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与中州文化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宛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2031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热的涌动,有关地域文化的论著不断推出。而随着探讨的深入,地域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势在必行。本书以中国古代的吴越与中州两个地域为典型进行比较,试图在地域文化研究中有所突破。

前言 1

上编 文化进程 3

第一章 各具风采 殊途同归——史前时期 3

第一节 独立发展的南北文化 3

一 中州:从裴李岗文化到龙山文化 3

二 东南: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 5

第二节 文明曙光 8

一 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农居生活 8

二 良渚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文明曙光 11

第二章 核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夏商周至东汉 17

第一节 中流砥柱与东南泽国 17

一 中州的正统文化 17

二 吴越文化之野 23

三 中州与吴越青铜文化之异同 27

第二节 汉代中州文化的辐射 35

一 中州文化的繁荣与影响 35

二 吴越的文化进步 39

第三章 分分合合中的文化消长——从两晋到隋唐 43

第一节 南北文化的对立与融通 43

一 “中州士大夫”与“东方人” 43

二 共同的道德标准 48

三 书籍流传与文化传播 50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交流 52

一 中州王者风范依旧 52

二 吴越发展迅速 55

三 特色鲜明的吴越国 63

四 中州与吴越的文学 70

第四章 交相辉映:两宋的南北文化传播与交流 83

第一节 园林艺术 84

一 中州园林 84

二 江南园林 89

第二节 绘画艺术 94

一 北宋中州绘画艺术 94

二 南宋江南绘画艺术 100

第三节 宋代儒学复兴与洛学南传 105

一 伊洛之先的江浙学者 106

二 伊洛之学与“永嘉九先生”的思想 110

三 南宋理学的变迁 112

四 宋末元初的浙东朱子学 120

第五章 明清工商业浪潮中的中州与吴越文化 123

第一节 中州文化的式微 123

一 工商业相对落后 123

二 “理学名区”的得与失 125

第二节 吴越文化的辉煌 127

一 工商业繁荣 127

二 科举昌盛 128

三 艺术灿烂 130

四 收藏之风盛行 132

五 私人藏书楼众多 134

下编 文化比较 143

第六章 移民与文化传播 143

第一节 “南人多是北人来”:北人南下 144

一 太伯奔吴与范蠡奔越 144

二 北人的三次大规模迁徙 147

第二节 南人北上 153

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 154

二 隋唐时期 155

三 北宋时期 156

第三节 移民与两地域文化交流与互动 158

一 矛盾与冲突 158

二 交流与融合 163

第七章 士林风尚 173

第一节 士人、士族、士族门阀——中州士人与士大夫精神的形成 174

一 先秦两汉的中州士人特点 174

二 “清白吏子孙”:东汉士族门阀的尊严 184

三 东汉党人与士大夫精神的形成 18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士风的激荡 193

一 吴越士人的崛起与机遇 193

二 两晋士人的心境 197

第三节 明清文化氛围与士风 200

一 中州士人的衰落 200

二 “士志于道”:从东汉党人到东林党人 202

三 江浙士人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214

四 文化专制与江浙士风 228

第八章 民风民俗 237

第一节 民风嬗变 238

一 “移风易俗”与中州民风 238

二 吴越民风的变迁 248

第二节 习俗信仰与家族文化 265

一 趋吉避凶的民众心理 265

二 同居共财的倡导与家族文化 270

第三节 生活习俗 278

一 宽衣褒带与“断发文身” 278

二 南米北面 283

三 “三间房子”与“小桥流水人家” 284

四 南船北车 291

第四节 节令习俗 292

一 节日习俗 292

二 南北习俗的传播 295

第九章 城镇文化 297

第一节 都城文化的开端与延续 298

一 “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299

二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305

三 东京梦华 315

四 “金陵帝王地” 318

五 “直把杭州作汴州” 320

六 都城文化的影响 323

第二节 市镇文化的兴盛与启示 326

一 古代社会早期的城市风貌 326

二 明清的河南城镇 330

三 吴越的市镇 340

四 苏州:“富贵风流之地” 344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