第二节 病因学 132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132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33

第三节 发病学 134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34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34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35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37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生理学基础 137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 137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137

三、水与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动态平衡 138

四、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 138

五、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38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39

一、脱水 139

二、水中毒 142

三、水肿 14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46

一、低钾血症 146

二、高钾血症 149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152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52

一、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152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153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及其意义 153

一、pH值 153

二、二氧化碳分压 154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154

四、缓冲碱 154

五、碱剩余和碱缺失 154

六、阴离子间隙 155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55

一、代谢性酸中毒 155

二、呼吸性酸中毒 157

三、代谢性碱中毒 159

四、呼吸性碱中毒 16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161

一、酸碱一致性 161

二、酸碱混合性 161

第四章 发热 163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163

一、发热激活物 163

二、内生致热原 164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166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改变 167

一、生理功能的改变 167

二、物质代谢的改变 167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168

第五章 缺氧 169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与特点 170

一、低张性缺氧 170

二、血液性缺氧 171

三、循环性缺氧 171

四、组织性缺氧 172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72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72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73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74

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74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74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75

一、代谢耗氧率 175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175

第四节 吸氧疗法与氧中毒 175

一、吸氧疗法 175

二、氧中毒 176

第六章 休克 177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77

一、休克的病因 177

二、休克的分类 178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178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178

二、休克的分期和微循环变化 179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与器官功能变化 182

一、细胞代谢障碍 182

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183

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83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85

一、防治原发病 185

二、扩充血容量 185

三、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85

四、纠正酸中毒 186

五、防治细胞损伤 186

六、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186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87

第一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 188

一、组织损伤 188

二、血管内皮损伤 188

三、血细胞破坏和血小板被激活 188

四、促凝物质入血 189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89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189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89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89

四、微循环障碍 190

第三节DIC的分期和分型 190

一、分期 190

二、分型 190

第四节DIC时机体功能与代谢的变化 191

一、出血 191

二、器官功能障碍 191

三、休克 192

四、贫血 192

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 192

第八章 心力衰竭 19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194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194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95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95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96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96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97

三、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198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 198

一、心脏本身的代偿 199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200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改变 201

一、肺循环淤血 201

二、体循环淤血 202

三、心输出量不足 203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03

第九章 呼吸衰竭 20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05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06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07

第二节 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209

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10

二、呼吸系统变化 210

三、循环系统变化 211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11

五、肾功能变化 212

六、胃肠变化 212

第三节 防治原则 212

第十章 肝性脑病 214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概念和病因 214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214

一、氨中毒学说 215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215

三、GABA学说 217

四、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217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17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218

第十一章 肾衰竭 220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220

一、病因及分类 220

二、发病机制 221

三、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经过与功能、代谢变化 221

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222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223

一、病因 223

二、发病过程 223

三、发病机制 223

四、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224

第三节 尿毒症 225

一、尿毒症毒素 226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226

三、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27

参考文献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