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序与图序 1
度量衡与货币换算 1
第1章 导论 1
农业政治 2
超越新古典的复兴 4
制度 5
政府 7
把国家找回来 9
一种统一的视角 10
“思想实验”:关于方法的注释 14
第2章 革命的需求:茅茅运动的农业起源 17
案例研究 17
部族模型 20
禀赋、价值与制度 22
西侧的非法占地者 27
殖民过程 27
新制度的创造 31
经济转型 35
生产外部性 37
政治斗争 38
小结 40
东侧的保留地 41
分配性结果 44
转向茅茅运动 47
结论 49
第2章 附录 亲属制与社会分层 59
模型 59
启示 61
肯尼亚内部的差异 61
跨国差异 62
结论 63
第3章 物质利益与政治偏好:政治冲突的农业起源 65
转型的政治:概述 67
物质利益的塑造:“部族”权利要求的制度起源 68
非洲人的行政管理结构 68
选举体系 69
经济利益与党派联盟 71
最初的竞争 73
合作的激励 74
经济利益与制度偏好 75
土地安置与暴力威胁 80
官僚机构 80
代议机构 83
暴力威胁 84
冲突扩散 85
激进主义 89
不平等的源头 90
政治竞争的结构 92
议会的政治竞争 94
结论 98
第4章 制度结构、农业发展与政治冲突 103
经济制度的起源 103
资本的角色 104
信息成本与质量问题 109
规模经济 114
讨论 120
肯尼亚农业中的产业斗争 120
市场之上的斗争 120
经济制度的政治学 124
掠夺的政治 127
结论 132
制度 132
农业政治 134
肯尼亚政治生活的转变 135
第5章 从干旱到饥荒:生存危机的动态 137
政治背景 137
转化的决定因素 140
干旱的强度 141
干旱面前的脆弱性 141
干旱与饥荒的制度连接 144
一个有意义的谜题 144
解答谜题 148
玉米业的基本结构 149
玉米局的动态 153
丰收的突然降临 154
饥馑的突然降临 157
政策调整 159
额外的证据 160
政策导致的粮食周期? 160
政治生存 162
结论 166
第5章 附录 收购中心计划 167
第6章 粮食危机的政治 175
共性 175
差异 178
合作社的农村:小农场主的土地 178
组织化的竞争:大型农场的农村 183
政治家的农村 188
缔造地方联盟 194
结论 196
第6章附录 梅鲁的饥荒,1984年8月 197
开端 197
背景 198
第7章 结论 207
译者后记 217
地图2.1叛乱的地区 20
表2.1基库尤族的社会与政治长老会 25
表2.2早期的土地持有情况 28
表2.3斯鲁伊特样本中的收入与教育关系 47
表2.4分收入的平均土地禀赋 47
表2.5男性中的平均收入与起誓数量 48
表2.6分收入的拘留状况,20世纪50年代晚期 49
地图3.1肯尼亚殖民时期的族群 72
表3.1族群人口,1969年 73
图3.1农业生产剖面图 77
表3.2上市交易的总产出,1969年 78
表3.3议会投票,1963—1968年 94
图3.2议会中的斡旋 96
表5.1因变量:粮食储备的变化 145
表5.2因变量:玉米局的收购量 145
表5.3因变量:玉米局的销售量 146
图5.1周平均收购量,1981—1984年 147
图5.2周平均销售量,1981—1984年 147
图5.3周平均储备量,1981—1984年 148
表5.4因变量:进口量 149
表5.5玉米产量的分布情况,分省、分农场类型,1981—1982年 150
表5.6玉米产业的概况 151
表5A.1收购中心的数量,1982年 167
表5A.2各组农场主之间的行为比较 170
表5A.3不同年代间行为的比较 171
表5A.4估计的相关系数 172
图6.1以收购谷物袋数为自变量的收购中心成本函数 193
表6A.1农业生产估计,梅鲁区,1984年 199
表6A.2梅鲁区国家谷物和农产品局储备量,1984年 201
图6A.1牲畜的价格变化,1983—1984年 203
表6A.3医院儿科住院的病人:梅鲁区医院,1982—1984年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