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刑法总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文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163171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绪论和本论两个部分组成,绪论涉及刑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刑法学和刑法之学理基础。本论分为三个方面,即刑法典、犯罪论、刑罚论。

绪论 3

第一编 刑法学及刑法之学理基础 3

第一章 刑法学 3

第一节 刑法学之分类 3

第二节 刑法学之补助科学 4

第二章 刑法之学理基础 6

第一节 刑法主义 6

第一款 过去之刑法主义 6

第一项 希腊罗马时代 7

第二项 自中古至十九世纪末叶 7

第二款 现代之刑法主义 11

第二节 刑罚权之根据 20

第二编 刑法 23

第一章 刑法之意义及分类 23

第二章 刑法之目的及实质 25

第三章 刑法之统系 26

第四章 刑法之史的发展 27

第一节 欧洲刑法发展史 27

第二节 日本刑法发展史 29

第三节 中国刑法发展史 30

第五章 刑法之渊源 37

本论 45

第一编 刑法典 45

第一章 刑法典之施行力 45

第一节 刑法典关于时之施行力 45

第二节 刑法典与关于地及人之施行力 50

第一款 刑法典与关于地及人施行力之主义 50

第二款 我国刑法关于地及人施行力所采之主义 51

第三款 我国刑法关于地及人施行力之除外例 62

第一项 地施行力之除外例 62

第二项 人施行力之除外例 62

第四款 国际间犯罪人之引渡 67

第二章 刑法典之地位 70

第三章 刑法典之解释 71

第四章 刑法典之法例 74

第一节 以上以下以内之义 74

第二节 公务员之义 74

第三节 公署之义 76

第四节 公文书之义 77

第五节 重伤之义 77

第五章 期间之计算 79

第二编 犯罪论 81

第一章 犯罪之意义 81

第二章 犯罪之种类 83

第三章 犯罪之主体 85

第一节 自然人 85

第一款 未满十四岁人 85

第二款 心神丧失人、精神耗弱人、喑哑人 88

第二节 法人 90

第四章 犯罪之客体 92

第五章 犯罪之要素 93

第一节 主观要素 93

第一款 故意 93

第一项 故意之意义 93

第二项 故意之要素 94

第三项 故意之种类 96

第二款 错误 98

第一项 事实之错误 99

第二项 法律之错误 101

第三款 过失 102

第一项 过失之意义及理论根据 102

第二项 过失之历史观 103

第三项 过失之内容 104

第四项 注意义务之标准及过失责任 105

第四款 结果与预见 107

第二节 客观要素 108

第一款 行为 108

第一项 行为之意义 108

第二项 犯罪事实 110

第三项 因果关系及其学说 110

第四项 因果关系与他条件之竞合及介入 112

第五项 因果关系与新条件之关系 113

第六项 不作为与因果关系 114

第二款 犯罪地及犯罪时问题 115

第一项 犯罪地及犯罪时之学理观 115

第二项 各犯之犯罪地与犯罪时之解决 116

第三款 违法 118

第一项 违法之性质 118

第二项 阻却违法之事由 119

第一目 依法令之行为 119

第二目 依正当业务之行为 120

第三目 依长官命令之职务上行为 120

第四目 正当防卫行为 121

第五目 紧急避难行为 126

第六目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难之区别 130

第六章 犯罪之形态 132

第一节 犯罪之阶梯 132

第一款 犯意 132

第二款 预备 133

第三款 着手 135

第四款 实行 136

第二节 未遂犯 137

第一款 未遂犯之意义 137

第二款 未遂犯之构成要素与分类 139

第三款 未遂犯之未遂原因 140

第四款 与未遂犯不能相容之罪 141

第五款 未遂犯之处分 142

第三节 中止犯 143

第一款 中止犯之意义 143

第二款 中止犯之原因 144

第三款 中止犯之种类 145

第四款 与中止犯不相容之罪 146

第五款 中止犯与共犯之影响 146

第六款 中止犯对于中止行为及中止中既成行为之责任 146

第七款 中止犯之处分 147

第四节 不能犯 147

第一款 不能犯之意义 147

第二款 不能犯之种类 148

第五节 误想犯 149

第六节 共犯 150

第一款 总说 150

第二款 间接正犯 151

第一项 间接正犯之意义及种类 151

第二项 间接正犯与故意之龃龉 152

第三项 间接正犯之行为状态 153

第四项 间接正犯之学理根据 154

第三款 共同正犯 155

第一项 共同正犯之意义 155

第二项 共同正犯之成立要素 155

第三项 共同正犯之种类 157

第四款 教唆犯 158

第一项 教唆犯之学理基础 158

