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阳泉市城区历史 1922-2007》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党史研究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7328349
  • 页数:4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记述了山西省阳泉市自1922年中共在该市的地方党组织——中共正太铁路阳泉支部诞生至上07年止的80余年中,中共阳泉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历经艰难困苦,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绩。

凡例 1

前言 1

第一编 阳泉市城区境内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1922年~1937年7月) 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环境和近代阳泉市城区境内人民革命斗争的兴起 3

第一节鸦片战争与境内人民的奋起抗争 3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 3

二、山西保矿运动的胜利和保晋公司的创立 5

第二节辛亥革命及其后境内的政治经济状况 9

一、孙中山视察境内,提出“以平定煤铸太行铁”的宏伟构想 9

二、保晋公司总部迁址境内和保晋铁厂的兴建 10

第三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2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2

第二章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14

第一节五四运动的影响 14

第二节产业工人的状况和工人运动在境内的兴起 15

一、产业工人的苦难生活 15

二、积极参与正太铁路全线大罢工 16

第三节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18

一、中共正太铁路阳泉支部的建立 18

二、中共阳泉支部的建立 21

第四节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在逆境中的苦斗 22

一、中共阳泉支部的艰苦斗争 22

二、中共阳泉市委在白色恐怖下的斗争 23

第三章 抗日爱国运动的兴起与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的重建 25

第一节抗日救亡运动在境内的兴起 25

一、阳泉正太铁路同人救国会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 25

二、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 26

第二节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的艰难重建 28

一、中共正太铁路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28

二、保晋铁厂党支部的建立 28

第三节党领导下的工人斗争 29

一、正太铁路总工会同黄色工会进行的斗争 29

二、保晋铁厂工人进行的罢工斗争 30

第二编 阳泉市城区境内党组织领导开展抗日斗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37年7月~1949年9月) 33

第四章 抗战局面的开创与阳泉镇的沦陷 33

第一节抗战初期的境内地方党组织 33

一、抗战爆发后境内的形势 33

二、党组织的调整和建立 34

第二节抗战动员高潮的掀起 36

一、八路军在境内的英勇抗战 36

二、正太铁路工人游击队的英勇抗战 37

第三节阳泉镇沦陷 37

一、日军对阳泉镇的军事占领 38

二、日军对阳泉镇伪军政的扶植和对反动帮会的利用 39

三、日军对阳泉镇的文化侵略 41

四、日军对阳泉镇的毒化政策 42

第五章 城区境内中共阳泉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在沦陷区的艰苦斗争 44

第一节党在沦陷区的方针与部署 44

第二节城市情报工作的加强与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46

一、城市情报工作的加强 46

二、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48

第三节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50

第四节全力投入百团大战 51

第六章 极端困难时期沦陷区的全面对敌斗争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4

第一节严峻困难局面的出现和党组织的应对措施 54

一、严峻困难局面的形成 54

二、党组织克服极端困难的主要对策 55

第二节沦陷区针锋相对的对敌斗争 56

一、阳泉铁厂工人针锋相对的斗争 56

二、反奴化、反毒化斗争 59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61

一、抗战形势的变化与阳泉镇沦陷区的任务 61

二、沦陷区工作的全面推进 62

三、配合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战略大反攻 63

第七章 争取和平民主与“中共创建第一城”在阳泉市城区境内的诞生 67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阎管区斗争的开展 67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67

二、中共阳泉和谈小组与阎锡山驻军的和平谈判 68

三、阳泉矿务局铁厂工人的反阎斗争 70

四、配合人民解放军狠狠打击阎锡山驻军 70

第二节正太战役的胜利和“中共创建第一城”在城区境内的诞生 71

一、正太战役的胜利和阳泉全境的解放 71

二、“中共创建第一城”在城区境内的诞生 73

第三节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和《人民日报》阳泉造纸厂迁址城区境内 76

一、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在城区境内 76

二、《人民日报》阳泉造纸厂在城区境内 77

第八章 阳泉市一、二、三区的建立和支援解放战争 78

第一节阳泉市一、二、三区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发展 78

一、阳泉市一、二、三区的建立 78

二、党组织的发展 79

第二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81

一、抗击自然灾害,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81

二、铲除旧社会残余势力,稳定社会秩序 82

三、发展工商业,努力恢复经济 82

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83

第三节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展开 84

一、按照《五四指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85

二、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指导的土地改革运动 86

第四节土地改革中进行的整党运动 87

一、对全区党组织的整顿 87

二、全区整党运动的成效 88

第五节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88

一、发展工矿业,制造弹药支援前线 88

二、扩军委员会的成立和全区参军热潮的掀起 89

三、支援解放区建设和开展战勤工作 90

第三编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9月) 93

第九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党的建设的加强 93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主改革运动 93

