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利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0109619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例结合。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民法概述 3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3

一、民法的语源 3

二、民法的两种含义 4

三、我国民法的概念 7

第二节 民法的性质 8

一、民法是私法 8

二、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11

三、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13

四、民法是权利法 14

五、民法主要是实体法 15

第三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16

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16

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7

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20

第四节 民法与商法 22

一、商法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22

二、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23

第五节 民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25

一、民法和行政法 25

二、民法和经济法 26

三、民法和劳动法 28

四、民法和社会法 29

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 30

一、宪法 30

二、民事法律 30

三、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31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31

五、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31

六、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2

七、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33

第七节 民法典的体系 33

第二章 民法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36

第一节 西方古代民法 36

一、罗马法 36

二、日耳曼法 37

第二节 西方近代民法 38

第三节 西方现代民法 40

第四节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及未来 43

一、我国古代和近代民法的发展 43

二、新中国民事立法的发展 44

第三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47

第一节 平等原则 47

一、平等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47

二、平等原则的内容 48

第二节 意思自治原则 49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 49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 50

三、对意思自治的限制 51

第三节 公平原则 52

一、公平原则的概念 52

二、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53

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 54

一、诚信原则的历史发展 54

二、诚信原则的功能 55

第五节 公序良俗原则 57

第四章 民法的适用 60

第一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 60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60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61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62

第二节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62

一、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原则 63

二、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 64

三、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原则 64

四、法律文本优先于法律解释规则 66

五、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66

第三节 民法的解释 67

一、民法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67

二、狭义的民法解释方法 68

三、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 72

第四节 民法案例分析方法 75

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75

二、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76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 78

第二编 民事法律关系 81

第五章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81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原理 81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81

二、民事法律关系在民法体系构建中的意义 83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84

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8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85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86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86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86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87

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88

一、客体的概念 88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89

第六章 民事权利 91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念 91

第二节 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的权利 94

第三节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95

一、支配权 96

二、请求权 97

三、抗辩权 101

四、形成权 103

第四节 民事权利的其他分类 106

一、绝对权和相对权 106

二、主权利和从权利 107

三、既得权与期待权 108

第五节 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变动 109

一、民事权利的取得 109

二、民事权利的变更 110

三、民事权利的消灭 111

第六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 111

一、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要性 111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的原则 112

第七节 民事权利的保护 114

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 114

二、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 116

第七章 民事权利的客体——物 118

第一节 物的概念和特征 118

第二节 物的分类 119

第三编 民事主体 127

第八章 民事主体与权利能力 127

第一节 民事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127

第二节 权利能力制度 128

一、权利能力的概念 128

二、权利能力与权利 130

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31

四、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上的当事人能力 132

五、非法人团体的主体资格问题 132

第九章 自然人 135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35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点 135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136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138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40

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点 140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140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41

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144

五、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144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45

一、宣告失踪 145

二、宣告死亡 146

第四节 监护 149

一、监护的概念和意义 149

二、监护的性质 150

三、监护的分类 151

四、监护人的职责 153

五、监护的终止 154

第五节 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住所 155

一、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155

二、自然人的住所 156

第十章 法人 158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和法人的条件 158

第二节 法人的性质 159

第三节 法人的分类 162

一、公法人和私法人 162

二、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162

三、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 163

四、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164

第四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67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67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68

三、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 171

第五节 法人的设立 172

一、法人的设立条件 172

二、法人设立的程序 174

三、法人的章程 175

四、设立中的法人 176

第六节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人的机关 177

一、法定代表人 177

二、法人的机关 179

三、法人的分支机构 179

第七节 法人的终止 180

一、法人终止的原因 180

二、法人清算 181

第八节 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 184

一、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 184

二、关于法人人格的否认 185

第九节 基金会法人和基金法人 186

一、基金会法人 186

二、基金法人 187

第十节 合作社法人 189

第十一章 合伙 191

第一节 合伙的概念 191

一、合伙的概念 191

二、合伙的法律关系及企业型合伙的法律特征 192

三、合伙与法人的区别 192

第二节 合伙的分类 193

一、企业型合伙与合同型合伙 193

二、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 194

三、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 194

四、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 195

第三节 普通合伙企业 196

一、普通合伙企业概述 196

二、合伙人的出资与合伙财产 197

三、合伙债务 198

四、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 201

五、入伙和退伙 203

六、合伙企业的终止 206

七、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208

第四节 有限合伙企业 209

第十二章 国家 212

第一节 国家的民事法律地位 212

第二节 国家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15

第四编 法律行为制度 219

第十三章 法律行为制度概述 219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219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222

