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黎华,陆至良,耿洪江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210370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三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 13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7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9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19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5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25

一 物质 25

二 运动 30

三 空间和时间 36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1

一 意识的起源 41

二 意识的本质 44

三 意识的作用 47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0

一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0

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54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8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58

一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58

二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60

三 普遍联系与系统科学 6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66

一 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 66

二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9

三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71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75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75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5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0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94

一 质、量、度 94

二 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94

三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02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8

一 肯定和否定 108

二 否定之否定 112

三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6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23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23

一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23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25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29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29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30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33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33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35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37

一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37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38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42

一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42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43

第六章 认识和实践 15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50

一 马克思王义认识论同旧认识论的区别和对立 150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6

三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57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163

一 由实践到认识 163

二 由认识到实践 168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70

第三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73

一 归纳和演绎 173

二 分析和综合 175

三 抽象和具体 177

四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 179

第七章 真理 183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83

一 真理的客观性 183

二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87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92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92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94

第三节 真理的检验 197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

二 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 201

第八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06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06

一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6

二 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07

三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 209

第二节 人类社会系统的物质因素 211

一 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1

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2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4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15

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 215

二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17

三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18

第九章 社会基本予盾 222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22

一 生产力 222

二 生产关系 225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28

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3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32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32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34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39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40

一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40

二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41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244

第十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5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52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52

二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6

三 阶级分析方法 259

第二节 国家 262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61

二 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262

三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65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68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作用和根源 268

二 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69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71

一 阶级的消灭 271

二 国家的消亡 273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 27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77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77

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80

第二节 礼会意识诸形式 286

一 政治法律思想 286

二 道德 290

三 艺术 294

四 宗教 298

第十二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04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4

一 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304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307

三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0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1

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个人的作用 311

二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12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16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19

一 个人和集体 319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21

第十三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25

第一节 社会的进步 325

一 社会进步的总趋势 325

二 社会进步的标志 327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331

一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31

二 人类解放是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336

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