一、婚姻制度的改革和《婚姻法》的贯彻 93

二、司法改革运动的开展 96

第二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97

一、抗美援朝运动的掀起 97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进行 99

第三节过渡时期的整党整风运动 100

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党组织状况 100

二、干部整风和基层党组织的整顿 102

第十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04

第一节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104

一、没收官僚资本和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104

二、市场的稳定与物价的平抑 105

三、私营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财政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 107

第二节“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108

一、“三反”运动的开展 108

二、“五反”运动的推进 109

第三节社会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110

一、教育、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110

二、城市建设的推进 110

第十一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12

第一节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贯彻 112

第二节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 114

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 114

二、贯彻执行统购统销政策 116

第三节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117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17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18

第四节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9

一、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9

二、开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0

三、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1

第五节中共阳泉工矿区一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23

一、中共阳泉工矿区一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23

二、阳泉市一区和站上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24

三、肃反运动的进行 126

第四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年9月~1966年4月) 13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31

第一节中共八大路线的宣传贯彻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131

一、中共八大路线的宣传贯彻 131

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132

第二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 13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33

二、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 134

第三节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135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针的贯彻执行 135

二、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 136

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后果及其教训 137

第四节党的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138

一、整党整社工作的进行 138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 13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和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144

第一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144

一、“五反”运动的开展 144

二、“四清”运动的进行 146

三、“三清”工作的展开 147

第二节“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 148

一、大寨典型的出现和全区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148

二、全区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151

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52

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 152

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拓展 153

第四节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154

一、党的建设的改进和加强 154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156

第五编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59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动乱局势的发展 159

第一节“造反”运动的掀起和区委稳定局势的努力 159

一、“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展开 159

二、抗洪斗争中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162

三、红卫兵造反使动乱加剧 163

四、区委稳定局势的努力 165

第二节全面“夺权”和全区党组织的普遍瘫痪 166

一、“四·九”夺权和“八·二六”反夺权 166

二、派性、“派仗”引发的大规模群众性武斗冲突 167

第三节各级“革命委员会”的产生 168

一、全国煤炭会议解决阳泉问题及对全区的影响 168

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70

第十五章 动乱的反复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72

第一节“斗、批、改”运动的开展 172

一、“清队”和“一打三反”运动的展开 172

二、对文革路公社“红色娘子军”的评价 174

三、整党建党与政策落实工作 175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干部的下放 177

第二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各项事业的艰难前进 179

一、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党组织的恢复 179

二、“四好”单位、“五好”职工群众运动的开展 181

三、紧急战备时期的准备工作和民兵工作 182

四、全区经济在动乱中的曲折发展 184

五、从批林整风到批林批孔 187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189

一、农业学大寨方向的逆转和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的贯彻 189

二、昔阳经验的推广 191

三、开展普及大寨区运动 192

第四节“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 193

一、对大庆精神的学习贯彻 193

二、以大庆精神促进工业生产发展 194

第五节全面整顿工作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6

一、全面整顿方针的贯彻落实 196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掀起 197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9

第六编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6年10月~1982年8月) 203

第十六章 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 203

第一节“揭批清”运动的开展和冤假错案的初步平反 203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203

二、清查同“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 206

三、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始 207

第二节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区运动的进一步反思 208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211

一、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11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12

三、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13

第四节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215

第十七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与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展 217

第一节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217

一、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纠正清查扩大化 217

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的贯彻 220

第二节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理顺各方面社会关系 220

一、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220

二、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 221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恢复和加强 223

一、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设立 223

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恢复和作用的发挥 224

三、公、检、法、司机构的恢复与加强 224

第十八章 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党的建设的加强 226

第一节“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 226

一、贯彻“八字方针”的措施 226

二、企业改革的初步尝试 226

三、对区直企业的全面整顿 227

四、贯彻“八字方针”取得的成效 227

第二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228

第三节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加强 229

一、清查善终工作的完成 229

二、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230

三、《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贯彻执行 231

第四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时期战略目标的提出 233

第七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2年9月~1992年1月) 237

第十九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37

第一节中共十二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237

第二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铺开 238

一、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的出台 239

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240

三、普遍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240

四、区直企业的全面整顿 241

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242

六、“双增双节”运动的开展 242

第三节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243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 243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 243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24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245

