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应雄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7230926
  • 页数:76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特色是将传统的《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四门教材中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形成《分子与细胞》教材,实现了真正的学科融合。本套临床医学专业“5+3”整合课程教材编写工作着力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创新——科学整合课程、实现整体优化。注重系统科学、保证点面结合,已在校内试用2年。

绪论 1

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6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6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6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6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7

三、肽 10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1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1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1

三、蛋白质的分类 16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6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6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9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22

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2

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24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8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28

一、核苷酸的组成 28

二、核酸分子中核苷酸间的连接方式 32

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3

一、DNA的二级结构 33

二、DNA的超螺旋结构 37

三、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8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38

一、mRNA的结构与功能 39

二、tRNA的结构与功能 40

三、rRNA的结构与功能 41

四、调节性非编码RNA的功能 42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43

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43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43

三、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44

四、核酸分子杂交 45

第五节 核酸酶 45

第三章 酶与维生素 47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48

一、酶的分子组成 48

二、酶的活性中心 49

三、同工酶 49

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51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51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54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55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55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59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59

四、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60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61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64

七、酶活性与酶活性单位 65

第四节 酶的调节 66

一、酶活性的调节 66

二、酶量的调节 68

第五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69

一、酶的分类 69

二、酶的命名 70

第六节 酶与医学 70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70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71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71

四、酶的其他应用 71

第七节 维生素与酶的辅助因子 72

一、水溶性维生素 73

二、脂溶性维生素 79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86

第四章 生物氧化 86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及其酶类 86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及方式 86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87

三、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88

第二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89

一、呼吸链 89

二、氧化磷酸化 95

三、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98

四、ATP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100

五、线粒体外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101

第三节 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103

一、微粒体加单氧酶系 104

二、反应活性氧类的产生与消除 104

第五章 糖代谢 108

第一节 概述 109

一、糖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109

二、糖的消化与吸收 109

三、糖代谢概况 111

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 111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111

二、糖酵解反应特点总结 114

三、糖酵解的调节 115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16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117

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117

二、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121

三、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22

四、巴斯德效应 123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124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 124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125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26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26

一、糖原的结构 127

二、糖原的合成 127

三、糖原的分解 129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130

五、糖原累积症 132

第六节 糖异生 132

一、糖异生的基本途径 132

二、糖异生的调节 134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35

四、乳酸循环 136

第七节 其他糖的代谢 136

一、果糖 137

二、半乳糖 137

三、甘露糖 138

四、糖胺聚糖 138

第八节 血糖及其调节 139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39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139

三、血糖浓度异常 140

第六章 脂质代谢 143

第一节 脂质的组成和结构 143

一、脂肪酸 144

二、脂肪 147

三、类脂 147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 149

一、脂质的消化 149

二、脂质的吸收 150

第三节 脂肪代谢 151

一、脂肪分解代谢 151

二、脂肪合成代谢 157

第四节 磷脂代谢 164

一、磷脂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164

二、甘油磷脂的代谢 165

三、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167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168

一、胆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168

二、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化 169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172

一、血脂 172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结构 173

三、载脂蛋白及其功能 174

四、血浆脂蛋白的功能和代谢 175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与疾病 180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182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83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83

二、氮平衡 183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83

第二节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184

一、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184

二、组织蛋白质的降解 187

三、营养非必需氨基酸的体内合成 188

四、氨基酸代谢库 190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91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91

二、氨的代谢 194

三、α-酮酸的代谢 200

第四节 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产物 201

一、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生成的胺类物质 201

二、一碳单位代谢 203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204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207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 208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212

二、核苷酸的降解 212

三、核苷酸的代谢概况 213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213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213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17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219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19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22

第四节 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223

一、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223

二、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224

第五节 核苷酸抗代谢物 225

一、抗代谢物的概念 225

二、抗代谢物的类型 225

第九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227

第一节 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227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227

二、生物转化的意义 227

第二节 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 228

一、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228

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230

第三节 生物转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32

一、生物转化的特点 232

二、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232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235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235

一、物质代谢的特点 235

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236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238

一、肝 239

二、脑 240

三、骨骼肌 240

四、肾 240

五、心肌 240

六、脂肪组织 241

七、成熟红细胞 241

第三节 物质代谢调节机制 241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41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243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244

第三篇 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 250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250

