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或作为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 1
导论 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探索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合理形态 1
一 学术界对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探索及其启示 1
二 学术界对社会关系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的指认 8
三 以社会关系为解释原则对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尝试性理解 13
第一章 社会关系的逻辑——作为资本文明的活的灵魂的马克思辩证法 17
一 “资本的时代”直面“往何处去”问题的哲学反思 17
二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前提批判的辩证法理论 24
三 人类自由与解放理想的理论表征 34
四 经济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的外化、内化、人格化及其矛盾运动 39
第二章 从“范畴关系的逻辑”到“社会关系的逻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47
一 先验幻相的逻辑:康德作为理性自然倾向的自然辩证法 48
二 范畴关系的逻辑:黑格尔作为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的概念辩证法 56
三 自然关系的逻辑:费尔巴哈作为发生学的批判哲学的人本学辩证法 64
四 社会关系的逻辑:马克思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逻辑的历史辩证法 70
第三章 “社会关系的逻辑”的存在论基础 81
一 实体与利益:马克思早期对社会关系的实体存在论理解 81
二 关系间性与关系存在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存在论变革 93
三 人与人的关系:以关系存在论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理论创新 101
四 社会关系:历史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在关系存在论基础上的统一 106
第四章 “社会关系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内涵 110
一 两极相联:矛盾方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社会批判观 111
二 社会有机体:总体方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社会系统观 115
三 节奏与位置:结构方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社会时空观 120
四 生成与条件:历史方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社会发展观 127
第五章 “社会关系的逻辑”的国家世界图景 134
一 制度化关系的构图:所有制、分工、分配、交换 135
二 物象化关系的构图:自然界、机器、商品、货币、资本、财富 142
三 人格化关系的构图:资本家、雇佣工人 153
四 活动化关系的构图:生产劳动、交往、消费 155
五 组织化关系的构图:阶级、国家 160
六 意识化关系的构图:意识形态 164
结语 “社会关系的逻辑”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 169
附录一 “基本的哲学问题”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81
附录二 “哲学观”与“哲学”的概念界定 192
附录三 从实体的逻辑到关系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理解方式的范式转换 199
参考文献 209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