二、人民政协工作的开展 245

三、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 246

第五节“六五”计划的完成和“七五”计划的制定 246

第二十章 全面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249

第一节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全面整党 249

一、认真搞好全国、全省整党试点单位的工作 249

二、全力做好第二期和第三期整党工作 250

第二节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51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2

第二十一章 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 254

第一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共十三大精神的贯彻 254

一、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54

二、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 255

三、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 256

第二节稳定经济,深化改革 257

一、深化区直企业改革 257

二、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 258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59

第三节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260

第二十二章 治理整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62

第一节经受1989年政治风波的考验 262

第二节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的贯彻 263

一、进一步治理整顿 263

二、进一步搞活区直企业 265

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66

第三节“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266

第二十三章 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268

第一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68

第二节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269

一、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269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 271

第八编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月~1997年9月) 275

第二十四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275

第一节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学习与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75

一、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 275

二、推动经济工作上新台阶 277

三、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80

第二节区直企业在改革中前进 281

一、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 281

二、变“船小好掉头”为“船大能冲浪”,走“向外围发展,接收亏损企业”的路子 282

第三节以街居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84

一、以街居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84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86

第四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加强 287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287

二、城市管理的加强 288

三、市容市貌的进一步改观 288

第五节对外开放的扩大 289

第六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290

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290

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292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 295

第七节“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制定 298

第二十五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党的建设的加强 302

第一节党政机构改革的稳步推进 302

第二节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完善 30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继续完善 303

二、人民政协工作的深入开展 305

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 307

第三节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加强 308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 308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09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11

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 312

第九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1997年9月~2002年11月) 317

第二十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经济发展 317

第一节中共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中共阳泉市城区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17

一、中共十五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317

二、中共阳泉市城区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18

第二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319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开展 319

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的形成 321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323

第三节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324

一、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324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326

第四节加快区直企业改制步伐 328

第五节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加强 331

一、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 331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加强 334

第六节社区建设的启动和实施 336

一、社区改革的启动 336

二、社区建设的推进 337

第七节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339

第二十七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341

第一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 341

第二节教育、科技事业的加快发展 342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342

二、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345

第三节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 346

一、文化事业的繁荣 346

二、文化环境的营造 347

三、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 349

四、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350

第四节“争杯夺旗”竞赛活动的开展 351

第五节“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352

第二十八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加强 355

第一节党政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 355

第二节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356

一、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56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357

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58

第三节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59

一、自上而下集中开展“三讲”教育 359

二、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2

三、开展党的作风建设调研活动 364

第四节党的建设的全面加强 365

第十编实施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11月~2007年12月) 371

第二十九章 昂首新世纪,奋力实现赶超 371

第一节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四新”局面 371

第二节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的召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见》的制定 373

一、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召开 37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见》的制定 374

第三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建设富裕、文明、生态、诚信新城区目标的提出 376

第四节夺取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 378

第三十章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81

第一节学习贯彻胡锦涛视察山西讲话精神 381

第二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382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快 382

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383

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85

第三节大力实施“三产强区”和“民营富区”战略 386

一、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提升创新第三产业 386

二、大力实施“民营富区”战略,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88

第四节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390

一、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 390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加强 390

第五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392

第六节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396

一、科技事业的发展 396

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97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 398

第七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400

第八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402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推进 402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403

第九节“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405

第三十一章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三城十区”建设的推进 410

第一节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 410

第二节中共阳泉市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建设“三城十区”战略的提出 411

第三节“三城十区”建设的启动实施 413

一、全区干部大会和“三城十区”建设誓师动员大会的召开 413

二、“三城十区”建设安排意见和考核办法的制定 416

三、“三城十区”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舆论造势 417

四、“三城十区”建设总结评估促进会议的召开 419

第四节“三城十区”建设的起步入轨和形成雏形 420

第三十二章 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29

第一节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429

一、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429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 433

三、党政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 435

第二节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活动 435

第三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43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437

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的充分发挥 440

三、社区民主建设的加强 442

四、社会安定团结的维护 443

第四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444

第五节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开创阳泉市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450

阳泉市城区建制沿革一览表(1947年~2007年) 457

历任区委书记简介 467

后记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