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皇家藏书 1248
第二编 皇家藏孤本 1248
《帝鉴图说》 1248
焚裘示俭(晋武帝) 1248
留衲戒奢(宋高祖) 1250
弘文开馆(唐太宗) 1252
上书贴壁(唐太宗) 1254
纳箴赐帛(唐太宗) 1256
纵鹊毁巢(唐太宗) 1259
敬贤怀鹞(唐太宗) 1261
览图禁杖(唐太宗) 1263
主明臣直(唐太宗) 1265
纵囚归狱(唐太宗) 1268
望陵毁观(唐太宗) 1270
撤殿营居(唐太宗) 1273
面斥佞臣(唐太宗) 1275
剪须和药(唐太宗) 1279
遇物教储(唐太宗) 1282
遣归方士(唐高宗) 1285
焚锦销金(唐玄宗) 1288
委任贤相(唐玄宗) 1291
兄弟友爱(唐玄宗) 1294
召试县令(唐玄宗) 1297
听谏散鸟(唐玄宗) 1299
?饼惜福(唐肃宗) 1302
烧梨联句(唐肃宗) 1305
不受贡献(唐宪宗) 1308
遣使赈恤(唐宪宗) 1311
延英忘倦(唐宪宗) 1313
淮蔡成功(唐宪宗) 1316
论字知谏(唐穆宗) 1319
屏书政要(唐宣宗) 1321
焚香读疏(唐宣宗) 1324
敬受母教(宋太祖) 1326
解裘赐将(宋太祖) 1329
碎七宝器(宋太祖) 1332
受言书屏(宋太祖) 1335
戒主衣翠(宋太祖) 1338
竟日观书(宋太宗) 1341
引衣容直(宋太宗) 1344
改容听讲(宋仁宗) 1346
受无逸图(宋仁宗) 1348
不喜珠饰(宋仁宗) 1350
纳谏遣女(宋仁宗) 1352
天章召见(宋仁宗) 1355
夜止烧羊(宋仁宗) 1358
后苑观麦(宋仁宗) 1360
轸念流民(宋神宗) 1362
烛送词臣(宋哲宗) 1365
狂愚覆辙 1369
游畋失位(夏太康) 1369
脯林酒池(夏桀王) 1371
革囊谢天(商武乙) 1373
妲己害政(商纣王) 1375
八骏巡游(周穆王) 1378
戏举烽火(周幽王) 1380
遣使求仙(秦始皇) 1383
坑儒焚书(秦始皇) 1386
大营宫室(秦始皇) 1389
女巫出入(汉武帝) 1392
五侯擅权(汉成帝) 1395
市里征行(汉成帝) 1398
宠昵飞燕(汉成帝) 1400
嬖佞戮贤(汉哀帝) 1402
十侍乱政(汉桓帝) 1404
西邸鬻爵(汉灵帝) 1407
列肆后宫(汉灵帝) 1410
劳林营建(魏明帝) 1412
羊车游宴(晋武帝) 1415
笑祖俭德(宋孝武帝) 1418
金莲布地(齐主宝卷) 1420
舍身佛寺(梁武帝) 1422
纵酒妄杀(齐文宣帝) 1425
华林纵逸(齐后主) 1427
玉树新声(陈后主) 1430
剪彩为花(隋炀帝) 1433
游幸江都(隋炀帝) 1436
斜封除官(唐中宗) 1439
观灯市里(唐中宗) 1442
宠幸番将(唐玄宗) 1444
敛财侈费(唐玄宗) 1447
便殿击球(唐敬宗) 1450
宠信伶人(后唐庄宗) 1453
上清道会(宋徽宗) 1456
应奉花石(宋徽宗) 1458
任用六贼(宋徽宗) 1461
《颜氏家训》 1467
序 1467
卷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序致第一 1469
教子第二 1471
兄弟第三 1476
后娶第四 1478
治家第五 1482
卷二 风操 慕贤 1490
风操第六 1490
慕贤第七 1505
卷三 勉学 1511
勉学第八 1511
卷四 文章 名实 涉务文章第九 1534
名实第十 1551
涉务第十一 1555
卷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省事第十二 1559
止足第十三 1565
诫兵第十四 1567
养生第十五 1568
归心第十六 1571
卷六 书证 1581
书证第十七 1581
卷七 音辞 杂艺 终制音辞第十八 1607
杂艺第十九 1612
终制第二十 1620
第三编 皇家藏善本 1629
《孝经》 1629
序 1629
卷一 1631
开宗明义章第一 1631
天子章第二 1631
卷二 1632
诸侯章第三 1632
卿大夫章第四 1632
士章第五 1632
