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背景和条件 10
第一节 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10
一、清代以前汉族进入广西历史概述 10
二、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12
(一)清代广西的移民垦殖运动 13
(二)清代广西商品经济的发展 18
(三)清代广西人口的变化及汉人入桂 22
第二节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主观保障 30
一、改土归流——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地域障碍的逐渐消除 31
二、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心理障碍的逐渐消除 34
(一)清廷对苗汉交往控制的放松 34
(二)绥化政策的大力推行 36
(三)教育的发展 37
三、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主体保障的加强 39
(一)对广西苗疆与烟瘴官的优抚 39
(二)教职的设置与优待 45
第三节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客观保障 49
一、清代广西气候环境的改善 49
二、清代广西交通的发展 52
(一)清代广西道路交通的改善 52
(二)清代广西内河航运的兴盛 56
第二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主体 59
第一节 汉族官吏与文化传播 60
一、清代入桂汉族官吏 60
二、入桂汉族官吏文化传播活动 63
第二节 广西本土人物与汉文化传播 68
一、广西本土汉族文人与文化传播 68
二、清代广西少数民族文人的崛起 71
(一)从为官到从教——自觉的文化传播者 74
(二)广西少数民族文人的传播倾向 82
第三节 汉军士卒与军流遣犯 84
一、汉军士卒 85
二、军流遣犯 90
第四节 自发流移的汉民 93
一、流民 93
二、商人及经济移民 95
(一)从事矿业生产贸易的汉人 97
(二)从事谷米贸易的商人 99
(三)从事盐业贸易的商人 102
(四)从事边境贸易的汉人 103
三、关于“汉奸”问题 106
四、清代移民入桂对传播汉文化的作用 109
第三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方式(一) 111
第一节 书传与汉文化传播 111
一、清代与广西相关的著书修书活动 112
二、严查禁书 125
三、文字狱对广西的影响 129
四、《五种遗规》等对封建主流思想的传播 132
五、清代广西出版的趋向 135
(一)清代以前广西的刻书业 135
(二)清代广西的刻书业 136
第二节 石刻与汉文化传播 143
一、弘扬学校教育的石刻碑文 143
二、传播社会教育的石刻碑文 147
(一)祠庙碑文 147
(二)政绩碑文 151
(三)平蛮纪功碑文 151
(四)寺观碑文 152
(五)禁革碑文 153
(六)题名碑 154
第三节 会馆与汉文化传播 155
一、清代广西各地会馆的创建情况 156
(一)桂东地区 156
(二)桂南地区 157
(三)桂西地区 158
(四)桂北地区 159
(五)桂中地区 160
二、会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161
第四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方式(二) 167
第一节 坛庙祀典与汉文化传播 168
一、清代广西主要的坛庙与祀典 168
(一)社稷坛祀典 169
(二)文庙祀典 170
(三)先农坛祀典 172
(四)忠义、节孝二祠 173
(五)名宦乡贤祠 173
(六)关帝庙祀典 173
二、清代广西各地的坛庙概况 174
(一)桂林府 175
(二)柳州府 176
(三)庆远府 177
(四)思恩府 178
(五)泗城府 179
(六)平乐府 179
(七)梧州府 180
(八)浔州府 181
(九)南宁府 181
(十)太平府 182
(十一)镇安府 184
三、清代官方对广西祀典的经费支持 185
四、立坊与旌表 187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汉文化传播 190
一、官学与汉文化传播 192
(一)学额 195
(二)官学的传播内容 196
二、书院与汉文化传播 197
(一)清代广西的书院 197
(二)书院的传播内容 201
(三)文人与书院讲学 203
三、私塾、义学、社学与汉文化传播 210
(一)私塾 211
(二)义学 212
(三)社学 214
四、民族教育的发展 215
(一)大力推广少数民族的启蒙教育 215
(二)以落籍留教为条件准外籍在土属应试 217
(三)土司地区官学的起步及苗瑶学额的设立 218
(四)放宽土司地区的科举应试条件 220
第三节 清代广西的文学传播 222
一、清代广西文人与外省文人的师友传承 222
二、桐城文派在广西的传播 226
三、性灵诗派在广西的传播 231
(一)性灵派主将袁枚对广西诗坛的号召与影响 232
(二)性灵派副将赵翼与广西 235
四、高密诗派在广西的传播 236
第五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内容 240
第一节 清代汉族习俗在广西的传播 241
一、清代汉族民俗在广西的传播 241
(一)礼仪民俗的传播 242
(二)物质民俗的传播 257
(三)岁时民俗的传播 260
二、清代统治者对广西移风易俗的举措 264
(一)清代统治者对广西少数民族风俗的态度 265
(二)婚俗方面的移易 267
(三)葬俗方面的移易 270
(四)其他风俗的移易 272
三、生产习俗的传播 273
(一)多种农作物的引入 274
(二)汉族农耕方式的影响 280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 282
一、佛道的传播 282
(一)佛教的传播 282
(二)道教的传播 287
二、佛道传播促进本土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291
三、清朝对宗教传播的态度及对广西的影响 293
(一)对僧道的管理 293
(二)顺康雍三朝对佛道的态度 294
(三)僧道度牒制度 295
(四)“邪教”、”会党“之禁 298
第三节 艺术的多渠道传播 304
一、清代广西汉族戏剧的形成与传播 305
(一)桂剧的形成与传播 305
(二)彩调剧的形成与传播 306
(三)邕剧的形成与传播 307
(四)粤剧的传播 308
(五)采茶戏的形成与传播 310
(六)丝弦戏及其他戏剧形式的形成与传播 311
二、清代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与汉文化传播 313
三、曲艺的传播 315
四、清代广西文艺兴盛的原因探讨 317
第六章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影响 324
第一节 清代汉文化传播对广西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 326
一、广西少数民族汉化程度的加深 326
二、广西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域差异 329
(一)桂东地区 330
(二)桂北地区 331
(三)桂南地区 331
(四)桂中地区 332
(五)桂西地区 333
三、广西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斗争的可能性加大 333
第二节 清代汉文化传播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335
一、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理念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335
二、清代广西少数民族商品意识的萌芽——以大瑶山经济发展为例 337
第三节 清代汉文化传播对广西文化的影响 340
一、清代广西文化的变迁 341
(一)清代广西文化的变迁与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 342
(二)清代广西文化的变迁受广西民族人口的“量”和环境的影响 343
(三)清代广西文化的变迁受民族间通婚的影响 344
二、清代广西文化的特点 345
(一)信仰多元化 345
(二)语言多元化并存——汉语方言区基本定型 351
(三)文人队伍的壮大与齐整 355
(四)文化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360
第四节 清代广西各族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 362
一、清代广西壮族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 362
二、清代广西瑶族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 363
(一)教育方面 363
(二)通婚情况 364
(三)信仰习俗方面 365
(四)经济交往方面 366
(五)生活习俗方面 368
三、清代广西苗、侗、仫佬等民族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 369
(一)苗族 369
(二)侗族 370
(三)仫佬族 371
(四)仡佬族 373
(五)彝族 373
(六)回族 374
(七)毛南族 374
(八)京族 375
参考文献 377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