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251

一、复制起始点核苷酸序列的特殊性 251

二、复制的双向性 251

三、复制的半保留性 251

四、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253

五、复制需要RNA引物 253

六、复制的高度保真性 253

第二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 254

一、DNA聚合酶 254

二、拓扑异构酶 255

三、解螺旋酶 256

四、引物酶 256

五、DNA连接酶 256

六、单链DNA结合蛋白 257

第三节 DNA复制的过程 257

一、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258

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260

第四节 逆转录及其他复制方式 263

一、逆转录 263

二、线粒体DNA的复制—D环复制 264

三、噬菌体DNA的复制—滚环复制 264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265

一、DNA损伤 265

二、DNA损伤的修复 267

三、DNA损伤修复与医学 271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273

第一节 转录的概念及其反应体系 274

一、转录的模板 274

二、RNA聚合酶 275

三、RNA聚合酶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上启动转录 276

第二节 转录的基本过程 278

一、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过程 278

二、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过程 281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 287

一、mRNA的转录后加工 287

二、rRNA的转录后加工 292

三、tRNA的转录后加工 294

四、RNA的自我剪接和催化功能 295

第四节 RNA的复制 296

一、RNA复制的模板和酶 296

二、RNA病毒的种类及其复制方式 296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98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298

一、蛋白质合成的信息模板 298

二、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301

三、多肽链合成的场所 302

四、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其他组分 303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04

一、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04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308

第三节 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及靶向输送 311

一、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 311

二、蛋白质的靶向输送 318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 320

一、蛋白质生物合成与疾病发生 321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及抑制 321

第十四章 基因表达调控 325

第一节 基因与基因组 325

一、基因 325

二、基因组 329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知识 332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 332

二、基因表达的特点 332

三、基因表达的方式 333

四、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334

第三节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334

一、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334

二、转录水平的调节——操纵子调控模式 335

三、翻译水平的调节 336

第四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338

一、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338

二、染色质水平的调节 339

三、转录水平的调控 340

四、真核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344

五、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节 345

六、非编码RNA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346

第四篇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50

第十五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35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组成 350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350

二、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356

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359

第二节 穿膜运输 362

一、简单扩散 362

二、膜运输蛋白介导的穿膜运输 363

第三节 膜泡运输 371

一、胞吞作用 371

二、胞吐作用 375

第四节 细胞表面与细胞识别 376

一、细胞连接 376

二、细胞黏附 382

三、细胞识别 386

第十六章 细胞内膜系统 388

第一节 内质网 388

一、内质网的类型与形态结构 388

二、内质网膜的化学组成 390

三、内质网的功能 391

四、内质网与疾病 397

第二节 高尔基复合体 399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399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401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极性 402

四、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403

五、高尔基复合体与疾病 409

第三节 溶酶体 410

一、溶酶体的一般特征 410

二、溶酶体的类型与形成 410

三、溶酶体的功能 413

四、溶酶体与疾病 414

第四节 过氧化物酶体 415

一、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 415

二、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416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来源 416