卷三 1633
庶人章第六 1633
三才章第七 1633
卷四 1634
孝治章第八 1634
卷五 1635
圣治章第九 1635
卷六 1636
纪孝行章第十 1636
五刑章第十一 1636
广要道章第十二 1636
卷七 1637
广至德章第十三 1637
广扬名章第十四 1637
谏争章第十五 1637
卷八 1638
应感章第十六 1638
事君章第十七 1638
卷九 1639
丧亲章第十八 1639
《道德经》 1647
道经 1647
第一章 1647
第二章 1647
第三章 1647
第四章 1647
第五章 1648
第六章 1648
第七章 1648
第八章 1648
第九章 1648
第十章 1648
第十一章 1649
第十二章 1649
第十三章 1649
第十四章 1649
第十五章 1649
第十六章 1650
第十七章 1650
第十八章 1650
第十九章 1650
第二十章 1650
第二十一章 1651
第二十二章 1651
第二十三章 1651
第二十四章 1651
第二十五章 1651
第二十六章 1652
第二十七章 1652
第二十八章 1652
第二十九章 1652
第三十章 1652
第三十一章 1653
第三十二章 1653
第三十三章 1653
第三十四章 1653
第三十五章 1653
第三十六章 1654
第三十七章 1654
德经 1654
第三十八章 1654
第三十九章 1654
第四十章 1655
第四十一章 1655
第四十二章 1655
第四十三章 1655
第四十四章 1655
第四十五章 1656
第四十六章 1656
第四十七章 1656
第四十八章 1656
第四十九章 1656
第五十章 1657
第五十一章 1657
第五十二章 1657
第五十三章 1657
第五十四章 1657
第五十五章 1658
第五十六章 1658
第五十七章 1658
第五十八章 1658
第五十九章 1658
第六十章 1659
第六十一章 1659
第六十二章 1659
第六十三章 1659
第六十四章 1659
第六十五章 1660
第六十六章 1660
第六十七章 1660
第六十八章 1660
第六十九章 1661
第七十章 1661
第七十一章 1661
第七十二章 1661
第七十三章 1661
第七十四章 1662
第七十五章 1662
第七十六章 1662
第七十七章 1662
第七十八章 1662
第七十九章 1663
第八十章 1663
第八十一章 1663
《阴符经》 1667
正文 1667
第一卷 原道训——探讨自然规律的本源 1667
第四编 皇家藏禁毁本 1692
《人间训》 1692
1.空间上无边际 时间上无穷尽 1692
2.似神龙兴起 像鸾凤聚集 1692
3.若有若无 似存似亡 1693
4.苍天作盖 大地作车 1694
5.静是先天的本性 动是外部的体现 1695
6.弃大道而用小技 只能助长混乱 1695
7.大禹治洪水 神农播五谷 1696
8.羽鸟孵卵 毛兽怀胎 1697
9.禹进裸国脱衣 是入乡随俗 1698
10.不妄求而有 不动手而成 1698
11.在于顺乎道 不在于机巧 1699
12.大地不争高 流水不争先 1699
13.内部修治为本 外表装饰为末 1700
14.欲刚以柔相济 欲坚以弱相护 1701
15.柔弱而安静 淡漠而平定 1701
16.天下之物 莫弱于水 1703
17.无形生有形 无音生有音 1704
18.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1704
19.废除智巧 遵循大道 1705
20.清静恬淡 方能成为枭雄 1706
21.如呼唤与回声 像物体与影子 1706
22.内心不悦 其乐也哀 1708
23.我有天下 天下有我 1709
24.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1710
25.性命得到安定 是自我满足之本 1710
26.形为命之舍 气为命之根 1711
第二卷 俶真训——探究天地万物的起源 1711
27.有生于无 无生于无无 1715
28.船藏于山谷 山藏于深泽 1716