一、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共同法律行为 222

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223

三、诺成法律行为与实践法律行为 224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225

五、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225

六、独立法律行为和辅助法律行为 226

七、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226

八、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227

第十四章 意思表示 229

第一节 意思表示的概念 229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229

二、意思表示的阶段 230

第二节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233

第三节 意思表示的发出和到达 234

一、意思表示的发出 234

二、意思表示的到达 235

三、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 236

四、意思表示的生效 237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237

一、意思表示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237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规则 238

第十五章 法律行为的效力 242

第一节 法律行为生效的概念和特征 242

一、法律行为生效的概念 242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243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244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44

二、意思表示真实 246

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46

第三节 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247

一、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248

二、无效的民事行为 250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52

第四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256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256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260

第五编 代理制度 265

第十六章 代理制度概述 265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65

第二节 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66

一、代理与委托 266

二、代理与行纪 267

三、代理和居间 268

四、代理与使者 269

第三节 代理的分类 269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269

二、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272

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274

四、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 275

五、本代理和复代理 275

第四节 代理权 278

一、代理权的概念 278

二、授权行为 279

三、授权不明及其责任 281

第五节 代理权的行使 282

一、一般原则 282

二、代理权滥用的禁止 284

第六节 代理行为及其效果 285

一、代理行为的性质 285

二、代理行为的生效要件 286

三、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 287

四、代理人的责任 288

第七节 代理权的消灭 289

一、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 289

二、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终止原因 290

第十七章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292

第一节 无权代理概述 292

第二节 表见代理 293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 293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294

三、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 295

第三节 狭义的无权代理 296

一、狭义的无权代理的概念 296

二、狭义的无权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97

三、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298

四、狭义无权代理的效力 299

五、狭义无权代理人的责任 301

第六编 民事责任 305

第十八章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理 305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 305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305

二、民事责任与其他性质责任的区别 306

三、民事责任制度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 306

第二节 民事责任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307

一、民事责任与债务 307

二、民事责任与民事制裁 309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309

一、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309

二、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公平责任 310

三、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 311

四、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312

第四节 民事责任的竞合 312

一、广义的责任竞合 312

二、狭义的责任竞合 313

第五节 民事责任聚合 315

一、民事责任聚合的概念和特征 315

二、民事责任聚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317

第六节 民事责任形式 318

一、停止侵害 318

二、排除妨碍 318

三、消除危险 319

四、返还财产 319

五、恢复原状 319

六、赔偿损失 320

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20

八、赔礼道歉 320

第七编 时效和期间 325

第十九章 时效制度概述 325

第一节 时效的概念和功能 325

一、时效制度的概念 325

二、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 326

三、时效制度的功能 327

第二节 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 328

第二十章 诉讼时效 331

第一节 诉讼时效的概述 331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331

二、诉讼时效规定的援引 333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335

一、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债权请求权 335

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336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分类 338

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339

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339

三、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340

第四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341

一、诉讼时效期间及其起算 341

二、诉讼时效起算的各种特殊情形 342

第五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和延长 345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345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350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353

第六节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后果 353

一、关于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的立法主义 353

二、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 355

三、义务人的自愿履行 357

四、时效利益的抛弃 358

第二十一章 期间与期日 361

第一节 期间的概念和分类 361

一、期间的概念 361

二、期间的分类 362

第二节 除斥期间 363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 363

二、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 364

第三节 期限的计算 366

主要参考书目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