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节 藏传佛教前弘期 1
一、拉脱脱日年赞时期的佛教 2
二、松赞干布时期的佛教 3
三、芒松芒赞和都松芒保杰时期的佛教 6
四、赤德祖赞时期的佛教 6
五、赤松德赞时期的佛教 7
六、牟尼赞普时期的佛教 13
七、赤德松赞时期的佛教 14
八、赤祖德赞时期的佛教 15
九、朗达玛灭佛 17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公元11—18世纪) 20
一、下路弘法 21
二、上路弘法 23
三、其他地方的佛教复兴活动 26
四、后弘期西藏新兴佛教的特点 27
第三节 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形成和演变 29
一、藏传佛教教派形成的原因 29
二、宁玛派的形成及发展 32
三、噶当派的形成及发展 44
四、萨迦派的形成及发展 54
五、噶举派的形成及发展 64
六、其他教派 80
七、格鲁派的兴起和发展 85
第四节 藏传佛教在国内外的传播 100
一、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101
二、藏传佛教在国外的传播 112
第二章 佛教主要教理经典的形成与发展 118
第一节 小乘佛教主要教理经典的形成与发展 119
第二节 大乘佛教主要教理经典的形成与发展 126
第三节 印藏佛教五部大论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51
一、因明学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52
二、般若思想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60
三、中观学说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68
四、《俱舍论》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74
五、《律宗论》传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78
第四节 密乘佛教教理经典的形成与发展 182
第五节 藏传佛教教理经典的形成与发展 190
一、宁玛派主要教理经典 190
二、噶当派的主要教理教法经典 198
三、萨迦派的主要教理教法经典 202
四、噶举派的主要教理教法经典 203
五、格鲁派的主要教理教法经典 207
六、藏传佛教的主要教理教法特点 211
第三章 藏传佛教僧伽组织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214
第一节 前弘期佛教僧伽组织机构 214
第二节 割据时期佛教僧伽组织机构 216
第三节 藏传佛教后弘期僧伽组织机构 217
一、宁玛派的僧伽组织机构 218
二、萨迦派的僧伽组织机构 219
三、噶当派的僧伽组织机构 219
四、噶举派的僧伽组织机构 220
五、格鲁派的僧伽组织机构 220
第四节 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现状 225
第四章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体制及其特点 228
第一节 宁玛派的教育 228
一、宁玛派教育形式 229
二、宁玛派教育内容 230
三、宁玛派教育方法 231
四、宁玛派学位制度 233
第二节 噶当派的教育 234
一、噶当派教育形式 235
二、噶当派教育内容 236
三、噶当派教育方法 237
四、噶当派的教育程序 238
第三节 萨迦派的教育 239
一、萨迦派教育形式 240
二、萨迦派教育内容 242
三、萨迦派教育程序 243
四、萨迦派学位制度 244
第四节 噶举派的教育 246
一、噶举派教育形式 247
二、噶举派教育内容 247
三、噶举派教育程序 248
四、噶举派教育特色 249
第五节 格鲁派的教育 251
一、格鲁派的教育形式 252
二、格鲁派的教育程序 254
三、格鲁派的教育内容及课程设置 257
四、格鲁派六大寺院的学级和学制设置 260
五、格鲁派寺院教育的特点 262
第六节 从学僧到甘丹赤巴 263
一、甘丹赤巴及其传承制度 264
二、甘丹赤巴传承制度的形成 265
第七节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点 267
一、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 268
二、创造、汇集了大量藏族历史文化典籍 271
三、传播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273
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藏族人才 278
第五章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80
第一节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 280
一、活佛及其转世的概念 280
二、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 281
第二节 活佛转世的理论依据和社会基础 283
一、佛教理论依据 283
二、藏族社会基础 285
第三节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认定方式及程序 285
一、转世灵童的认定方式 286
二、活佛转世的程序 288
第四节 活佛的地位等级 293
一、活佛的地位等级 293
二、噶玛噶举派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 295
三、格鲁派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 296
第五节 活佛转世制度的特点 304
一、活佛转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304
二、活佛转世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304
三、活佛转世充满着利益争斗 305
第六章 藏传佛教学修制度 307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的学修制度 307
一、色拉寺的法规 309
二、拉卜楞寺的法规 314
三、寺院法规特点 315
第二节 寺院学修制度 316
皈依 316
第三节 四加行法 320
第四节 藏传佛教礼仪及法器 326
一、藏传佛教礼仪 327
二、藏传佛教法器 329
第五节 藏传佛教的占卜术及天气咒师 334
一、占卜术 334
二、占星术 340
第七章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 344
第一节 古印度佛教造像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344
一、初期佛教造像 344
二、贵霜时代的佛教造像 351
三、笈多时代的佛教造像 359
第二节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历史及风格特征 366
一、前弘期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367
二、后弘期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定型 369
第三节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流派 380
一、印度流派 381
二、尼泊尔流派 381
三、内地汉式流派 382
四、藏族传统造像艺术流派 383
第四节 藏传佛像造像艺术的类型分类 390
一、绘画类 391
二、雕塑类 393
三、雕刻类 395
四、彩沙图案 396
第五节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题材 396
一、题材分类方法 397
二、绘画题材类 398
三、雕塑题材类 399
第六节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象征意义 399
一、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象征手法的文化背景 399
二、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象征手法及其特点 401
三、藏传佛教佛像艺术的象征手法 402
四、藏传佛教菩萨造像艺术的象征手法 404
五、藏传佛教护法神造像艺术的象征手法 406
六、藏传佛教席座装饰艺术的象征意义 410
第八章 藏传佛教音乐舞蹈 413
第一节 藏传佛教音乐 413
一、印度佛教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413
二、藏传佛教音乐形成的土壤 415
三、藏传佛教音乐 417
第二节 藏传佛教法舞“羌姆” 424
一、羌姆的起源 424
二、羌姆的流派与分布 427
三、羌姆表演的空间与时间 432
四、羌姆的基本程序 434
五、羌姆的剧情结构 440
六、羌姆的主要角色 441
七、羌姆的宗教奥义 446
第九章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类型及其特点 450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发展及分布 450
第二节 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特点 454
一、藏式寺院建筑 454
二、汉式寺院建筑 456
三、汉藏结合式寺院建筑 459
四、曼陀罗式寺院建筑 460
五、寺宫合一的寺院建筑 462
六、塔寺合一的寺院建筑 465
七、帐篷寺院建筑 466
第三节 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类型 466
第四节 藏传佛教寺院的功能 471
一、继承和弘扬佛教及其文化的功能 472
二、培养人才的功能 472
三、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 472
参考文献 475
后记 478