29.变化多端 是非难察端绪 1717
30.睡时无梦 醒来无忧 1717
31.用礼乐作钓钩 用仁义作钓饵 1718
32.明白死生 通达利害 1719
33.上达九天之门 下布六衢之道 1720
34.万物皆兄弟 天下为一家 1721
35.大风能撼树 不能拔毛发 1722
36.吐故纳新 万物和睦 1723
37.虚无是道之舍 平易是道之素 1724
38.体内有病 必形于色 1725
39.聪明惑于外物 丧失性命之本 1726
40.生死中泰然处之 荣辱中无动于衷 1727
41.身心空虚起来 吉祥自然停留 1727
42.夏天不穿皮衣 冬天不用扇子 1728
43.化生者不死 化物者不变 1729
44.耳目接触外物 内心便可感知 1730
45.洛河出丹书 黄河出箓图 1731
46.平和与宁静 是圣人的本性 1732
第三卷 天文训——探讨宇宙演化与形成 1732
47.西方日月星辰 东方水流尘土 1733
48.天道日圆 地道日方 1734
49.阳燧见日燃为火 方诸见月津为水 1735
50.中央八方是九野 金木水火土为五星 1735
51.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二十八年为一周天 1737
52.报答土地之功 祭祀四方之神 1738
53.轩辕是后妃的寝宫 咸池是天神的苑囿 1739
54.营室五度的位置 正是纪元的开始 1739
55.阳气胜则为水 阴气胜则为旱 1740
56.二月万物群生 八月草木枯萎 1741
57.阳气生于冬至 阴气生于夏至 1742
58.咸池和月建 五音和六律 1743
59.奖励有功勋的人员 播散仓库里的财货 1744
60.天圆地方 道在中央 1745
61.阴乘阳则万物死 阳乘阴则万物生 1746
62.种子开始结荚 万物布满天地 1747
63.气分阴阳 阴阳和合而万物生 1748
64.卵生动物八个孔窍 胎生动物九个孔窍 1749
65.古代的长度单位 生于天道 1750
66.前三后五 百事可举 1751
67.在寅年时 太阴称摄提格 1752
68.太阳为德 月亮为刑 1754
69.与日相当 后必无殃 1755
70.三年一次饥荒 六年一次衰退 1755
71.土中可以生金 金中可以生水 1756
72.合于岁前死亡 合于岁后吉祥 1757
73.阴阳彼此交错 四维才能通畅 1758
74.指向辰位叫执徐 指向未位叫协洽 1759
75.东方长一万八 西方长三万六 1760
76.欲知天之远 树表高一丈 1761
第四卷 地形训——幅古代中国地形图 1761
77.四季管理大地 太岁校正天时 1763
78.九山和九塞 八风和六水 1764
79.昆仑山中有天地 黄泉丹水可养生 1765
80.天帝的神泉 滋润万物的甘泉 1766
81.东方的阳州 太阳升起的地方 1767
82.南方产象牙 西方出珍珠 1768
83.东西为纬 南北为经 1768
84.昼生者类父 夜生者似母 1769
85.东方适宜种麦子 常有虎豹出没 1771
86.禾苗春生而秋死 大豆夏长而冬枯 1772
87.水可以和土 火可以炼金 1772
88.海外三十六国 天下全是子民 1773
89.昆仑山上住王母 东方雷泽有神物 1773
90.长江源头在岷山 向东奔流入大海 1774
91.八方诸神 掌管八面来风 1775
92.飞龙生凤凰 凤凰生鸾鸟 1775
93.阴阳交接成为雷 剧烈碰撞成为电 1776
第五卷 时则训——适应自然变化的法则 1776
94.东风解冻 万物复苏 1779
95.天降雨水 桃李开花 1780
96.彩虹初现 浮萍始生 1781
97.春麦成熟 青蛙鸣叫 1783
98.鹿角脱落 百舌无声 1784
99.凉风习习 雏鹰飞行 1785
100.青蝉振动薄翼 雄鹰捕杀飞禽 1786
101.燕子南归 群鸟展翅 1788
102.大雁北方来 秋菊黄花开 1789
103.河水结冰 大地封冻 1791
104.芸香萌芽 蚯蚓屈结 1792
105.喜鹊筑巢 家鸡下蛋 1794
106.雪霜聚集 流沙沉羽 1795
107.仲春播种 季秋收获 1797
108.春天是圆规 秋天是方矩 1798
第六卷 览冥训——大自然和人类万物的关系 1798
