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
第十章 翻身和“戏改” 3
一 解放了,翻身了 3
二 改人:学习和训练 9
三 改制:共和班与民主评议 18
四 改戏:禁戏和禁戏的原则 28
五 解放新戏 36
六 移步不换形 46
第十一章 纠偏和“五·五”指示 60
一 演出市场渐显萧条 60
二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68
三 百花齐放 74
四 反历史主义 78
五 “五·五指示”的颁布 86
六 剧团登记 91
第十二章 戏曲会演和话剧观摩 108
一 全国戏曲会演 108
二 粤剧遭遇打击 120
三 北京人艺与《龙须沟》 124
四 全国话剧观摩演出 129
第十三章 打破清规戒律 137
一 《十五贯》和《搜书院》 137
二 演出剧目贫乏 146
三 三大德政 157
四 开放禁戏 163
第四编小结 169
第五编 歌颂“大跃进”,回忆革命史 175
第十四章 “大跃进” 175
一 不演坏戏 175
二 放卫星 185
三 《茶馆》和《朝阳沟》 197
四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 206
第十五章 三并举 218
一 两条腿走路 218
二 新剧种运动 222
三 卧薪尝胆 231
四 从“大跃进”到紧缩 236
第十六章 大演十三年 250
一 翻箱底与吐苦水 250
二 广州会议 258
三 停演“鬼戏” 264
四 《千万不要忘记》 273
第五编小结 281
第六编 高大全,三突出 285
第十七章 现代戏与封资修 285
一 华东话剧观摩演出 285
二 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 292
三 京剧革命 301
四 《海瑞罢官》 308
第十八章 八个“样板戏” 317
一 旗手江青 317
二 老舍沉湖 327
三 演革命戏,做革命人 333
四 《智取威虎山》 341
五 《沙家浜》与《红灯记》 347
第十九章 “样板戏”之后 359
一 移植“样板戏” 359
二 《杜鹃山》 367
三 后样板戏创作 373
四 《曙光》和《丹心谱》 380
五 《大风歌》 384
第六编小结 389
楔子:台港戏剧的发展 391
第七编 回到“十七年”,面向新世纪 401
第二十章 回到“十七年” 401
一 传统剧目回归 401
二 伤痕与黑幕 414
三 《四郎探母》 429
四 回到“十七年” 435
第二十一章 戏剧的危机与振兴 445
一 危机悄悄来临 445
二 振兴川剧 453
三 《绝对信号》和《车站》 466
四 戏剧批评的回归 478
五 《曹操与杨修》 486
第二十二章 多元的九十年代 491
一 小百花与《西厢记》 491
二 小剧场与商业 498
三 戏剧节、评奖与剧团体制 506
四 《董生与李氏》 511
五 《骆驼祥子》与现代戏的新开拓 514
六 世纪末的骚动 519
第七编小结 526
回眸与前瞻 528
后记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