四、过氧化物酶体与细胞病变 416

第十七章 线粒体 418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418

一、线粒体的显微结构及分布 418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酶的定位分布 419

第二节 线粒体的功能与氧化磷酸化 421

一、供能物质氧化的基本过程 421

二、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421

第三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422

一、mtDNA的结构及遗传特点 423

二、mtDNA的功能 424

三、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转运 425

第四节 线粒体的增殖 426

第五节 线粒体异常与疾病 426

一、mtDNA突变与疾病 426

二、mtDNA突变与衰老 427

三、mtDNA-nDNA突变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 427

第十八章 细胞骨架 429

第一节 微管 429

一、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429

二、微管的组装 432

三、微管的主要功能 435

第二节 微丝 437

一、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结构 437

二、微丝的组装 438

三、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439

四、微丝的主要功能 441

第三节 中间纤维 443

一、中间纤维的类型和分布 443

二、中间纤维的结构和组装 444

三、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445

四、中间纤维的主要功能 446

第十九章 细胞核 449

第一节 核膜 449

一、核膜的亚微结构 450

二、核膜的功能 451

三、核孔复合体 451

四、核纤层的结构与功能 454

第二节 染色质 455

一、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455

二、染色质的组装 456

三、染色质的类型 458

第三节 染色体 459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459

二、染色体的功能元件 460

三、核型与染色体带型 461

四、特殊类型的染色体 461

第四节 核仁 462

一、核仁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462

二、核仁的功能 463

三、核仁周期 464

第二十章 细胞信号转导 467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468

一、信号分子 468

二、受体 468

三、第二信使 471

第二节 细胞内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471

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471

二、酶联受体介导信号转导 477

三、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81

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482

一、生长因子与疾病 482

二、信号分子异常导致疾病 482

三、受体异常导致疾病 483

四、G蛋白异常导致疾病 483

五、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 483

六、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 483

第五篇 细胞分裂繁殖与生长发育 486

第二十一章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486

第一节 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486

一、细胞周期概念和意义 486

二、细胞周期的研究 487

第二节 细胞周期的主要事件 488

一、G1期 488

二、S期 489

三、G2期 490

四、M期 490

第三节 细胞分裂 490

一、无丝分裂 490

二、有丝分裂 490

三、减数分裂 493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 497

一、周期性基因的表达 497

二、周期性蛋白质的磷酸化 500

三、周期性蛋白质的降解 502

四、细胞周期的检查点 503

第五节 细胞周期与疾病 505

一、细胞周期与组织再生 505

二、细胞周期与肿瘤 505

第二十二章 细胞分化 507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507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 507

二、细胞分化的特点 508

三、细胞的分化潜能 509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 511

一、细胞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 511

二、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 512

第三节 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 512

一、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512

二、细胞记忆与决定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512

三、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513

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513

五、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513

第四节 细胞分化与疾病 513

一、细胞分化异常与肿瘤 513

二、癌细胞的逆转和诱导分化治疗 514

三、脂肪细胞分化异常与2型糖尿病 514

第二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死亡 516

第一节 细胞衰老 516

一、细胞衰老的概述 516

二、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 517

三、细胞衰老的特征 517

四、形态变化 517

五、分子水平的变化 518

六、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518

第二节 细胞死亡 521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521

二、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 522

三、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522

四、凋亡的特征 523

五、细胞凋亡的途径 523

六、细胞凋亡的执行 526

七、细胞凋亡的意义 528

八、自噬性细胞死亡 528

九、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 530

第二十四章 干细胞 534

第一节 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534

一、干细胞的分类 535

二、干细胞的形态、生化和增殖、分化特征 535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 538

一、胚胎干细胞简介 538

二、胚胎干细胞的特征 538

三、胚胎干细胞具有向三个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 538

四、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及伦理道德争议 539

五、诱导多能干细胞 540

第三节 成体干细胞 540

一、造血干细胞 541

二、间充质干细胞 541

三、神经干细胞 542

四、皮肤干细胞 542

五、肠干细胞 542

六、肝干细胞 543

第四节 肿瘤干细胞 543

一、肿瘤干细胞表达一些特异的分子标记 544

二、肿瘤干细胞可能起源于正常的干细胞 544

三、肿瘤干细胞是一个全新的肿瘤防治研究的靶标 544

第五节 干细胞与医学 545

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 546

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546

三、干细胞美容 547

四、干细胞治疗心肌疾病 548

五、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548

六、干细胞治疗骨骼疾病 548

七、干细胞移植治疗肾病 548

八、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病 549

九、药物的毒性和疗效评价 549

十、治疗性克隆 549

第六篇 医学遗传 554

第二十五章 医学遗传概论 554

第一节 医学遗传简介 554

一、医学遗传的萌芽 554

二、医学遗传的兴起与发展 554

第二节 遗传病定义及其特点 555

第三节 遗传病的分类及其危害 556

一、遗传病分类 556

二、遗传病的危害 556

第二十六章 单基因遗传病 558

第一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59

一、常见的婚配类型及发病风险 559

二、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系谱特征 560

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560

第二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61

一、常见的婚配类型及发病风险 561

二、系谱特征 561

三、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注意的问题 561

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563

第三节 X-连锁显性遗传 564

一、常见的婚配类型及发病风险 564

二、系谱特征 564

三、X-连锁显性遗传疾病 564

第四节 X-连锁隐性遗传 565

一、常见的婚配类型及发病风险 565

二、系谱特征 565

三、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 565

第五节 Y-连锁遗传 566

一、系谱特征 566

二、Y连锁遗传疾病 566

第六节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模式的因素 566

一、外显率 567

二、表现度 567

三、遗传早现 567

四、基因的多效性 567

五、遗传异质性 567

六、从性遗传 567

七、限性遗传 568

八、不完全显性 568

九、不规则显性 568

十、共显性 568

十一、延迟显性 568

十二、X染色体失活 568

第七节 单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计算 568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的应用 569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的应用 570

