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现状与范围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现状 6
三、研究范围 8
第二节 研究角度、问题与方法 9
一、研究角度 9
二、研究问题 13
三、研究方法 13
第三节 基本架构 14
第二章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第一节 翻译与民族建构 17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建构 23
第三节 形象学 27
一、“形象”的内涵 29
二、“形象”:“自我—他者”关系的产物 31
三、“形象”的互文性 32
四、“形象”的建构性 34
第四节 形象学与东方主义 36
第五节 形象学与翻译研究 38
第六节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模式 40
第三章 赛珍珠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 44
第一节 20世纪30—40年代 44
一、赛珍珠作品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45
二、赛珍珠作品的广泛流传 48
三、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文化界引发的争议 49
第二节 20世纪50—80年代 54
一、赛珍珠作品的封杀期(1950—1981) 55
二、赛珍珠作品的解冻期(1982—1987) 59
第三节 1988年至今 60
一、赛珍珠作品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61
二、赛珍珠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63
第四章 《大地》与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 68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 68
一、中国形象的两种原型——意识形态形象和乌托邦形象 70
二、中国形象的演变过程 71
第二节 美国东方主义与美国的中国形象 76
一、美国东方主义的发展 77
二、美国的中国形象演变 78
第三节 《大地》的中国形象 81
一、《大地》中“正常”的中国形象 82
二、《大地》中隐蔽的美国东方主义 86
第五章 民族建构的多元诉求:20世纪30年代的《大地》中译本 93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自我—他者”关系 93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的互文建构 99
一、中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99
二、美国“辱华”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政府的审查 102
第三节 作为中国形象建构主体的《大地》中译者 109
一、支持左翼文艺的译者由稚吾 110
二、主张中西文化调和的译者胡仲持 113
三、推崇西方文化的译者张万里 116
第四节 20世纪30年代《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建构 119
一、农民形象 120
二、土匪形象 136
三、封建形象 139
四、淫乱形象 154
第六章 新启蒙时代的民族建构:20世纪80年代的《大地》中译本 167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他者”关系 167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形象的互文建构 170
第三节 新启蒙时代的《大地》中译者 173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建构 176
第七章 总结 184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184
第二节 理论反思 187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188
参考文献 191
中文文献 191
英文文献 207
后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