109.乐师奏白雪 武王伐商纣 1800
110.蒲且高空捕鸟 詹何深渊饵鱼 1802
111.蚕吐丝而商弦绝 鲸鱼死而彗星出 1802
112.磁石吸铁 葵花向阳 1803
113.池中小鱼 可见不可得 1804
114.青龙腾升 凤凰翱翔 1805
115.钳且驾驭 雷电奔驰 1806
116.凤凰翔于庭 麒麟游于郊 1807
117.女娲补天 功被九州 1807
118.夏桀昏庸无道 青山变成秃岭 1808
119.七雄并据 生灵涂炭 1809
120.求火不如钻燧 取水不如掘井 1810
第七卷 精神训——探究精神、形体的产生 1810
121.阴阳为纲 四时为纪 1812
122.天有风雨寒暑 人有取舍喜怒 1813
123.求多而少得 见大而知小 1814
124.五色乱目 五味乱口 1815
125.天地运而相通 万物总而为一 1816
126.因时以安其位 当世而乐其业 1817
127.心是形之主 神是心之宝 1818
128.形若槁木 心似死灰 1818
129.身轻天下 变化同一 1820
130.黄龙背负小舟 禹王笑意吟吟 1821
131.至贵不依赖爵禄 至富不依赖财产 1823
132.饿了吃饭 渴了喝水 1824
133.返归自然 摒除巧诈 1825
134.君子固穷 安贫乐道 1826
135.抱薪救火 扬汤止沸 1827
第八卷 本经训——讨论治国的根本常法 1827
136.形体同天地相通 精神与阴阳共存 1829
137.杀鸡取卵 开蚌取珠 1830
138.春衰秋荣 冬雷夏霜 1831
139.德丧然后仁生 行失然后义生 1833
140.苍颉著书 伯益打井 1833
141.胸怀包容四海 德泽延及后世 1834
142.长幼有序 万民欢腾 1835
143.殊事同旨 异路同归 1836
144.光辉与日月并重 精灵和鬼神融洽 1837
145.神明藏于无形 精神反于至真 1839
146.太阳黯淡无光 大地荒芜贫瘠 1840
147.木梁不加雕琢 金玉不加镂刻 1841
148.上下同心协力 君臣和睦相处 1842
第九卷 主术训——主术乃治天下之道 1842
149.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1845
150.神不驰胸中 智不出四域 1847
151.水浊则鱼? 政苛而民乱 1848
152.皋陶哑而为大理 师旷瞎而为太宰 1849
153.四海集祥云 千里淋甘雨 1850
154.舟浮于水中 车行于陆上 1851
155.智不足治九州 勇不足持天下 1852
156.千人之群无绝梁 万人之聚无废功 1853
157.与其誉尧毁桀 不如反修其道 1854
158.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知天道 1855
159.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1856
160.一人行善 天下受益 1857
161.言不过其实 行不逾其法 1858
162.不赏无功之臣 不忠无德之君 1859
163.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860
164.非淡泊无以明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1862
165.贤者尽其智 不肖者竭其力 1863
166.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64
167.有术则制人 无术则制于人 1866
168.无为而有操持 有为而无爱好 1867
169.枝不得大于干 末不得强于本 1868
170.顺道者昌 逆道者亡 1870
171.男耕女织 琴瑟和谐 1871
172.民以食为天 君以国为本 1872
173.尧为善而众善至 桀为非而众非来 1873
174.心欲小而志欲大 智欲圆而行欲方 1874
175.行不妄为 择善而后从之 1875
176.智者先忤后合 愚者乐始哀终 1877
177.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