三、X连锁隐性遗传病中的应用 571

第二十七章 多基因遗传病 573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概念 573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573

二、多基因遗传的定义 573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573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574

一、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574

二、遗传率 579

三、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 581

四、多基因遗传病研究思路 583

第二十八章 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585

第一节 人类正常染色体 585

一、人类染色体形态结构 585

二、核型 586

三、显带染色体及染色体带的命名 586

四、染色体结构多态性 587

五、性染色质 587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588

一、染色体数目畸变 588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590

三、嵌合体 594

四、异常染色体核型描述方法 594

第三节 染色体病 595

一、常染色体综合征 595

二、性染色体病 596

三、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相关问题 598

第二十九章 群体中的基因 600

第一节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600

一、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600

二、遗传平衡定律 601

第二节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603

一、基因突变 603

二、选择 604

三、移居 606

四、近亲结婚 606

第三节 遗传负荷 606

第四节 群体中基因组多态性 606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607

二、小卫星DNA 607

三、微卫星DNA 607

四、单核苷酸多态性 608

五、表达序列标签和序列标签位点 608

六、非编码RNA 608

第三十章 生化遗传病 610

第一节 分子病 610

一、血红蛋白病 610

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614

第二节 先天性代谢差错 615

一、遗传性酶病的种类 615

二、几大代谢途径的遗传性酶病 616

第三节 血浆蛋白病 620

一、定义 620

二、举例 620

第四节 受体蛋白病 621

一、定义 621

二、举例 621

第五节 膜转运载体蛋白病 621

一、定义 621

二、举例 621

第三十一章 肿瘤遗传 623

第一节 肿瘤的遗传现象 623

一、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623

二、遗传型恶性肿瘤 624

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624

四、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征 625

第二节 肿瘤与染色体异常 626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626

二、染色体的结构畸变 627

第三节 肿瘤与基因突变 628

一、癌基因 628

二、抑癌基因 630

第四节 肿瘤的遗传学学说 632

一、单克隆起源假说 632

二、二次突变假说 632

三、多步骤遗传损伤学说 633

四、肿瘤发生机制的新近研究 633

第七篇 分子与细胞操作技术及其应用 636

第三十二章 常用分子操作技术 636

第一节 PCR技术 636

一、PCR技术的诞生 637

二、PCR的基本原理 637

三、常见的PCR衍生技术 638

四、定量PCR 639

五、PCR技术的应用 644

第二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645

一、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简介 645

二、探针的种类及其制备 647

三、常用的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648

第三节 DNA测序技术 652

一、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652

二、化学降解法 654

三、新型的DNA测序技术 654

第四节 生物芯片技术 655

一、基因芯片 655

二、蛋白质芯片 655

第五节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656

一、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656

二、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658

第六节 基因沉默技术 660

一、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和核酶技术 660

二、RNA干扰技术 661

第七节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敲除技术 664

一、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动物 664

二、基因打靶与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动物 666

三、转基因技术与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 668

第三十三章 常用细胞操作技术 670

第一节 显微镜技术 670

一、光学显微镜 670

二、电子显微镜 671

第二节 细胞培养技术 672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 672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673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674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674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674

第四节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675

一、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的原理 675

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的样品制备 676

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的应用 676

第五节 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分化 677

一、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677

二、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 678

第三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680

第一节 自然界的DNA重组与基因转移 680

一、同源重组 680

二、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683

三、位点特异重组 685

四、转座重组 686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 688

一、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 688

二、工具酶 689

三、载体 692

四、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与过程 698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707

一、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707

二、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的生产 709

三、重组DNA技术应用于医学的其他方面 710

第三十五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713

第一节 基因诊断 713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 714

二、基因诊断的基本步骤 714

三、基因诊断的方法与技术 715

四、基因诊断的应用 717

五、基因诊断的发展现状 721

第二节 基因治疗 722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723

二、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723

三、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725

四、基因治疗的应用与前景 727

第三十六章 基因组学及相关组学 730

第一节 基因组学 731

一、基因组学的概念 731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 731

三、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734

第二节 转录组学 736

一、转录组学的概念 736

二、转录组学的研究方法 736

三、转录组学的意义 736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 737

一、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737

二、蛋白质组与基因组的比较 737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738

四、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及进展 739

第四节 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趋势 739

一、基因组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739

二、与基因组学相关学科的诞生 740

三、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研究将引发的医学革命 741

主要参考文献 7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