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与佛教 3
《易》与《华严》 3
引言 3
《易》贯《华严》颂 4
河图与《华严》十方五十三参 6
洛书与《华严》九会七处 21
普贤行愿显微 32
《易》与《维摩诘经》 36
《易》与《观无量寿佛经》 46
《易》与《圆觉经》 49
《易》与唯识 53
[附]唯识三十颂 67
论大乘佛教 70
论十四无记 73
《安般守意经》讲解 75
道安注序讲解 75
康僧会注序讲解 79
安般守意的十二种解释(上) 86
安般守意的十二种解释(下) 89
十黠、三辈、四乐 91
六事分内外(九解) 94
数息论(上) 98
数息论(下) 101
三十七行品 104
论初期佛教与吾国思想的相互影响 107
一、汉魏 107
二、西晋 111
三、东晋 113
论宋易与禅宗 120
论曹洞宗的《宝镜三昧》与五位君臣 125
论临济宗的四宾主与四照用 130
论《周易》四百五十节文献与密宗的三密 132
论佛教之显密与易象 139
略论净土宗及六字佛号 142
论李通玄的思想在明代 143
易与老庄 147
《道藏》中所收《老子》注本提要 147
古本白文 148
战国 149
汉 151
魏 153
唐 155
北宋 164
南宋、金、蒙古 169
元 178
明 183
论《德道经》的“执今之道” 187
《史记·老子列传》疏释 194
论《黄帝内经》与《老》《庄》 200
体老观门 204
《庄子》析文 206
自序 206
卷一 内篇析文(凡七) 207
卷二 外篇析文(凡十五) 227
卷三 杂篇析文(凡十一) 253
跋 277
《庄子》观刃 278
前言 278
《易》与《逍遥游》 278
《易》与《齐物论》 280
《人间世》与人论 281
无用观刃 282
无情观刃 283
庄子与接舆 285
读憨山《〈庄子)内篇注》 287
鲲鹏与倏忽 288
论言与鷇音 289
论天刑与遁天之形 290
沧浪与迷阳 291
黄帝与孙休 292
内七篇总论 293
内七篇与三才之道 294
鱼乐观刃 296
梦蝶观刃 297
“葆光”释义 298
《庄子》人名释义 299
《庄子》篇目次序表 299
《庄子》人名各篇杂出表 300
《庄子》人名释义 305
论《庄子》内七篇 329
论庄子的思想结构 334
后记&张文江 339
修订本补记&张文江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