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身革命当八路 1
父母的教诲 2
家乡沦陷 6
四进学堂 8
月夜穿过青纱帐 12
革命的启蒙教育 15
第二章 从浴血鲁北到转战东南沿海 20
在转折年代入党 20
从初次带兵打仗到血洒黄庄 25
攻进济南府 33
在淮海大战的枪林弹雨里 37
打过长江去 42
上海柳行虎穴谈判 46
随十兵团进军福建 50
血与火的追思 52
第三章 军区机关里锻炼成长 60
相识周树部长 61
打好文化理论基础 67
努力钻研机关业务 71
上书“直谏” 76
将军的熏陶 82
第四章 在团和师的领导岗位上 89
到守备第九十四团任政委 89
省“革委”里的“毛孩子” 103
去“老字号”部队锤炼 106
干部问题上的几件事 110
第五章 在艰难和“惹眼”的日子里 113
召回军区出任干部部部长 113
任二十九军副政委的十三年 120
难以忘怀的非常时期 125
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点思索 133
第六章 履行使命守海防 138
跑遍福建沿海岛屿 138
警钟长鸣 145
在整顿中抓落实 153
扮演“红军政委” 158
围绕厦门特区驻军的争论 165
角屿岛上的炮声 170
第七章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173
领批《“571工程”纪要》 174
举办团以上干部读书班 179
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183
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187
提出“三个转变” 192
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199
第八章 抓好前线部队的心战教育 207
炮战·心战·反心战 208
高音喇叭与高空气球站 215
陪同邓大姐瞭望金门 220
第九章 在解放军高等学府里 225
一次正规的学习 225
经历党的历史性转折 230
遇到的二三件事 236
是学习也是考验 244
第十章 风雨之中讲真诚 246
选“九大”代表和“反复旧”的论争 247
不随风转舵 250
不同意把韩先楚定为“林彪死党” 256
皮定均司令员的最后嘱咐 258
一封电报的始末 262
建议免收军车过桥(路)费 266
第十一章 亲历百万大裁军 270
走上大区领导岗位 271
修订整编方案 272
合并好两大军区的机关和部队 278
组织“三区”部队移交 280
安排编余干部 282
建议作出加强纪律的决定 287
解决整编后的新问题 289
1992年的调整精简 293
第十二章 抓好整党工作 297
担任整党办公室主任 297
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299
搞好师以下单位整党 301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305
指导西南边境作战部队的整党 308
整党中受到的教育 309
第十三章 政治风波的回顾 311
用党中央精神稳定部队 313
组织部队进京戒严 316
参加中央军委打招呼会议 319
从“三个担心”到“三个放心” 321
搞好清查 323
反思后得出的“六个不得” 327
第十四章 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关系 331
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 332
关注和支持军事工作 338
正确处理军政工作关系 345
第十五章 打牢部队建设的基础 351
来自前线的调查报告 352
几起案件的教训 359
建设过硬的“一线指挥部” 363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371
把官兵的冷暖记在心上 380
第十六章 选好用好干部 394
下功夫“知人” 395
坚持“五湖四海” 397
培养年轻优秀干部 399
解决师团干部“卡脖子”的难题 401
认真贯彻干部工作“三个条例” 404
建立特困干部基金 409
为老干部解决困难 413
使用干部的几点思考 417
第十七章 下力气抓好典型 422
抓典型树标杆 422
推广时代英雄徐洪刚 429
宣扬典型的启迪 437
第十八章 维护军政军民团结 445
正视军民关系的新情况 446
协调解决“五大难题” 450
搞好“双拥共建” 457
第十九章 实践中学习当好“班长” 470
学习驾驭全局工作的本领 471
凝聚党委“一班人” 482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489
树立良好的“班长”形象 494
抓班子带队伍 498
第二十章 中央领导人的难忘接见 503
人民大会堂里见到毛主席 504
在泉城五次迎送邓小平同志 506
陪同江泽民同志视察济南战区 513
胡锦涛同志的接见 523
第二十一章离开军区领导岗位 530
履行中央委员职责 531
人民代表的使命 537
情系母亲河 543
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妻子 546
第二十二章 出国访问断想 555
发展确实是硬道理 556
立党旗帜不能丢 562
强国富民靠稳定 567
历史是一面镜子 575
第二十三章 不停的脚步 581
谏言中南海 581
实地参观“神舟四号”飞船发射 586
观摩中俄联合军演 589
奔波在社团组织里 596
笔墨写新篇 598
尾声:岁月的印记 608
后记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