第二项 教唆犯之意义及成立要素 159

第三项 教唆犯之种类 161

第四项 教唆之手段 163

第五项 教唆之行为状态 163

第五款 从犯 164

第一项 从犯之学理基础 164

第二项 从犯之意义及成立要素 164

第三项 从犯之种类 167

第四项 从犯之处分 167

第六款 共犯与身份及其他特定关系 168

第一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构成犯罪之要件 168

第二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刑罚之加减 169

第三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刑罚之免除 170

第七章 犯罪之数的问题 171

第一节 总说 171

第二节 行为之数的问题 172

第一款 事实上行为之数的问题 172

第二款 法律上行为之数的问题 174

第三节 一罪 176

第一款 事实上一个行为刑法上亦视为一个行为之罪 176

第一项 单纯一罪 176

第二项 想像竞合犯(亦称想像俱发犯) 176

第三项 继续犯 178

第二款 事实上数个行为刑法上明示视为一个行为之罪 179

第一项 牵连犯 179

第二项 连续犯 181

第三项 结合犯 184

第四项 集合犯 185

第三款 事实上数个行为刑法上默示视为一个行为之罪 186

第一项 接续犯 186

第二项 吸收犯 188

第三项 对于同一目的物之罪 190

第四项 一犯罪行为性质上包含数个犯罪行为之罪 190

第四节 数罪 191

第一款 累犯 191

第一项 总说 191

第二项 累犯之构成要素 192

第三项 累犯之发觉时间 193

第四项 累犯之处分 194

第二款 并罚罪 196

第一项 并罚罪之意义及构成要案 196

第二项 并罚罪之处分 196

第三项 并罚罪之裁判 199

第三编 刑罚论 201

第一章 刑罚之意义 201

第二章 刑罚之目的及实质 202

第三章 刑罚之制度 204

第一节 总说 204

第二节 过去之刑罚制度 204

第一款 唐虞三代之刑罚 204

第二款 秦汉以来之刑罚 205

第三款 唐宋以来之刑罚 206

第三节 现行之刑罚制度 212

第一款 主刑与从刑 212

第二款 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与能力刑 213

第一项 生命刑 213

第一目 总说 213

第二目 各国生命刑立法例概观 213

第三目 生命刑之理论问题 218

第二项 自由刑 222

第一目 总说 222

第二目 自由刑之历史观 222

第三目 自由刑之种类 223

第四目 我国刑法之自由刑 225

第三项 财产刑 229

第一目 罚金 229

第二目 没收 230

第四项 能力刑 232

第一目 能力刑之范围及种类 232

第二目 能力刑之限制 234

第三目 能力刑之宣告期 234

第四目 能力刑发生效力之时间 234

第四节 刑之规定 235

第一款 刑种单复之规定 235

第二款 刑之重轻之规定 237

第五节 刑之适用 238

第一款 总说 238

第二款 刑之加重 239

第一项 加重之意义及原因 239

第二项 加重之种类 240

第三项 加重之限制与方法 242

第四项 加重竞合及加重与减轻竞合 243

第三款 刑之减轻 244

第一项 减轻之意义及原因 244

第二项 减轻之种类 248

第三项 减轻之方法及限制 250

第四项 减轻竞合及减轻与加重竞合 251

第四款 刑之并科 252

第五款 刑之免除 252

第一项 刑之免除之意义及原因 252

第二项 刑之免除之种类 253

第六款 刑之酌科 254

第七款 缓刑 257

第一项 缓刑之意义及设立理由 257

第二项 缓刑之利弊及趋势 258

第三项 缓刑制度史略 259

第四项 缓刑制度之主义 260

第五项 缓刑之要件 260

第六项 缓刑之宣告及期间 262

第七项 缓刑宣告之撤销 262

第八项 缓刑宣告之效果 263

第八款 假释 264

第一项 假释之意义 264

第二项 假释之要件 264

第三项 假释之效果 266

第四项 假释之撤销 266

第九款 未决羁押 267

第四章 刑罚之执行 270

第一节 总说 270

第二节 生命刑之执行 270

第三节 自由刑之执行 272

第四节 财产刑之执行 276

第五节 能力刑之执行 281

第五章 保安处分 282

第一节 保安处分之意义及目的 282

第二节 各国保安处分之立法 283

第三节 我国之保安处分 294

第一款 保安处分之种类 294

第二款 保安处分之执行及宣告 299

第六章 刑罚之消灭 302

第一节 刑罚消灭之意义 302

第二节 赦免 302

第三节 时效 305

第一款 时效制度之基础 305

第二款 起诉权之时效 306

第三款 行刑权之时效 307

第四节 其他消灭之事由 308

附录 参考书举要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