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与金融研究理念的更新和推进 1
第一节 尊重经典,梳理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二节 联系实际,着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7
第三节 紧跟前沿,密切关注不同时期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及其影响 17
第四节 树立学术理念:坚持指导思想,理顺逻辑思维,讲求研究方法 22
第五节 经济与金融研究的领域扩展与思维方式选择 35
第二章 公共品研究要有新视角,传统金融理论模式需要再认识 48
第一节 经典作家研究这一问题的视角 48
第二节 对公共品与对公共事物的共同需求的进一步认知 52
第三节 公共品的一部分必须由政府供给 55
第四节 公共品既能由政府提供,也能由私人提供 59
第五节 由政府提供公共品,其消费也有配给 61
第六节 公共品的供给与消费的差别性 63
第七节 传统金融理论模式需要再认识 65
第三章 人民币性质及中国货币需求与供给的考察 71
第一节 人民币是什么 71
第二节 要注重考察宏观货币需求 79
第三节 中国货币供给的特殊性 84
第四章 重新认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论和实践 90
第一节 要把货币过多与通货膨胀区别开来 90
第二节 以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作为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需要修正 97
第三节 不能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货币现象 102
第四节 存在无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10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和治理 113
第六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21
第五章 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的理论探索 127
第一节 考察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 127
第二节 正本清源虚拟资本 130
第三节 对虚拟经济进行系统的理论考察 141
第四节 关注当代虚拟经济的发展 146
第五节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使虚拟经济呈现独立性 151
第六章 评析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及金融安全 162
第一节 界定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及金融安全概念的内涵 163
第二节 确立多层次、跨学科的金融风险研究思路 165
第三节 深入揭示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 169
第四节 从多角度反思金融危机及分析应对危机架构建设 172
第五节 拓展对国家金融安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177
第六节 管控金融危机要审视金融制度及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 182
第七章 致力于金融领域的法治研究 189
第一节 金融研究必须与法学结合 189
第二节 要注重认知法律风险 192
第三节 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199
第四节 有了法律,不等于法治 207
第八章 探讨金融宏观调控与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及协调配合 211
第一节 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 213
第二节 怎样看待货币政策的松与紧 217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 220
第四节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 225
第五节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的再思考 238
第六节 学术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42
第九章 农村金融改革与制度建设构想 245
第一节 我国农村需要重塑合作金融 245
第二节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必须审时度势 254
第三节 农村金融模式选择,必须关注资金供求变化 259
第四节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建设县域金融 263
第五节 鼓励民间资本有条件地进入金融领域 268
第十章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理论及制度安排 275
第一节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社会背景 275
第二节 扶贫性金融的理论认识 282
第三节 扶贫性金融不等同于普惠金融 285
第四节 扶贫性金融的制度安排与运作模式 290
第五节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价值及其影响 297
第十一章 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03
第一节 要改变我国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局面 303
第一节 金融业发展的资源在于信用 306
第二节 金融业发展的要素不仅应有经济基础,更需要上层建筑——兼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 313
第三节 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要考察制度文化背景 324
第四节 民营银行生存空间和生命力 333
第五节 我国金融改革的绩效不要低估,也不能高估 339
第十二章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张 352
第一节 高屋建瓴:探索金融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定位 352
第二节 以史为鉴:重视思想学说史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355
第三节 特色鲜明:集合群智推进金融学科发展中的教材建设 356
第四节 别具一格:以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推动金融学科建设 358
第五节 与时俱进:以学术研究带动金融学科的进步 361
第六节 推陈出新: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金融学科发展 364
第七节 继往开来: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366
致谢 371
声明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