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作出新贡献&陈奎元 1
从中国工业化的视角解读中国当代史 3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 3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 30
关于在国史研究中如何正确评价计划经济的几点思考 51
研究“三农”问题的出发点 59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63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成果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88
陈云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04
陈云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121
江泽民同志关于宏观调控思想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141
全面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及其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16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 167
邓小平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 189
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198
胡乔木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3
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36
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相互关系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50
中国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核心 27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与发展 292
争取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伟大胜利——为共和国光辉的50年而作 295
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整体 304
能否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313
菲力普·肖特著《毛泽东传》中文版序言 316
加强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 321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321
关于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349
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与中国现代史三者关系的思考 358
警惕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断限问题上的“理论陷阱” 361
用邓小平研究推动国史研究的发展 365
缅怀王震对国史研究事业的贡献 368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口述史学 373
积极促进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工作的联合 377
高度重视当代国外中国学的研究 37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 387
“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 387
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90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404
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纪念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 414
学习范老治学精神,继承范老未竟事业——纪念范文澜先生诞辰110周年 421
顾颉刚先生治学生涯的启示——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425
后记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