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学科演进的脉向与社会科学的空间思维 1
1 绪论 1
1.1 概述 3
1.1.1 选题缘由:彷徨与兴奋同在 3
1.1.2 选题意义:知识增进与现实需求 4
1.1.3 主要概念界定 5
1.1.4 理论基础 13
1.2 研究目标、方法、对象区域及章节结构 18
1.2.1 研究目标 18
1.2.2 研究方法 19
1.2.3 对象区域 20
1.2.4 章节结构 21
2 研究述评 23
2.1 国外研究述评 25
2.1.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研究综述 26
2.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 27
2.2 国内研究述评 30
2.2.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研究综述 31
2.2.2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 35
2.3 领域展望 42
2.3.1 论题的“外围空间” 43
2.3.2 论题的“内部地图” 43
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演变 47
3.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测度指标 49
3.1.1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49
3.1.2 高等教育人口密度 50
3.1.3 高等教育人口重心 50
3.1.4 高等教育人口性别系数 51
3.1.5 高等教育人口集中指数 52
3.2 不同时点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 52
3.2.1 1964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 53
3.2.2 1982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 58
3.2.3 199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 64
3.2.4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 70
3.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演变的动态过程 75
3.3.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演变的单指标分析 76
3.3.2 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 99
4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成因 109
4.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理论思考 111
4.1.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影响因素 111
4.1.2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关系 132
4.2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133
4.2.1 自然环境 134
4.2.2 经济条件 147
4.2.3 教育因素 153
4.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综合考察 156
4.3.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回归分析 157
4.3.2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间接因素说明 159
4.3.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通径分析 160
5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评价 163
5.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评价标准 165
5.1.1 相关领域研究的评价标准述评 165
5.1.2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评价标准 171
5.2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过程评价 175
5.2.1 指标说明与具体算法 175
5.2.2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过程评价 178
5.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合理性评价 182
5.3.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影响因素的贡献度测算 183
5.3.2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合理性评价 190
结语 196
参考文献 201
附录 本书的基础数据 211
后记 235
表3.2.1 196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 54
表3.2.2 196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的分布 55
表3.2.3 1964年中国大陆南北、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人口分布 57
表3.2.4 1982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 60
表3.2.5 1982年中国大陆南北、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人口分布 64
表3.2.6 199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 65
表3.2.7 1990年中国大陆南北、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人口分布 69
表3.2.8 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 70
表3.2.9 2000年中国大陆南北、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人口分布 75
表3.3.1 1964~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集中指数 76
表3.3.2 中国大陆各省域省会城市的经纬度坐标 78
表3.3.3 1964~200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规模及其位次变动 80
表3.3.4 1964~200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规模顺序分布模型 81
表3.3.5 1964~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规模排序的“中心极”省域 82
表3.3.6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区域高等教育人口占总规模比例的分布变动 85
表3.3.7 1964~200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密度顺序分布模型 86
表3.3.8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区域高等教育密度的分布变动 88
表3.3.9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增长的分布变动 90
表3.3.10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增长变动的排序 92
表3.3.11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及其位次变动 94
表3.3.12 1982~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性别系数及其位次变动 96
表3.3.13 高等教育人口的指标体系 100
表3.3.14 1964~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因子分析结果 100
表3.3.15 1964~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的综合因子得分 101
表3.3.16 1964~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综合因子得分的分类 105
表4.1.1 已有文献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思路 112
表4.1.2 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行业构成 124
表4.1.3 各阶层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129
表4.2.1 中国大陆各省域省会城市的海拔及1964~2000年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135
表4.2.2 1964~2000年不同海拔高度下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136
表4.2.3 1964~2000年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海拔高度的相关系数 136
表4.2.4 中国三大地带不同海拔高度区域所占比例 136
表4.2.5 1991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地貌类型数据 138
表4.2.6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地貌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相关系数 139
表4.2.7 1991年中国大陆各省域耕地质量等级数据 141
表4.2.8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耕地质量等级的相关系数 142
表4.2.9 中国大陆各省域离海岸线的距离 143
表4.2.10 1964~2000年不同海岸线距离下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144
表4.2.11 1964~2000年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海岸线距离的相关系数 145
表4.2.12 1964~2000年中国大陆三地带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145
表4.2.13 不同年份中国大陆各省域运输线路长度 146
表4.2.14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交通因素的相关系数 147
表4.2.15 不同年份中国大陆各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148
表4.2.16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 150
表4.2.17 不同年份中国大陆各省域的经济产业结构 151
表4.2.18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关系数 152
表4.2.19 不同年份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154
表4.2.20 不同年份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高等教育因素的相关系数 156
表4.3.1 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各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58
表4.3.2 各影响因素的通径系数与相关系数 161
表5.1.1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评价测度指标 172
表5.1.2 国际通用基尼系数评判标准 174
表5.2.1 不同测度指标的高等教育人口基尼系数 178
表5.3.1 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的高等教育人口容量 184
表5.3.2 高等教育人口与教育、经济及其综合因素的调和指数判断标准 191
表5.3.3 2000中国大陆各省域和区域的高等教育人口调和指数及其等级 196
表5.3.4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区域分布的合理程度 195
图2.3.1 论题的“外围空间”与“内部地图” 44
图3.2.1 196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全国均值比较 54
图3.2.2 196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占高等教育总人口的比例 56
图3.2.3 1964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模式 56
图3.2.4 1982年分性别t1的省域分布模式 59
图3.2.5 1982年分性别t2的省域分布模式 61
图3.2.6 1982年r1和r2的省域分布模式 61
图3.2.7 1982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占高等教育总人口的比例 63
图3.2.8 1982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分布 63
图3.2.9 1990年分性别t1的省域分布模式 65
图3.2.10 1990年分性别t2的省域分布模式 66
图3.2.11 1990年r1和r2的省域分布模式 67
图3.2.12 199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占高等教育总人口的比例 68
图3.2.13 199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城乡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分布 69
图3.2.14 2000年分性别t1的省域分布模式 71
图3.2.15 2000年分性别t2的省域分布模式 72
图3.2.16 2000年r1和r2的省域分布模式 73
图3.2.17 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年龄金字塔 74
图3.3.1 1964~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集中指数变动趋势 77
图3.3.2 1964~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重心的变动轨迹 79
图3.3.3 1964~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规模序位差的频数分布 85
图3.3.4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规模的分布 86
图3.3.5 1964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的分布 88
图3.3.6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的分布 89
图3.3.7 1964~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增长量的分布模式 91
图3.3.8 1964~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增长率的分布模式 93
图3.3.9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分布模式 98
图3.3.10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性别系数的分布模式 98
图3.3.11 1964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综合因子得分的分布模式 103
图3.3.12 1982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综合因子得分的分布模式 103
图3.3.13 199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综合因子得分的分布模式 104
图3.3.14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综合因子得分的分布模式 104
图4.1.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示意图 114
图4.1.2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关系的示意图 132
图4.2.1 中国大陆三大地带不同海拔高度区域所占比例图 137
图4.2.2 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GDP占全国总GDP比重的分布 150
图4.2.3 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域高等学校数量的分布 155
图4.3.1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示意图 157
图5.1.1 1986~2005年中国大陆东中西部高等院校的分布 169
图5.2.1 1964~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指标的基尼系数变化 179
图5.2.2 1982~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指标的基尼系数变化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