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静电场 1
10.1电荷 库仑定律 1
10.1.1电荷 1
10.1.2库仑定律 3
10.2电场 电场强度 4
10.2.1电场 4
10.2.2电场强度 5
10.2.3电场强度的计算 6
10.3高斯定理及应用 9
10.3.1电场线 9
10.3.2电通量 10
10.3.3高斯定理 11
10.3.4高斯定理的应用 13
10.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16
10.4.1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16
10.4.2电势能 17
10.4.3电势 18
10.4.4电势的计算 19
10.5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21
10.5.1等势面 21
10.5.2电场强度与电势关系 22
10.6静电场中的导体 24
10.6.1静电场中导体的静电平衡 24
10.6.2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25
10.6.3空腔导体 26
10.7电容 电容器 29
10.7.1孤立导体的电容 29
10.7.2电容器的电容 30
10.7.3几种常见电容的计算 30
10.7.4电介质对电容器的影响 31
10.8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2
10.8.1电介质的极化 32
10.8.2电介质对电场的作用 32
10.8.3极化的方式 33
10.8.4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34
10.9静电场的能量 37
10.9.1电容器的能量 37
10.9.2电场的能量 37
10.9.3电场的能量密度 38
10.9.4范德格拉夫静电高压起电机 39
本章提要 40
习题10 42
第11章 稳恒磁场 46
11.1磁场 磁感应强度 46
11.1.1基本磁现象 46
11.1.2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47
11.2毕奥-萨伐尔定律 48
11.2.1毕奥-萨伐尔定律 48
11.2.2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49
11.2.3运动电荷的磁场 51
11.3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 53
11.3.1磁场线 53
11.3.2磁通量 54
11.3.3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55
11.4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55
11.4.1安培环路定理 55
11.4.2安培环路定理应用实例 57
11.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60
11.5.1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 60
11.5.2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62
11.6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64
11.6.1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64
11.6.2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66
11.7磁介质 70
11.7.1磁介质及其分类 70
11.7.2磁介质的磁化 71
11.7.3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73
11.8铁磁质 74
11.8.1磁畴 75
11.8.2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75
11.8.3铁磁材料分类及应用 77
本章提要 78
习题11 79
选读材料 等离子体 82
第12章 电磁感应 84
12.1电磁感应定律 84
12.1.1电磁感应现象 84
12.1.2电动势 85
12.1.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86
12.1.4楞次定律 87
12.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88
12.2.1动生电动势 88
12.2.2感生电动势 93
12.2.3电磁感应的应用 95
12.3自感与互感 97
12.3.1自感 97
12.3.2互感 99
12.4磁场能量与能量密度 102
12.4.1电感线圈的能量 102
12.4.2磁场能量 103
12.4.3磁场的能量密度 104
12.5电磁场基本方程 105
12.5.1位移电流 105
12.5.2麦克斯韦方程组 108
本章提要 110
习题12 111
选读材料 传感技术 113
第13章量子论 116
13.1黑体辐射 能量子概念 116
13.1.1黑体 黑体辐射 116
13.1.2经典物理陷入困境 118
13.1.3普朗克的能量子概论 119
13.2光电效应 光的粒子性 121
13.2.1光电效应实验 121
13.2.2光电效应与波动理论矛盾 122
13.2.3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123
13.2.4光的波粒二象性 124
13.3康普顿散射 125
13.3.1康普顿散射实验 125
13.3.2康普顿散射与波动理论矛盾 126
13.3.3光子理论成功解释康普顿散射 126
13.4氢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129
13.4.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29
13.4.2氢原子光谱与经典电磁学矛盾 131
13.4.3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31
13.4.4玻尔理论的成功和局限性 135
13.5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136
13.5.1德布罗意波 136
13.5.2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据 137
13.5.3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39
13.5.4德布罗意波的应用——电子显微镜 140
13.6测不准关系 142
13.6.1位置与动量测不准关系 142
13.6.2能量与时间测不准关系 143
13.6.3测不准关系的讨论 144
13.7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 147
13.7.1波函数 147
13.7.2薛定谔方程 148
13.8一维定态问题 150
13.8.1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150
13.8.2一维方势垒 隧道效应 154
13.8.3一维谐振子 157
13.9定态薛定谔方程应用于氢原子 159
13.9.1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159
13.9.2氢原子的求解结果 160
13.10电子自旋 162
13.10.1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162
13.10.2电子自旋 165
13.11原子的壳层结构 166
13.11.1四个量子数 166
13.11.2壳层结构 167
本章提要 169
习题13 172
选读材料 黑洞 白洞 虫洞 174
第14章 原子核与基本粒子 182
14.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82
14.1.1原子核的构成 182
14.1.2原子核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182
14.1.3原子核的大小与密度 184
14.1.4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84
14.1.5核力 187
14.1.6原子核的结合能 188
14.2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190
14.2.1原子核的稳定性 190
14.2.2原子核衰变 191
14.2.3放射性衰变规律 192
14.3原子核反应 196
14.3.1核反应的实现 197
14.3.2核反应的类型 198
14.3.3核反应过程的守恒定律 199
14.4重核裂变核能利用 199
14.4.1开发核能的原理 200
14.4.2原子核裂变 201
14.4.3链式反应与反应堆 204
14.5轻核聚变 未来的环保能源 205
14.5.1基本的轻核聚变反应 206
14.5.2受控热核聚变反应 206
14.6基本粒子 209
14.6.1粒子家族史回顾 209
14.6.2粒子的分类 211
14.6.3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 214
14.6.4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 216
14.6.5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 219
14.6.6中微子质量问题 222
本章提要 226
习题14 227
第15章 新技术原理与应用 230
15.1超导电性 230
15.1.1超导的基本特性 230
15.1.2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233
15.1.3超导材料的分类 233
15.1.4约瑟夫森效应 234
15.1.5超导电性的应用 236
15.2纳米科技 237
15.2.1纳米材料学 238
15.2.2纳米电子学 242
15.2.3纳米生物学 242
15.2.4纳米工程 机械学 243
15.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243
15.3.1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243
15.3.2 BEC实验研究的历史 244
15.3.3 BEC的形成条件与实现途径 244
15.3.4碱金属原子气体BEC的实验实现 245
15.3.5原子波激射器 247
15.3.6 BEC的应用前景 248
本章提要 249
习题15 250
习题参考答案 251
参考文献 262
附录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